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萱幸福老伴的夥伴們都逐漸有年齡了,腰腿逐漸無力,不耐久行。所以旅遊,不採清早報到、一路趕場、到此一遊的遊覽,而是悠哉出門,心靈放鬆,定點純休閒的行程。
這次我們去了頭城,早上十點五分的國光,預定九點半報到,時間寬裕的上廁所,遲到一下也沒關係,如此輕鬆的,我們就到了頭城。下車,先去櫃台寄存行李,然後搭計程車上金車咖啡城堡。
從頭城一路上坡到這裡,原來期待的心情,會感到來此有點單調;但是單調中,正是悠閒,心念幽靜,簡單即享受。有些人在室內喝咖啡悠哉聊天,有些在戶外享受陽光,當然也有些人只會拍照,心念是到此一遊,以後留念。
大夥兒在室內用餐,彼此分食美味,嘰哩呱啦一番之後,仍是嘰哩呱啦的享受咖啡,也從高處靜靜的遠眺烏石港,離去前也隨俗的合照,期待我們的歡樂吸引更多人,用一起互相支持晚年的信念加入這個團隊。
回到旅宿進住後,開始悠哉的走向烏石港。途中有一段人跡較少的路,兩邊的樹上,伯勞、紅嘴黑鵯相迎,一般人多不接近大自然,無法識別鳥類,到此可以放鬆的年齡,開始注意一下生活四周存在的豐富,溶入大自然到處美麗的生命,給人生多一分充實。
烏石港,水邊的漁船昨晚滿艙進港,現在休息中,等著再一次出帆的豐收。
到此年齡,大多數人因為一生工作與生活勞累,都有了病痛,途中已經有人坐下休息,走到轉運站,見一整排椅子,更是不坐者傻瓜。人生路辛苦,所以佛法叫人發心修行脫離輪迴;基督勸人信奉主,此生之後即到天堂永生。
晚餐真是享受,小卷與不小的蝦都是在台北享受不到的鮮甜,海菜炒蛋都市吃不到,一盤炸鰻魚片,大家讚不絕口,櫻花蝦炒飯粒粒香甜有彈性,結束前,因為大家對甜嫩的小卷與蝦意猶未盡,又分別加點了一盤。九個人包括兩瓶啤酒,只花了二千六百元,便宜又盡興。也要感謝安萱會友以前在這裡海巡單位服務的秋好,為我們介紹了餐飲,安萱人不多,但好像有需要時都剛好有各種人與資源來協助。真是感謝天。
用餐後,大夥兒搭計程車回去泡溫泉,我喜歡夜空下獨行的寧靜,雖然路徑不熟,朝著方向慢慢踱回去,夜間,四周盡是無人,別有一番在森林中遺世獨立、靜修空相的意境,途中經過蘭陽博物館,夜燈製造了別有的韻味。建築物傾斜入水的設計,在此黑暗荒郊,孤野淒清的情境,體悟生命到老的景況,沒入無塵。
安萱談生老病的聚會,有八大主題,最近也說到四個老:知老、識老、服老、樂老。
每個人老病死的程序與狀況皆異,整體性多學習,有利自己要面對的。由於安萱的工作之一是服務年長者,故擁有此方面很豐富的內容。
隨著自己年齡身體逐年變化,從上述學到的生老病死知識,知覺自己老病的狀況,此認識猶如病識感一般重要。
我們當下仍有活力,自信滿滿,常忽略老、病、死一定來臨。認識自己老與病的狀況,切莫為了自信與自尊,堅持對抗大自然的力量,務要順著自己的情況,改變生活習慣,譬如不再開車,行走拿拐杖,甚至必須穿紙尿褲等,可以避免發生嚴重狀況,「退休後,沒有狀況就是最好的狀況」。
人生百歲,一氣難斷。在身體的逐漸變化中,培養快樂與寧靜的心靈,減少痛苦與孤獨,以至終老。安萱內容以生命修行為主體,感謝天,讓我得以在此學習,快樂終老。
老,我們習於說「老化」,現在我們不用老化的字眼,像我們習慣說女生遇到「更年期」,我們可以改說是「年齡使內分泌變化了」。因此我們不說「老化」,改一個詞:「年增化」。同時對於比我們年長的,不要再滿口阿公阿嬤阿伯,我們可以稱大哥、大姊。
清晨,住在面海的房間,絕不錯過晨曦。兩位姊姊說她們四點就出來,看到海面好多漁船歸來。比我強,我錯過了歡迎漁船滿載而歸的喜悅。
