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呼籲所有的病患:「不要信賴一次開出三種以上藥物的醫生,一次服用五種以上藥物更是極為危險的行為。」
藥是毒物,都有引發副作用的風險。只是少量而短期地服用,肝臟或腎臟還可以處理藥毒。但是長期服用後,副作用就會明顯出現。
發生失明、致命的肺炎等重大藥害時,醫生或製藥業者常偽稱為「病死」,病人家屬也未注意到藥物副作用的問題,而默默地將死者埋葬。
副作用一語乃是出現藥害時的藉口,其實藥物的所有作用都是「主作用」。
西洋醫學的大本營美國,有一本及受醫生們推崇的教科書《醫生的心得集》(A Little Book of Doctors’Rules),書中紀錄了許多令日本醫師和病患們驚訝的心得,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對藥物的警告。
「最好停止所有藥物。如果困難,也應盡可能停用大部分的藥物。」
「服用四種以上藥物的病患,處於醫學不可預測的危險狀態中。」
「幾乎所有的高齡者,停用藥物後身體狀況也隨之改善。」
市售感冒藥與醫生處方的藥都是「暫時的緩和症狀」的藥物,市售的感冒藥針對咳嗽、發燒、喉嚨痛、鼻水等感冒主要症狀的成分每一種各含有一些。醫生處方則是依不同的症狀而開。
感冒時,身體藉咳嗽或流鼻水將病毒和它們的屍體排出體外,升高體溫則可活化與外敵戰鬥的白血球。這時候用藥物抑制可咳嗽和發燒,無異於向正在與疾病戰鬥的身體潑冷水。
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2009年八月至2012年一月的兩年半間,包括市售的感冒藥在內的退燒止痛消炎藥、抗生素、抗癲癇藥等藥物的副作用,合計導致1050人發生皮膚糜爛的「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JS)「毒性表皮溶解症」(TEN)。其中有131人死亡。2005年十月至2009年七月之間則有2370人發病,其中239人死亡。最嚴重時,全身的皮膚有如殭屍一般潰瀾、剝落。
「SJS患者會」的代表人物牙科醫師湯淺和惠,於20年前39歲時服用感冒藥後全身發出紅疹,一度臥病在床。輾轉至第四家醫院才確診為SJS。目前左眼已經失明,牙科工作也被迫停止。
感冒時要讓身體保暖,喉嚨痛的話就塗抹蜂蜜等,並且充分休息,是最快的痊癒方法。即使發燒至四十度也無須擔心高燒影響腦部。
因發高燒而難過時,可使用冰枕或冷毛巾擦拭身體,物理性的讓身體降溫。
心得14 說「使用抗癌劑能延長壽命」的醫生不能信賴
最近很流行預告病患「還能活半年」,或甚至更短的「三個月」,幸運的是,醫生的判斷並不準確。
如果服用抗癌劑治療,根據各種臨床實驗的資料,半年內有50%死亡,三年存活率僅10%。
存活的時間判斷失準的原因之一,是癌細胞的成長速度依個人而有極大的差異。二是,因為癌症病灶要成長至奪走性命的程度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大多數的癌症要達到直徑十公分才可能致命。癌細胞增至兩倍平均需要兩個月以上。一公分的癌成長至十公分,需要二十個月以上,誰也無法預料這麼久以後的事。
三是,隨著癌細胞增大,成長速度大多會下降。有不少早期癌並未發展到比發現時更大的程度(亦即發現後不會更發展)。
只有腦、肺、肝臟等重要器官遭到侵襲,導致功能衰退的狀況下,才能夠某種程度的正確判斷出存活時間。
即使重要器官發現轉移,若沒有自覺症狀或功能衰竭現象,還是能長時間存活。但如果接受抗癌劑治療,則有可能很快死亡。
