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萱固定出錢出力協助的機構有: 照顧獨居老人的華山基金會、精障團體心怡工作站、照顧殘障者的伊甸基金會、照顧智障者的光仁基金會、流浪動物的流浪動物之家等等。
另年終時, 安萱將接到的捐款, 轉捐給各正派經營較缺經費的慈善機構。
期望安萱具備更大的善能量來提供各慈善機構更堅實的支援。
包括法律、情感、心理、家庭問題、人生問題等等, 以及急難救助。
協助個人, 以輔導當事人自立自強並成為又一個善能量為主要目標。
安萱成立安老互助方案, 對於一起安老有興趣者, 每個人發心要陪伴協助其他會友終老, 就成為力量的來源。
安萱會友自己協助自己安老, 人數多了就成為社福的穩定力量。
1. 善資源:用於行善的資源必須具備自發的善性, 不接受不善之財。
2. 善利用:用於行善的時間、金錢、力量必須切實用於需要之處。
3. 講效果:運用善資源, 必須講求效果, 研究方法。
(三) 安萱行善的目的在修心, 修心落實在行善, 故行善後要反思人生與自性。
3. 行無我:發心天自廣, 行善皆自在; 行善如呼吸自在, 為之無覺。
集合有自發心的善能量們, 用集體的大力量來協助各慈善機構; 參加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機構, 也有機會參與到各種不同性質的弱勢, 時間也自由決定。
行善團人員要先聚會, 了解工作內容、內涵及注意事項。
善的能量要整合, 才能發揮1加1大於2的效果, 行善目的也才容易完成。
安萱的組織有信念、講效果、有目標, 並從行善中提升自己心靈。
歡迎您加入安萱十方善空間行的善行列。越多善能量加入就組成更壯大的社會慈善力量。
華山基金會以提供獨居老人協助為內容, 在安萱參與的經驗中, 華山是目前社會上獨居老人最重要的支援力量。目前安萱的善能量, 協助的區域為士林區與中山區。期望安萱壯大能提供華山更多區域的支援。
各位善能量善力量們,安萱快樂! 安萱探訪長輩老大哥老大姊們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了,對象包括擔任華山基金會志工照顧的獨居長輩,也有安萱自己會友的父母。
這些時間裡,有好幾位長輩們走了,因為安萱的行善強調「心靈關係」,所以我們與他(她)們都有深厚友誼的,謹用安萱十方善空間十方善力量祝福他(她)們到更美好的空間。
因為安萱行善是為了思考生命,在多年的探訪中,我們從老大哥老大姊們的生老病死中,體悟了很多生命的道理,所以我們在體力上付出,而實際在心性上收穫,因此要先感謝所有老大哥老大姊們,用一生給我們示現。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特的,他(她)們有許多是溫馨美好的,也有些是難以走出困境的,在相處中,我們不見得知道他(她)們過去真實詳細的燦爛輝煌或悲慘不幸,但晚年的境況都真實的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些晚年生活中的問題與心境,很值得我們思考,甚至可據以向政府建議修訂社會福利措施。同時故事也可能像優雅的散文一樣值得欣賞、讚嘆(期望我們文筆夠好,哈哈)。
在忙碌的安萱工作中,我們將儘可能地撥出時間來撰述報導,並且在安萱網頁上設一個專頁來刊登;人生就是互相學習,這個專頁,也歡迎來稿,把您自己與老人家的經歷分享大家。(投稿請寄:grmtwing@gmail.com)
為了幫這個專頁取一個合適的名字,前一陣子開始徵求取名,經票選結果,前5名如下,而在票選中也不斷有會友提出更多他們的意見,感恩感謝。 我們經過討論後確定取名為「微笑伴夕陽」,微笑指安萱的善能量善力量,夕陽指長輩老大哥老大姐們,也就是安萱用微笑伴著他們走在夕陽的歸程上。
德雷莎修女在加爾各答辦理「垂死之家」,照顧路邊垂死,一生流浪的人,使這些無人理會的孤獨靈魂,在修女的照護中,用溫暖畫下句點。我們效法她的精神,不論老大哥大姐們的一生,是貧賤困頓或富貴發達,期望在這夕陽階段,在安萱的微笑與心靈陪伴下,都能擁有美麗的晚霞,充滿喜悅。
由於事實上許多老人晚年多是不順的, 所以這個專頁的名稱應該是中性的。 這也給我們警惕,不要迴避自己即將來臨的晚年。 同時生活不如意的老人家, 對於自己過去幸福的流金歲月多不願詳談, 所以獲第一高的「流金歲月的人生故事」, 我們事實上寫不出來,就沒有採用,不好意思。
最後感謝各位的共襄盛舉。 安萱提倡「生命信仰」, 行善是為了體悟生命。 期待未來,這些故事能給您有用的人生參考, 如您願意用心思考,也可成為您提升生命的資材。 再次感謝。謝謝您。 祝您,安萱快樂!
心怡工作站提供精障者工作機會, 引導精障學員走出陰影進入陽光世界。主要內容是打網球釋壓, 學員願意工作者, 並安排出去收二手衣, 回來在站內整理, 將衣服分為國內銷售用或國外銷售用。出售所得, 提供精障學員生活費。
安萱行善團固定每星期一次, 幫忙開車載精障學員去收衣服, 同時也將安萱收到的二手衣轉捐給心怡, 並不定期到站上幫忙整理二手衣。
光仁社福基金會二手店是目前照顧弱智兒很主要的職能場所。安萱將收到的義賣品整理後, 除了提供華山基金會的二手店之外, 同時轉捐給光仁二手店。期望協助光仁給喜憨兒一個工作自立的人生空間。
2. 不是救濟, 是「傳播互相幫助愛心傳遞」的善念。
3. 處理問題必須能完全性處理, 確實可以解決才處理。
5. 非以困境之協助為限, 生活大小事都可請求互相幫助。
「在自己手上不增加一個塑膠袋,一個塑膠杯,一個保特瓶」
聯合國今天公布報告表示,世界必須將一次性塑膠製品用量減半,並削減這類塑膠製品的消費,以遏阻環境污染的浪潮。報告中還警告,未來幾年至關重要。
人們越來越關注塑膠微粒的影響,這些微粒是塑膠產品在環境中分解時產生,從最深的海洋海溝到聖母峰(Mount Everest)頂都可以發現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