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傳播」專題演講 II
「科學傳播」專題演講 II
在地爭議中的科學外交:爭議與客觀知識傳播的科學協定
Scientific Diplomacy in Local Disputes: Scientific Protocol for Objective and Controversial Knowledge
廖英凱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 科學月刊理事
演講摘要
當代永續發展議題是臺灣公共討論與政策協商的焦點,涵蓋如能源轉型、空氣污染、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護等環境科學議題。這些議題往往具有高度科學不確定性,牽涉複雜的社會價值與多元利害關係,形成具強烈爭議性的公共科學問題。然實務上,無論是媒體傳播、政策溝通或社會倡議工作,在面對此類科學爭議時,常因缺乏足夠的知識資源與分析工具,難以有效理解並傳遞議題中潛藏的科學共識與爭點,導致公共理解不足,甚至資訊失衡。
本研究受到當代科學傳播趨勢中「公眾參與科學」概念的啟發,聚焦於永續發展爭議中的科學傳播實踐,主張知識傳播者應借鑑「科學外交」的概念,在科學知識與社會公眾之間進行知識轉譯、立場協調與價值斡旋。我們基於科學傳播、科學新聞學和圖書資訊學的理論與實務基礎,運用一套研究團隊自行開發的知識計量與爭議分析框架,結合共現詞分析、引文網絡、資助與機構資訊、立場分類與爭點辨識,並隨近年人工智慧浪潮而導入多種大型語言模型技術,以具結構性的「科學協定」為發展方向,協助知識傳播者掌握科學社群內的核心知識脈絡、共識與衝突,作為公共傳播與討論的基礎。
本研究已運用數個具代表性的議題作為實證研究案例,並與新聞媒體、事實查核、議題倡議與科學傳播領域從業者合作,探討議題包括:包括食品安全政策爭議、碳中和與造林規劃、海底電纜與國際安全、空污與區域發展,以及野生動物管理衝突等。透過這些案例,我們探索知識分析框架如何內化為知識傳播的過程,並具體實踐為新聞媒體、事實查核機構與政策溝通者的知識服務和實務指引,開啟新聞實務、科學傳播與實證決策的跨領域合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