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與宗旨
隨著全球經濟快速變遷、產業結構轉型及勞動型態多元化,企業面臨的安全衛生挑戰日益嚴峻。為因應此趨勢,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有關安全、健康及永續勞動力的訴求,本研討會以「企業安全文化與勞動力永續發展」為主題,旨在匯聚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建立優質安全文化,促進勞動力永續發展,進而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研討會目標
促進學術交流: 提供學術界與實務界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
探討關鍵議題: 深入探討企業安全文化、勞動力永續發展相關之重要議題,如高風險作業危害預防、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工身心健康促進、多元共融職場營造等。
提出政策建言: 彙整研討會共識與建議,提供政府相關部門作為政策制定之參考。
提升企業實務: 協助企業了解並導入安全文化與勞動力永續發展之最佳實務,提升企業永續經營能力。
(註:本活動可申請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認證)
團體討論:六頂思考帽
執行步驟說明
進行步驟強調結構化、包容性和安全導向,符合職業安全衛生教育的最佳實務。討論可由一位 facilitator(引導者)主持,確保每個角色都有發言機會。
【準備階段】(5分鐘):
聚集6位成員組成小組(每個議題獨立小組)。
介紹議題,例如:「建構製造業安全文化」,並說明目標:探討如何在該產業建立強健的安全文化,減少事故並提升員工福祉。
分配帽子:每位成員抽籤或指定一頂帽子(確保每頂帽子有一人代表)。提供象徵性的帽子道具或顏色標籤,以增加趣味性。
提醒成員:每個人都固定扮演自己的帽子角色,但討論時需輪流發言,避免偏頗。
【討論階段】(15分鐘):
輪流發言模式:以藍帽(過程控制)成員為引導,從白帽開始,依序讓每頂帽子分享觀點(每人2-3分鐘)。之後進入開放討論,讓成員互動回應,但需維持各自帽子的視角。
並行思考:鼓勵成員同時從各自角度思考,但避免爭論;例如,黑帽指出風險時,黃帽可補充益處。
針對安全文化議題,聚焦產業特定情境:
製造業:機械操作、化學品處理等。
餐飲住宿業:廚房火災、客戶互動等。
批發零售業:貨物搬運、顧客流量等。
記錄重點:藍帽成員或指定記錄員使用白板或筆記本記錄各帽子的輸入。
【總結與行動階段】(10分鐘):
藍帽成員總結討論,整合所有觀點,形成可行動的建議(如安全訓練計劃或文化變革策略)。
團隊投票或共識決定3-5個關鍵行動項目。
評估討論:成員分享體驗,確保下次討論改進。
【各組發表綜合討論】(30分鐘)
後續跟進:
將討論結果彙整成報告,分享給企業管理層。
若有多個議題小組,可在結束後進行跨組分享會,比較不同產業的安全文化洞見。
安全專家提示:強調心理安全,讓成員自由表達情感(紅帽),並連結到實際法規(如台灣職業安全衛生法)。
此步驟可重複應用於每個議題。若團隊更大,可並行多組討論。
【每頂思考帽的職責】
以下是六頂思考帽的職責說明,我已針對「建構企業安全文化」的議題進行客製化。每頂帽子代表一種思考模式,成員需嚴格遵守,以確保討論平衡。職責包括一般描述及安全文化相關示例。
白帽(White Hat):事實與資訊
職責:聚焦於客觀事實、數據和已知資訊,不帶情緒或意見。收集並分享相關數據、統計或產業報告。
示例:在「建構製造業安全文化」討論中,提供數據如「根據勞動部統計,製造業事故率為X%,主要來自機械傷害」,並列出現有安全法規。
紅帽(Red Hat):情感與直覺
職責:表達感覺、直覺和情緒反應,無需證據支持。探索員工的情感需求和安全文化的「軟性」面向。
示例:在「建構餐飲住宿業安全文化」討論中,分享「員工可能因長時間站立感到疲憊,導致忽略安全程序」,強調恐懼或動機如何影響安全遵守。
黑帽(Black Hat):謹慎與風險
職責:識別潛在問題、風險和缺點,扮演「魔鬼代言人」以預防錯誤。聚焦負面後果。
示例:在「建構批發零售業安全文化」討論中,指出「貨架崩塌風險高,若未定期檢查,可能導致員工傷亡和法律責任」。
黃帽(Yellow Hat):樂觀與益處
職責:強調正面方面、機會和益處,尋找價值並預測積極成果。
示例:在「建構製造業安全文化」討論中,主張「實施安全獎勵計劃可提升員工士氣,減少事故率達 Y%,並改善生產效率」。
綠帽(Green Hat):創意與新想法
職責:產生創新解決方案、替代想法和創意思考,鼓勵腦力激盪而不受限。
示例:在「建構餐飲住宿業安全文化」討論中,提出「使用VR模擬訓練廚房火災應對,或開發App追蹤員工疲勞」。
藍帽(Blue Hat):過程控制與總結
職責:管理討論流程、設定議程、總結觀點,並確保平衡。像指揮家般引導團隊。
示例:在所有議題中,藍帽說「現在輪到綠帽分享創意」,並在結束時彙整「從黑帽風險和黃帽益處,我們可制定一項安全文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