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談行銷行銷,別類旁支五花八門,從品牌行銷、社群行銷、口碑行銷、OMO、4P4C等名各種名詞不斷推陳出新,到底什麼是行銷?
隨著時代推移與宣傳曝光工具數位化、智慧化的演進,所有追求價值最大化的商業行為始終圍繞在「研究市場行為學」的核心,無一不希望能掌握市場節奏與變化,才能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掌握這個核心觀念,就能清楚了解無論選擇哪一種行銷方式,都是為了能讓品牌在市場中穩定發展、佔有一席之地。
品牌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佈置對應的目標 KPI 來符合現況,舉例剛起步 2 年內的新創最缺乏的是曝光度與業績轉換、成長中的品牌相對需要穩定的業務發展、歷史悠遠的傳產中小企業亟需調整體質流程優化,為內部累積的營運包袱瘦身轉型。
這些不同階段需求的行銷 KPI 隨每個品牌企業狀況因事因時制宜,並非一招半式就能打天下。
📞 「看大家都在拍短影音我也跟著拍?」
📞 「現在社群都用 Threads 我是不是也需要開個帳號?」
📞 「廣告好像投了就能立刻帶來客人我也來投看看?」
相信上述許多想法都是每個品牌經營者一定有過的疑問,然而真正投入人力資金執行後發現成效不如預期、訂單業績不如預期、人力過於吃緊等各種原因,最後可能只維持了一小段時間便宣告放棄。
會造成這些狀況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你根本沒有真正搞懂「什麼是行銷?」、「要怎麼行銷?」。只能從表面看到別人做就跟著做,白白浪費有限的資源與時間,最終卻還是不明白行銷都做了為什麼沒有用。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找出現階段的問題或需求目標、盤點自身現有資源後,再來訂定適合自己的行銷策略,才能真正省時省力達到預期的行銷成效。
品牌聲量、曝光、客戶數、業績、互動深度等各種行銷指標都是每個品牌追求的經營成效,但在沒有真正梳理釐清自己現階段需求時很容易受影響陷入經營焦慮,迷失在行銷的深海紅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