太陽未出來熱鬧前,晨曦的龜山島,一抹紅中的寧靜。注意這個圖中藏著滿載而歸。
漁船歸來,注意這裡的漁船前端有吐出的板,顯得很流線,北部的沒有。浸潤於晨曦中,在海邊讀海,與在山中讀山,感受不同。這裡眼前有一片樹林,過去是海,海面有船,海中有島,海面寬闊,晨光不受遮擋,盡在眼前。
居住城市的水泥叢林,不記得有多久了,未曾看見地平線的日出。這一刻開始,大地由燦爛的太陽為主人,引領我們展開快樂、活力的一天。
大家累了以後,各自回房休息,自己獨自在柔和的光影下看書,一杯相伴,滿溢著頭城對龜山島悠靜的夢幻。
中午準備離開頭城了,先遊頭城街道與古蹟,走到盧纘祥故宅前的池塘,古時候,海面達到這一帶,船也進來到此,池中兩塊突出的硬體,圖中鴨與鵝站立的就是以前的船墩。後來由於淤積這一帶變成陸地,留下這個水池。
離開頭城,到火車站報到,站前的石碑上,雕刻著開蘭第一城,可以想見,為何此地稱為頭城了。
從頭城搭往雙溪的區間車,沿途海景,也一直看著龜山島。龜山島頭朝外,在頭城見到的是龜身偏右的後端,一路北上後,看到的龜山島是左側,並且角度越大時,越顯出頭向外海的龜形。島上的山雖不高,此時也籠罩著雲霧。
有名的阿娥雞捲就在車站正前方,早上六點就開賣,過午賣完已經休息了。
斜對面就是本來計畫要晚餐的大眾餐廳,因為幾位會員想休息先回去了,而且離晚餐時間還早,因此取消。
繼續走就看到右邊有個特殊的店家是台灣快斷絕的打鐵店。人間萬象,千變萬化,所以說諸法空相,諸行無常。不知店內主人是否還有接班人?
然後是生意鼎盛的蔡冰,有雪花冰、豆花、煮仙草,也去排隊享受一碗牛奶雪花,配料加小時的回憶粉條與綠豆。
傳統市場內只剩一個豬肉攤,老闆是一對年輕夫妻,居然這麼多遊客來買。
往前走是三忠宮,奉祀很少看到有人拜的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廟建於1868年,神像是1781年就從大陸請到台灣。
再往前是東和戲院舊址,位於淡蘭古道旁,這麼小的路,以前的人多步行,以馬、騾運貨。
在這山區小鎮,以前居然還有戲院,可見雙溪以前的特殊盛況。
在三忠宮前向右邊走就是老街了,有一家老藥房,店裡右面是老舊的藥櫥與瓶瓶罐罐。
以前的街道如此的小。注意這裡的牆壁是石砌的,與平地不同。
這路盡頭就是古渡船頭。所謂渡船頭,別幻想著有一艘艘輪船往來。
記憶中小時鄉下過溪時,就只是一艘竹排經營,腳踏車、牲畜、人與行李都上了去,主人用一根長竹子撐過去,有時是兩岸牽著一根繩,拉著繩子過溪。現在到處建起橋樑,橋上車輛奔馳,五、六十年前怎能想像今天?今天又如何想像歷史?歷史在政治中又如何記載與解釋?人,在文字中懷思,又在多少欺騙中生仇恨!
它的另一面是這樣,以前一定是有錢人家了,屋內曾演人間多少事,只留頹屋說淒涼。
雙溪所以名為雙溪,是因北面有牡丹坑溪、南境有平林溪在此會合,上面這個廣場位於水邊,就是雙溪的會合口。
這趟旅程,真是輕鬆愉快。本來要去哪裡找一個休閒遊的點呢?是個問題。
天涯何處有一個寧靜的角落,讓我們在未老時,學習培養一份安靜平和的心靈。
不是情緒的快樂,而是靜靜的,一種心中常保喜悅安祥的境界。
放下塵事,與以一起安老為信念的會員老友們,共同享受溫馨自在的時光,雖然全程就是如此簡單的內容,而簡單也使我們發現了自己一生忙碌的腳步,至此應進入簡單生活的樂老,趁現在大家精神清楚,行動自如時,用心學習知老,警覺識老,虛心服老,才能真的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