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的當下與未來
撰文:卓麗精宣教師
撰文:卓麗精宣教師
在農曆新年的幾天假期,難得可以安靜休息,就利用這假期閱讀〈安妮日記〉這書。於大時大節中看這本嚴肅的作品,似乎很格格不入。不過,也像反映了我對「當下」與「未來」之間,在苦澀中仍渴望能破繭而出的掙扎。嘗試藉着猶太少女安妮為脫離納粹德軍的追捕,匿藏密室兩年的心路歷程,給我在我所認為的艱難中有共鳴、安慰、甚至是出路。
「我要到哪裡求助呢?我只能繼續活下去,向上帝祈禱,如果有一天我們離開這裡,彼得會與我相逢⋯⋯」(〈安妮日記〉安妮‧法蘭克著,呂 玉嬋譯,頁 161。)
安妮與家人流亡到荷蘭,每天都擔驚受怕,當收音機和報章傳來納粹德軍各種 戰況的消息,他們的心情都會大起大落,希望與失望的交替混雜,讓人的心靈快到 崩潰的邊緣。也許,他們的處境與猶太人尼希米在流亡後歸回的感受有點相似,安 妮和尼希米彷彿也是那種「身在胡邊心在漢」(《昭君出塞》)的忐忑與沉重。然而, 最重要的是他們都選擇用禱告尋求上主的幫助。
信而能仰!上主是飽受磨難的猶太人之幫助,也是巴勒斯坦、敍利亞、烏克蘭、 俄羅斯、美國、中國及全世界各地的幫助,我們不能怪上主將苦難帶給我們,只能 怪人性的醜惡,讓世界從古到今都陷入仇恨、敵對和紛亂。
很奇怪,即使大家相信同㇐位上主,但大家所仰望的視野都可以很迥異。少女
安妮當下就是想活著,直到有命能重獲自由;波斯王的侍酒總管尼希米當下決定要回歸故土,重建已沉淪的耶路撒冷;我們當下正面對着什麼?又渴望未來在什麼地方重新開始呢?這疑問,只有自己和上主進行一場心思的角力,加上每天的生活體會中,讓自己尋回這問題的答案。
我不會為當下與未來說陳腔濫調的話,試問每個人豈不是一步一艱辛的渡日?
我只相信「信而能仰」,讓信靠上主是我生命的核心,使我能用膽量和勇氣在苦楚和挑戰中逃出生機,屢敗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