也就是說,只有體力已不敵癌症,軀幹無法直立或臥病在床的狀況下,可以預測存活時間只剩數個月左右。
「手術後癌細胞會更加猖獗。」皮膚切開後,原來隱藏著的癌細胞容易從正常組織遭到破壞的部位侵入和增殖。而且,不論切除多大的癌細胞,真正的癌細胞在發現之前早已到處轉移,因此不可能消滅。
而且抗癌劑毒性非常強。抗癌劑的「有效」,只是意味著癌細胞塊暫時縮小。不過一定會再度擴大。
1990年,美國國會技術評估局(OTA)提出的報告書中已經斷定:「抗癌劑、放射線等能暫時使病灶縮小,但這種縮小並沒有意義,不但未確認延長壽命的效果,反而會使患者的生活品質惡化。」
過去二十多年,在我診治過的一百五十名「癌症擱置患者」中,即使罹患的是胃硬癌,也沒有一個人在數個月內死亡。
相反地,一如既往地生活並與癌共生的人,有好幾個人已經活超過三年、九年。
醫生絕不會告訴病患和家屬「治療很可怕」,反而會說:「癌症很可怕,最好馬上開始治療。」
於是,「癌症置之不理的話,會繼續增大而且產生劇痛,是致命的可怕疾病」的誤解不斷地被放大。
一位派駐荷蘭返國(日本)的人,對於兩國醫療差異之大感到不可思議。在荷蘭,小孩發燒,醫生會說:「先回去冰敷讓他降溫。如果三天後還沒有退燒再過來。」完全不會處方退燒藥、抗生素或其他任何藥物。
歐美國家有「家庭醫生」。這些家庭醫生受過內科、外科、小兒科,甚至接生等各種訓練,病人最初先看家庭醫生,有必要時再請專科醫生治療。
手術時,只要開刀前使用一次抗生素就已足夠了,但日本醫生無視於這項臨床證據,現在仍會以「為了預防手術後的感染」為理由,連續幾天注射抗生素。
大量使用上抗生素或抗菌劑,會產生「細菌抗藥性」的問題。
從傳染病患者身上檢出的黃色葡萄球菌中,會引起院內感染的抗藥性細菌「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所佔的比例,義大利為42%、美國40%、英國37%、西班牙36%、德國僅9%、荷蘭為0%。日本則高達70-80%。
容易被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包括手術後的病患和高齡者抵抗力較弱,以及長期服用抗生素的人。
在日本連家畜或寵物也廣泛使用,還添加在飼料中做為生長促進劑。這是日本抗藥性菌蔓延的原因之一。
有人說「日本因為醫療發達,因此日本人壽命排名世界第一」,其實還有更重要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導致日本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為腸胃炎、肺炎、結核等傳染病。戰後營養與衛生感善,才大幅延長壽命。
心得17 痛不可怕。正確使用嗎啡,可安全地延長壽命
人類對疼痛的恐懼並不遜於對死亡的恐懼。臨死前的疼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癌細胞向骨骼轉移。轉移的癌細胞增殖,使腫瘤擴大,將骨膜由內部向外推,產生極為劇烈的疼痛。
第一個方法是止痛劑。首先是口服非麻醉性止痛劑。第二個方法使用弱麻醉性止痛劑。最後階段則內服或以肛門塞劑的方式使用嗎啡。
請大家記住,「正確的使用嗎啡,並不會中毒或加速死亡」。有中毒或成癮之虞的,是每次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嗎啡。
注射嗎啡血中濃度會快速上升,使人上癮。內服、塞劑或點滴,血中的嗎啡濃度只會緩緩上升,而且有一定上限,完全無需擔心上癮。
