本中心以在地知識與多元文化為核心,由創意開始,運用想像力,讓傳統有新的生命;進而創藝,結合綜合大學的多樣化專業優勢,將內容賦予工藝的形式;再來創億,與公部門、產業、部落社區等緊密連結,並有實踐場域,透過種種展示通路行銷贏得資本。中心落實從創意、創藝到創億,文化創意產業從發想到實踐的過程,進而發揮國際影響力。研究中心希冀達成的目標如下:
1.區域整合與創新,使本土住民主體性研究成為中正大學的重點特色之一。
2.國民數位文化資料庫之建立,讓在地無形文化資產更為流通與普及。
3.產學合作協助開發本土文創商品與行銷,促進就業。
4.國際學術交流協助台灣的多元文化接軌世界,拓展國際視野。
5.大學社會責任的承擔與闡發。
本中心設主任一名,下設執行長一名,轄下設有在地文化研究、社區培力輔導、數位媒體與美學、產業服務與合作四大工作群,並各設副主任一名,負責各工作群之業務。中心主任由院長聘請助理教授以上教師兼任。執行長與各工作群組長由主任指派。
第一條 為深入文化創意之研究發展,並整合中正大學國際文化創意內容與產業實務應用,希冀能促進與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化,市場化之理念。立於此背景下,於本院設立文化創意整合發展中心(簡稱文創合發中心)(以下稱本中心)。
第二條 本中心主要工作項目如下:
一、文化創意內容之創新研究及發展。
二、在地文化典籍與資料蒐集及數位化研究發展。
三、推動產學文化創意合作研究計畫,提升企業“文化創意”能量,加值企業品牌。
四、針對廠商,社區文創需求,量身訂製解決方案,提供專業人才媒合、輔導與諮詢等服務。
五、舉辦國際級官產學參訪,拉近中正大學、國際學術界、產業界、政府關係,共謀合作發展。
六、其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推廣業務。
第三條 本中心組織架構
一、設主任與執行長各乙名,綜理中心業務。執行長轄下設創意研究發展、在地文化研究、數位媒體與美學及產業服務與合作等四個工作群組,並各設副主任一名,負責各工作群之業務。中心主任由文學院院長聘請助理教授以上教師兼任。執行長與各工作群副主任由主任指派。
二、本中心得設立學術或業界專業顧問數名,由主任禮聘提名之。
三、組織架構如下圖:
四、各工作群組下得設研究員若干名,協助副主任處理各項業務。
五、本中心得設行政人員若干名,協助主任處理中心各項業務。
第四條 本中心經費來源如下:
一、政府、公私立機構或個人委託補助研究經費。
二、對外提供諮詢、授課或其他服務之收費。
三、指定捐款。
四、每年由計畫、產學等來源,預計達成一百萬元經費目標。
第五條 本辦法經院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修訂時亦同。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兼任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博士。傳爾布萊特基金會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學人。研究主題與專長為民間文學、臺灣古典文學、臺灣現當代文學與文學理論,古典文學以漢詩為主,現當代文學則著力於小說研究,擅以結構分析及文化建構的觀點從事現當代文學批評。著有《嘉義市志》、《台灣古典詩面面觀》、《白先勇與台灣文學史的構成》等。另獲中山文藝獎、教育部文學創作獎等。著有《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臺灣古典詩面面觀》、《白先勇與臺灣當代文學史的構成》等。
聯絡方式:05-2720411#21605/chlbcc@ccu.edu.tw
艾克斯特大學民族學系博士。
現任國家教育研究院原住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著有《Paiwan(排灣)祖源及遷徙口傳敘事文學之研究》、《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
聯絡方式:iljng5410@gmail.com。
浦忠勇 助理教授
鄒族。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文化研究、後殖民理論、原住民族社會文化、民族知識、原住民音樂、民族植物、環境倫理。著有《臺灣鄒族生活智慧》、《臺灣鄒族民間歌謠》、〈古謠今唱—鄒族古謠的整理、傳唱與詮釋〉等。
溫英傑
鄒族。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化碩士,山美部落教室主任、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著有《鄒語伊索寓言》、《鄒語200句》等。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利端
布農族。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化碩士,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高雄市三民區布農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著有《山棕月影》、《走過時空的月亮》(合著)、《Isbukun布農語構詞法研究》(合著)等。
安柏霖
鄒族。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化碩士,鄒族獵人協會文化導覽。
