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角色,她——


是加勒比海的海賊,帶著濃厚的腔調。只要一開口,就會讓人以為有個人一腳踢開酒館木門,腰間佩著彎刀大步走向吧台,用那粗獷豪邁的嗓音說道:「我要一桶最烈的蘭姆酒。」


「結果隔壁桌的傢伙向我推來了三杯威士忌!」


這角色,她——


是痛失至親的女孩,靈魂早已逃脫至軀殼之外,徒留一具行屍走肉。每當闔上眼,父母溫柔的微笑便如電影膠卷般在腦海中清晰播映,混雜著喜悅的思念淚水甫才滑落,一把巨大的鐵鎚就會從天而降,將如陶瓷娃娃般的父母,敲碎成四分五裂。午夜夢迴,冷汗淋漓。


「我就像是一條死掉的金魚……」



「——cut,這顆留下來。演員休息五分鐘。」


因為那個孩子的演技實在過於驚人。


片場的人們在導演喊停以前,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緊接在敲板之後,細碎的交談才慢慢湧出。他們說:「剛剛那眼神絕對是他自己加的!」「這孩子天生就懂鏡頭!」……


伊坦諾耳聽著這些讚美,唇角不禁上揚,腳步輕盈地來到話題主角「芙雷姆」身邊,雙手捧著水瓶,遞給對方。


「施涅先生,你真是太厲害了!一次就過了唷!」

「芙雷姆」接過伊坦諾耳遞來的水瓶。伊坦諾耳明明身為經紀人,此刻卻像是終於見到心儀偶像的粉絲,身邊彷彿閃爍著星光點點,語氣高亢地說:「其實在知道你要出演這部劇時,我特地把原著看完了!你飾演的正好是我最喜歡的角色,我可以保證,你簡直就是角色本人!」


而他只是以笑容回應伊坦諾耳:「因為這個角色很像我的朋友。」



「芙雷姆」,十四歲,兩年前被星探挖角遂往娛樂圈縱身一躍。他的表演天賦極佳、談吐討喜、行動力驚人,再加上那張尚未完全長開、兼具中性魅力的面孔,讓他成為業界與觀眾眼中的璀璨新星。


有人說他就是天才,是成長力的具現化,注定在鎂光燈下發光發熱。「芙雷姆」會謙虛收下這些榮耀,帶著任誰看了都直呼可愛的笑臉,鄭重其事地承諾絕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於是,劇本如雪片般飛來,檔期轉眼被劃滿,試鏡邀請更是絡繹不絕——當然,一切都在童星工作時數法規之內。

芙雷姆」從不推辭,條理分明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展現出超乎年齡的瘋狂執行力。


若不是他偶爾流露的孩子氣——比如偷吃零食被抓包時的窘迫,或分享在泰晤士河畔遊玩時的興奮——伊坦諾耳經常默默擔心,這孩子是否太過成熟。


要說這麼讓人放心的他,唯一一次讓她感到不安的,是那通沒有預兆的電話。芙雷姆哭著打來,毫無前後文地說:「我不想演這次的戲了,幫我推掉。」


沒有任何解釋。這在行內幾乎不可能做到,堪稱天方夜譚。除非有不可抗力的正當理由,否則退出拍攝更直接意味著高額違約金,連帶斷送了未來的機會。伊坦諾耳當時愣住了。平時那個樂天派、總能誤打誤撞激勵其他演員的孩子,竟也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一面。讓她最震驚的是,這通電話竟是「芙雷姆」親自打來的,而非透過他的監護人。


但那段期間的「芙雷姆」,模樣令人難以忘卻。明顯的黑眼圈、日漸焦躁的脾氣……連他最愛吃的點心,伊坦諾耳帶來時,他也只是看了一眼就推開。


雖然強行退出風險極高,但英國對童星的保護法規極為嚴格。只要提交「拍攝環境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的報告,並通過審查,劇組通常只能讓步——這是大人才明白的選擇題:乾脆放人,是冒上法律風險。


經紀人不可能全天候待在片場,更多時候是由片場聘請的陪同人員負責孩子的安全與福利。若芙雷姆不肯說出原因,她也無從深究,伊坦諾耳最多也只能知道從劇組官方公告的「一切正常」的日程。


「伊耳!伊耳、伊耳伊耳!最近有沒有什麼新的工作好做啊?」


伊坦諾耳從回憶中驚醒,望著眼前朝她蹦蹦跳跳而來的「芙雷姆」,莞爾一笑。


「是呢……最近《奧傑塔計畫》的官方有發劇本給我們喔,或許很適合你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