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山位於台灣彰化市東方之卦山里轄內,屬八卦台地(八卦山)西北丘陵,海拔97公尺,古有「定寨望洋」的美名,為「彰化八景」之首[1]。八卦山是彰化地區名勝景點,以卦山路為軸,沿著公路直上有八卦山大佛、紅毛井、銀橋水景公園與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等著名景點,成為台中彰化都會區一處旅遊勝地,登山向西可遠眺彰化平原,向北可望台中盆地與大肚山,東邊則為南投山區,俯瞰中彰投的視野佳境也吸引夜間賞景旅客在此留連。八卦山被劃入參山國家風景區八卦山風景區的一部分。
八卦山位於台灣彰化市東方之卦山里轄內,屬八卦台地(八卦山)西北丘陵,海拔97公尺,古有「定寨望洋」的美名,為「彰化八景」之首[1]。八卦山是彰化地區名勝景點,以卦山路為軸,沿著公路直上有八卦山大佛、紅毛井、銀橋水景公園與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等著名景點,成為台中彰化都會區一處旅遊勝地,登山向西可遠眺彰化平原,向北可望台中盆地與大肚山,東邊則為南投山區,俯瞰中彰投的視野佳境也吸引夜間賞景旅客在此留連。八卦山被劃入參山國家風景區八卦山風景區的一部分。
八卦山位於台灣彰化市東方之卦山里轄內,屬八卦台地(八卦山)西北丘陵,海拔97公尺,古有「定寨望洋」的美名,為「彰化八景」之首[1]。八卦山是彰化地區名勝景點,以卦山路為軸,沿著公路直上有八卦山大佛、紅毛井、銀橋水景公園與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等著名景點,成為台中彰化都會區一處旅遊勝地,登山向西可遠眺彰化平原,向北可望台中盆地與大肚山,東邊則為南投山區,俯瞰中彰投的視野佳境也吸引夜間賞景旅客在此留連。八卦山被劃入參山國家風景區八卦山風景區的一部分。
八卦山首次出現在史料中是在1717年時所編纂的《諸羅縣志》中,當時稱作「寮望山」或「望寮山」[5],由於此地緊鄰濁水溪沖積平原,可綜觀彰化邑城,故《台灣府志》曾有道:「寮望山,廣漠平沙孤峰秀出」。1731年,巴布拉族大甲西社原住民聯合了吞霄、沙轆等十餘社在此地發起了大甲西社番亂,為台灣史上最大的平埔族民變,在清廷成功鎮壓後,台灣巡道倪象愷在山上建了「鎮番亭」。[3][6]。1836年,官府在地方士紳的建議下建了「定軍山寨」,並改山名為「定軍山」作為彰化縣城之守軍扼要,而有「定寨望洋」之稱[2]。
乾隆年間天地會發起了林爽文事件,清兵和義民在諸羅、鳳山一帶形成拉鋸戰,僵持了五個多月後,清廷派來了福康安與海蘭察率軍來台,與林爽文戰於八卦山,後來林爽文敗走今日南投一帶。然清初台灣時局紊亂,民不聊生。林爽文事件後,繼任天地會首領陳周全於1795年再度於彰化起事,曾圍攻八卦山及彰化城,但之後進攻斗六卻敗北而遭俘。而戴潮春在林爽文事件後集結天地會餘黨組成八卦會在八卦山一帶活動,在1862年爆發的戴潮春事件中,八卦山更成為了重要的戰場,但義民攻下了彰化後卻多次取嘉義與鹿港不下,最後只能固守彰化而最終降於新任台灣道丁曰健。至於在後來的施九緞事件中,八卦山也曾淪為戰區,更凸顯了八卦山—這兵家必爭之地的重要性。
1895年,日軍根據馬關條約接收台灣,台灣民主國義民遂起而反抗,8月27日日軍近衛師團進攻八卦山卻慘遭大炮迎擊,雙方僵持不下。距離彰化東城門僅一公里的八卦山居高臨下,於是再度成為乙未戰爭中的戰略要地。同日夜晚,日軍強渡大肚溪,於當晚展開夜襲,並署兵八卦山東側。次日雙方激戰,義軍重創日軍,然而寡不敵眾,近衛師團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之後終於佔領八卦山,並由此砲擊彰化城。8月29日,彰化縣城淪陷。彰化地區相傳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此役中死於炮擊(日本官方說法為能久親王病死於臺南),1914年日人拆除定軍寨,建立了「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殿下紀念碑」。八卦山之役在乙未戰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自彰化失守後,日軍得以長驅直下,由此可見八卦山軍事地位之險要,實為台灣中部之重要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