李知灝 助理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博士,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古典詩、台灣詩話、數位出版、社群經營。著有《從蠻陌到現代:清領時期文學作品中的地景書寫》、〈戰後渡台文人周棄子的移民想像與文化思維〉、〈建國前後馬來西亞漢詩社群在臺發表—以《中華詩(藝)苑》(1955-1967)閒詠、課題作品為例〉等。
王萬睿 助理教授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電影博士,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電影史、跨國華語電影、文化研究、台灣當代文學、後殖民理論。著有〈太陽花的視線—論新世紀台灣寫實主義影視美學〉、〈港腔台調:鍾孟宏劇情片的香港明星、華語語系雜音與亞際互文性〉、〈少無可歸:數位寫實主義、流行歌曲與趙德胤的「歸鄉三部曲」〉等。
游富凱 助理教授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專案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戲劇史、近代戲劇與社會思潮、清代宮廷戲曲、當代戲曲、報導寫作、戲曲劇評。著有〈以當時人演當時事—論晚清改良新戲《惠興女士傳》的戲劇構思與演出史述〉、〈論上海演劇文化對北方戲曲生態的影響—以王鐘聲在天津的演出活動軌跡為例〉、〈試論俗曲(時調)與行當表演對文本流變的影響—以晚清新編戲〈煙鬼嘆〉為例〉等。
張日郡 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博士,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獨立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現代文學、明清詩學、三國志演義、文化研究、採訪編輯、攝影剪輯。著有《背水的人》、《離蝶最近的遠方:旅行、攝影與詩的越界》、《停頓以前,步行之後》。
游寶達 教授
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語言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類神經網路、模糊系統、非線性濾波器、智慧型網路、智慧型電腦輔助學習、遠距教學、網路數位學習、電子商務、多媒體系統設計。著有 “Convergence Behavior and N-roots of Stack Filters”、 “On the Existence and Design of the Best Stack Filter Based Associative Memory”、 “Some Representation Properties of Stack Filters”等。
蔡輝振 教授
香港珠海大學文學博士,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教授、數位典藏中心主任。研究領域為創意研發(文創)、數位典藏應用加值、傳統國學、現代文學(臺灣文學)、小說戲曲欣賞與創作、魯迅研究、中文應用文。著有《南唐後主李煜之研究》、《數位典藏之建構模式及其自動化系統研究》、《人性、環境、行為之互動說》等。
梁鈞筌 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中文博士。中正大學台文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古典文學、古典小說、文獻數位化。
莊川輝 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博士。研究領域為西方現代文學理論、中國美學與思想、跨文化研究、現象學。
聯絡方式:05-2720411#21605/
楊智景 副教授
日本國立御茶水女子大學人間文化研究科博士,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日本近現代文學、日治時期台灣文學、女性文學、日台現代文學比較。著有〈東洋的血盟:在台日人作家的第一回「大東洋亞文學者大會」〉、〈日治時期日本作家的原住民書寫〉、〈作為閱讀消費商品的臺灣經驗:以村井弦齋《日の出島—新高の巻》為例〉等。
陳月妙 教授
美國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英語教育學博士,國立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 語言學、語言認知與學習、英語教學、寫作教學。著有“A Socio-Cultural Approach toward EFL Teacher Education in Taiwan”、” Shaping Teachers-to-be's Vision to be a Mentor”、” Action Research Revisited in This Global Age: For Taiwan Language Education”等。
羅德仁(Terence C. Russell) 副教授
澳洲 Australian National U. 中文文學博士,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教授、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著有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in Global Cultural Production、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Translation、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