嗎啡雖然安全,但是還是有便秘、噁心等副作用,必須同時服用減輕副作用的藥物,這是比較麻煩的地方。另外是費用高,社會負擔驚人。
癌細胞向骨骼轉移而劇痛時,用放射線照射能大幅減輕疼。由於放射線只照身體的一個部位,副作用相對較小。若持續使用抗癌劑,癌症會惡化,使骨骼溶解或折斷,產生巨大副作用。
但是癌細胞已轉移分散骨骼轉移分散至許多部位,則無法用放射線照射每一個部位。
理想人生的終結方式,到死亡之前健康而長壽,最後遽然而逝。我所確立的「癌症擱置療法」是非常可能實現這種人生的方法。
「癌症擱置療法」主張,即使罹癌也不接受治療,不但能完全控制疼痛,到死亡為止也不致於失智或失去意識,比較起來更能保持頭腦清晰。而且能夠一直從事「散步」程度的活動。
影星緒形拳沒有將罹患肝癌之事向家屬以外的人透漏,而拒絕手術和抗癌劑治療,他完成電視劇《風中花園》拍攝並參加發表會,然後在五天後去世。
據說在他告訴去探望他的好友津川雅彥「多保重身體,等我好的一起去吃鰻魚」的數小時後,就像睡著一般地與世長辭。很多癌症如果擱置不理,我想可以像他那樣毫無痛苦的安詳往生。
過去三十年,基於「如何才能使癌症患者受最少的痛苦,並活得最為長久」的念頭,一直思考著沒有困難和矛盾的診療方針。
如果是「疑似癌」,無須擔心轉移。若是真正的癌,治療或不治療,死亡率並沒有甚麼差別,存活時間也大致相同。
既然如此,不如出現癌症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礙時,再來止痛或進行放射線治療,或甚至實施外科手術即可。
以前在家中「自然死亡」的人,很可能有多數是癌症患者。當初如果接受診斷,大概男女都以胃癌居多,其中女性第二多的應該是子宮癌。這兩種癌症即使不治療,最後都沒甚麼痛苦,可以安詳去世。
再來是高齡而未就醫老人的「衰老死亡」。我想這些無法診斷出死因的衰老死亡者中,也有很多是因癌症死亡。
隨著醫療發達,我們身邊很少再看到自然死亡和衰老死亡的。取而代之的是,不斷看到或聽到醫療所導致的悲傷癌症死亡病例。
癌症的自然死亡非常安詳,不要藉健康檢查硬找出癌症,即使發現癌症也不要治療,這樣反而能活得長久。
現在已漸漸了解即使到了癌症末期,仍可在家中安詳去世,因此「希望在家往生」的癌症患者和家屬逐漸增加。
某位超過八十歲,罹患頭頸癌的患者接受了放射線治療後拒絕再治療而返家,家屬表示,他在死亡前的一個小時仍意識清楚,去世時就像熟睡一般。
關於疼痛,根據我的經驗,胃癌、肝癌、食道癌、子宮癌四種癌症,置之不理的話,與年齡無關,到最後都不會痛。其他癌症產生痛時可求助擅長抑制痛楚的醫生,即使在家裡也可以百分百控制疼痛。
在家中照顧病人,最需注意的是點滴。如果不注射點滴,人會像樹木枯委般自然死去是最安樂的。不過,完全不注射點滴,本人和家屬都需要勇氣和心理準備。
然而為了讓病人攝取營養而注射點滴,結果反而會使病人「溺死」。
如果點滴的量超過,就會導致水腫。如果肺部發生水腫,肺部浸在水中,就像溺水般呼吸困難,引起咳嗽並產生痰,非常痛苦。
在醫療產業中,「在宅醫療」是備受注目的成長領域。這是基於商業企圖才產生出「帶著點滴管回家」的構想。
而且,「既然打了點滴,不妨加些藥進去」,由於醫生的本性,於是有時加入抗癌劑,結果使病人更加痛苦。
在醫療上,為病患設想的方法,常常反而成為問題的來源。如插鼻胃管,胃造廔等。
還沒有發明這種強制性供給營養之方法的時代,人因為事故或腦中風陷入昏睡狀態的話,生命也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