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雷姆正式投入演藝工作的理由,足足有七個。
第一,他堅信自己不比任何人遜色;
第二,他相信努力終能換來喜愛與認可;
第三,既然有機會證明自己,為何不放手一搏;
第四,舞台或許比學校與家庭更讓他感到自由;
第五,母親總說家裡需要錢;
第六,他要撕下「孤僻、自閉、高傲、沒朋友」的標籤;
第七,他要——
「哎呀,這位泫然欲泣的先生?年紀這麼小就來演戲了嗎?好厲害呢,能一個人適應這陌生的環境,和大家一起工作。」
同劇組的一位男演員忽然走來,把一塊切好的草莓蛋糕遞到他手裡,擅自蹲在了角落的他面前。
「多虧有你們,我才能吃到美味的點心。大家對童星真友善啊——」
才不是自己一個人。雖然媽媽不能到場,經紀人又要照顧其他藝人,但依照法規,現場還是有專門的陪同人員。只是那人忙著安撫更容易緊張的孩子,才讓他看起來像孤身一人。
嗓音溫和的男演員完全不在乎他有沒有回應,繼續說下去:「扮演一個像自己又不是自己的人,留意每一顆對著你的鏡頭,引導腳步較慢的演員,反覆確認自己有沒有給別人添麻煩……」
煩死了!一個身邊總有其他共事已久的同行陪伴、和別人都有共同回憶可以聊的傢伙,憑什麼裝得好像能理解孤單是什麼——
芙雷姆心底的怒氣翻湧,卻在抬眼時愣住了。他對上的不是對方的臉,而是一隻塞到他面前的黑藍色狐狸娃娃。
「我的優點是個子高,不算瘦弱,可以輕輕鬆鬆就把小孩子給藏起來,還很有耐心。」男演員笑著說,像是在哄孩子。「讓我陪你——或讓『他』陪你,哭完整個用餐時間都沒問題喔。畢竟我很少遇到有個小孩不像其他人一樣對我有禮貌距離,還那麼熱情地一直跑來找我說話嘛。做人要禮尚往來呀。」
「啊,這孩子叫『弗洛因德』,是『朋友』的意思喔。」
「……謝、」「對了!你知道『安慰劑效應』嗎?其實啊——」
第七,他要像他喜歡,卻再也沒遇過的,那個只有提到特定話題才會特別多話的演員一樣。
-
《奧傑塔計畫》改編自《天鵝湖》,融合了芭蕾舞音樂劇元素與傳統戲劇的張力,試圖創造出獨特的視覺風格。全劇長約10集,每集約45分鐘。
這部劇不僅保留了原作的浪漫與悲劇核心,還加入了原創角色與現代解讀,探討身分認同、嫉妒與救贖的主題。參與演員以近來在演藝圈小有名氣的新星為主,旨在吸引年輕觀眾群。
翻閱資料時,芙雷姆看到幾個眼熟卻未曾合作過的名字。
飾演王子的奧利弗,倫敦出身,年齡與他同樣是14歲,曾參與過兒童戲劇。外貌端正、氣質溫文,卻有一些負面意味的傳聞在圈內流傳。
奧傑塔的演員莉莉來自曼徹斯特,13歲,在兩年前於皇家芭蕾舞學院被星探發掘,經歷與芙雷姆頗為相似。她的聲譽如角色般純潔無瑕,令人期待。
15歲的馬克斯飾演與奧吉莉亞為伍的羅特巴特,他陰沉的氣場與同齡人不同,非常適合詮釋恐怖或邪惡的角色。
最後是最年幼的克萊爾,12歲,飾演奧傑塔的跟班……除此之外,芙雷姆對她一無所知。
——那他呢?
恭喜,是注定與羅特巴特一起被擊倒的反派:奧吉莉亞。
他百無聊賴地翻著劇本,紫色眼眸掃過一行行台詞。
伊坦諾耳之所以覺得這角色適合他,並不是在暗示他像反派一樣讓人敬而遠之,而是因為《奧傑塔計畫》特意花篇幅描寫了奧吉莉亞的背景——她的好勝與自我追尋。
或許在伊坦諾耳眼中,奧吉莉亞的自信與勇於爭取的模樣與芙雷姆如出一轍。可是芙雷姆卻覺得——
「掙扎到最後仍一無所獲的丑角……」
奧吉莉亞彷彿是一則預言,映照出他心底那股隱隱的焦躁。
他伸手輕彈了一下桌上坐著的狐狸娃娃,娃娃便無聲地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