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枝子」
撰文:何卓仁實習神學生
日期:2024年4月21日
撰文:何卓仁實習神學生
日期:2024年4月21日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耶穌用這個比喻描述上帝的工 作。上帝會修剪葡萄樹,留下結果子的枝,不結果子的就剪掉。大家是否有種植的經驗?在神學院裡,有一個興趣小組,會在宿舍天台上種了一些植物,例如花、菜和蘿蔔之類的。有一次,我被邀請幫忙除雜草,然後我便蹲在天台一個小時,不停地除雜草。除草後,我滿身大汗,雙腿發軟。 不過看到土壤乾淨了,當下心裡還是會有一點滿足的。只不過,一個星期 後,當我碰巧走上天台,卻發現雜草又再次⾧出來了!我心想,這麼快?! 除草到底是為了什麼?這麼辛苦,最後它們還是會⾧回來!
但這個經歷刺激了我的反思,無論是「雜草」還是「枯枝」,在植物的生⾧過程中,它們必然是會存在的。耶穌在這個比喻中鼓勵著門徒,在未來,在耶穌升天後的日子,他們必然會繼續經歷許多看似「不結果子」的 處境。可能是面對教會內部的爭執,或者面對外來的逼迫,可能是個人處生命的景況。門徒就是要在這些不明朗、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情況下前進。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當然都希望結出果子,但無可否認,生命最真實的一面就是要面對許多「不結果子」的處境,令人感到失望和沮喪。在這樣 的處境下,我們會不會不自覺地扮演了自己的上帝?自以為自己可以決定 「剪」與「留」呢?
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我們只是樹上的「枝子」。學習做「枝子」真的不容易,這是一個學習謙卑的過程。葡萄樹的比喻的重點,並不是強調如何透過人的手「結果」。耶穌是提醒及鼓勵我們,即使世界不像預期,生命 需要在主裡面由深處連繫與主,藉此令生命轉化與成⾧。求主幫助我們謙卑自己,在這個看似充滿「雜草」與「枯枝」的時代,常常渴望與主結連, 與主建立一個更深的關係,讓我們不動搖,不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