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若反

取自老子《道德經》中「將正面話語反說」的核心思想,以影視與遊戲的方式呈現,在觀看微電影與遊玩的過程中,了解1960年代台灣文學的發展










互動式電影《正言若反》為一部以1960年代的台灣文學為故事背景的微電影。而名稱《正言若反》取自於老子《道德經》中「將正面話語反說」的核心思想。目的是呼應劇情中主角人生的抉擇與社會的價值兩者所引起的思考。

1960年代的文壇的文學潮流盛行,主要分為現代主義與鄉土寫實兩大路線。而台灣當時處於白色恐怖時期,在言論與出版不自由的情形之下,造成當時許多文人被政治清算,但也有部分人士認為此階段是個美好的年代。在兩面論戰中,我們將故事的主角鄭若凡訂定為外省家庭出生,就讀於中國文學系的大學生。並給予了配角程妍相反的定位,她來自本省家庭,就讀外國文學系。相對於中文系學生當時帶給人保守的印象,外文系的學生除創辦刊物,也流行文學創作。價值觀不同的兩人在接觸下也能引發一些身分認同、思維等摩擦。

而製作「互動式電影」的想法是源於NETFLIX影集《黑鏡:潘達斯奈基》,在播放影片的同時,也可點選按鈕改變故事的方向。我們認為此方法更能呈現文學與思想多樣的1960年代。透過畫面中出現的選項,將台灣文學的多面向隱藏在遊戲的分支中,主角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使觀眾可以自己決定劇情與結局的走向,讓看影片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故事情節,增添了參與感。

此次實務製作的目的在於期望將數位結合我們在中語系課程所學,以影視與遊戲的方式呈現,讓觀眾在觀看微電影與遊玩的過程中,能更加了解1960年代台灣文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