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誒, Ingham ,請教你一個問題。」
「我上個月花錢請人做了一個網站,可是要怎麼確保客戶可以搜尋得到我的網站?」
這是我一位已經認識多年的藝術工作者 L ,過去幾年靠著人脈與組織交流,L 的工作坊一直都維持著不錯的招生率與授課邀訪率。
近來 L 有感於拓展業務跟工作坊的招生情形比起過去幾年越來越艱辛,開始想要在現狀中嘗試改變,於是向我尋求建議。
🧑💻 「喔!最快的方式就是投廣告囉,有丟錢有曝光,沒丟錢沒希望。哈,你準備要燒多少錢?」
📞 「沒那麼多錢啦,有沒有其他方法成本低一點的?」
🧑💻 「你知道 SEO 嗎?簡單說可以幫助你的網站增加曝光機會,讓別人更容易搜尋得到你、成本比廣告少很多、成效不會比較差,可是缺點是沒辦法立即見效,需要等點時間大概 1 、 2 個月甚至更長才能起作用。」
📞 「好像可以,我團隊人不多,如果突然一下子太多接洽我怕忙不過來。」
🧑💻 「 SEO 操作之前要先做關鍵字調查跟策略規劃喔,不然錢花下去看起來好像有成效,但實際上網站一樣沒什麼人看到」
📞 「為什麼會這樣?你不是說做這個就可以了??」
L 的反應是很多客戶的共同疑問,後來我們約出來當面跟 L 說明 SEO 的運作機制,他總算明白了要做數位行銷,前期需要清楚的梳理問題與盤整規劃,才能有效聚焦接下來要開始的執行計畫。
隨著科技的演進,數位行銷工具越來越多樣,從基礎門面的電商網站、看似人人都在做的社群行銷、花錢就是大爺的廣告投放、號稱變現提款機的直播帶貨、一路走到科技最尖端的 AI 自動工具。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過或實際接觸過一兩樣,但如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容易淪為發散式的單點操作,不僅行銷力道無法集中,投入的錢也隨之發散出去,最後結果事倍功半甚至金錢無功無返,白白浪費了有限的資源預算實在可惜。
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與預算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行銷工具、鎖定客群集中力道、疊加行銷效益發揮到最大,正是每一位品牌經營者的首要任務。
我陪過許多客戶一步步盤點現況問題,再針對各別條件環境設計適合客戶體質的優化方案,並且陪伴客戶透過數據應證不斷的實踐與修正,最終達到彼此預期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