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何種線上溝通方式,電話 7 秒鐘、文字 7 句話,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從 1. 引起興趣 → 2. 取得信任 → 3. 達成共識 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只要打錯一個標點符號,或是一個詞不達意的問題,瞬間就可能讓有機會合作的客戶談崩。
接案的新手小白要如何在這簡單的三步驟中持續優化,提升成交率,往往難如登天,因為這需要的其實是「業務力」與「溝通力」,跟接案者本身的專業背景沒有直接相關。
說白點就是必須跳脫出自身的專業,變身成一個業務,站在第一線推銷自己的服務與專業。
剛經歷了與一位新客戶通話,過程約 2 分鐘,結果是這次我談崩了,對話過程非常簡單:
前面先幾句簡短寒暄與確認身份後,我們正式進入討論-
📞 「我們的新產品推廣銷售在找行銷企劃包含執行」
🧑💻 「好的,想跟您了解產品的產業類型?」
📞 「防疫產品可用來消滅細菌跟病毒、對人體保證無害,你還想知道什麼」
🧑💻 「請問這個產品的定價?」
📞 「價格?你問了價格,那我們就不用再談了,我認為你不是一個專業的行銷,如果你因為價格侷限了可以推廣的 TA ,那你不可能可以做出好的企劃推廣,不同商品價格有高有低,無論高低都可以推廣,這才是一個厲害的行銷⋯」(情緒激動的開始說教 )
🧑💻 (滿頭問號)「不好意思!我的用意是希望進一步了解這個商品的規格設定跟價格區間,並非侷限在價格您誤會了。」
📞 「應該是我告訴你 TA 在哪你就照著我說的去規劃看要怎麼賣就好,問價格是我最忌諱的點,代表你的專業度不夠,我這邊不會再與你接著談合作了。」
🧑💻 「好的理解,謝謝您,祝您可以找到其他適合的專業人才!」(誠心祝福後苦笑掛上電話)
掛完電話後 5 分鐘的時間,我深入反省自己剛剛這通電話犯下的失誤,導致對方一瞬間態度丕變,也思考了交談過程中彼此邏輯的分歧,都成為影響這通電話走向無法成交的原因。
► 操之過急:
聽到對方的需求是我最擅長的產品行銷規劃,急著想直接進入細節、從客戶口中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資訊一展長才,卻忽略了耐心聆聽客戶的業務願景與規劃。
► 表達不夠精準:
引起客戶激動的敏感關鍵字「價格」,在我的立場只是商品資訊搜集的其中一環,但第一時間我並未把完整的用意說清楚、有效傳達我的專業評估角度,反倒簡化成讓對方以為只是「詢問價格」而已,導致客戶誤解我缺乏專業行銷能力。
最後給自己一個小結,沒有照面的溝通彼此更難掌握情緒或語意,在之後的業務溝通上要更留意用字遣詞,避免因一句無心的語句造成對方的誤解,除了在一般日常中容易產生摩擦,在業務的推廣與溝通上更可能瞬間失去客戶對自己專業的信任,喪失締結合作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