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媒體使用行為分析—面對AI的資訊偏誤
文 / 中央大學 何品蓉、輔仁大學 林郁恩
文 / 中央大學 何品蓉、輔仁大學 林郁恩
今日 Z 世代透過社交媒體取得新聞資訊
Z世代信任度分散,在面對資訊時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感
Channel 4 調查也指出,相較於 28-65 歲的閱聽人, Z 世代對朋友與 KOL 言論信任度高,甚至超越對主流媒體的信任,信任感的分散也使得Z世代較難以判別真假資訊。
AI 促成假新聞「流水線」,事實查核在現代更為重要
近年來生程式 AI 技術發展正大幅影響人們傳達與接收訊息的過程,如 Mary Meeker 的 AI 報告指出 2024 年中期全球 6.96% 的新聞文章是由人工智慧產生的。NewsGuard 調查也指出,目前已出現 1271 個不可靠 AI 生成新聞網站,正透過 AI 技術高效率地製造吸睛假新聞,並透過網站廣告牟利。今日假新聞已轉變為快速產製的流水線,是 Z 世代不可忽視的風險,因此事實查核變得更加重要。
比較 X, Y, Z 三世代使用ai工具的行為差異
相較其他世代,Z世代更常將 AI 工具用於學習用途,在AI生成內容量產的時代下,更需要重視 AI 識別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也提出好用的 AI 識別工具給讀者參考。
AI檢測工具如何成為 Z 世代的識讀利器 – 以 Hive Moderation AI 為例
根據Morning Consult調查研究顯示,有88%的Z世代花費最多時間在YouTube,且有65%的Z世代偏好透過影音內容進行學習,顯示出Z 世代獲取資訊的方式已經從傳統媒體轉移至社交媒體。相對於主流媒體與中立機構的查證,Z世代更信任KOL、懶人包等即時的網路內容,也因此在資訊爆炸與真假難辨的社群環境中,更容易受到錯誤資訊影響,AI 查核工具成為協助 Z 世代迅速辨別資訊真偽,提升媒體素養的重要工具。
以 Hive Moderation AI 為例,
Hive Moderation AI 是一款專為平台用戶生成內容(UGC)設計的多模態內容安全檢測工具,擅長偵測高敏感AI生成文字,並針對AI生成的細節內容進行檢測,同時提供API整合的自動化互動,即時針對圖像與文字內容進行真偽判斷。對 Z 世代而言,該工具能快速檢測社群媒體與影音平台上的大量內容,協助他們識別潛在的假訊息或違規素材,提升資訊吸收前的判讀準確性與風險意識。
功能特性與使用
多模態全方位審查:支援文字、圖像、影音與音訊內容的檢測,包括:仇恨言論、暴力、成人內容、毒品、武器等多種類別。
預訓練與垂直化模型:提供即用型預訓練模型,針對不同垂直領域(如遊戲、社群、金融)進行最佳化。
API + 可客製部署:支援雲端 API、內部布署以及邊緣推論,使平台可依據隱私需求與效能指標選擇最佳方案。
多媒體內容查核上的應用優勢
優秀準確度:根據 Hive Moderation AI 團隊利用四種不同類型的圖像進行的分析研究,包括人類創作、ai生成、融合兩者以及經干擾後的人類創作圖像,指出其準確率高達 98.03%,也就是其從未將人類自行創作之藝術誤判為 AI 作品,同時僅有 3.17% 漏判率。
應用範圍廣泛:支援多媒體型態,能快速處理大量的即時內容,且已被多家平台採用,如:Reddit、Chatroulette。
AI檢測工具所帶來的利與弊
據《策略管理評論》〈人工智慧反饋的雙面效應:部署與揭露效應對員工績效的影響〉指出,AI 透過追蹤行為與演算法建議,可提升評估一致性與效率,形成部署效應,但同時員工也可能因為知道「被 AI 評估」,而產生焦慮或抵觸的揭露效應。這樣的雙面性,不僅反映在職場,同時也體現在 Z 世代日常接觸的 AI 工具當中。
對Z世代來說,AI 檢測工具能快速提高識別「是否使用AI生成」,縮短自行判斷內容真實性所耗費的時間,減少誤導資訊與人工檢核的效率,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多媒體的查核工具更是一大利器。
然而,即使其誤判率極低,仍存在將原創內容誤判為 AI 生成之風險,可能影響創作者的創作信譽,甚至造成過度依賴AI工具,導致忽略了原本應培養對資訊內容的獨立思辨與查證能力。因此,在運用 AI 工具輔助識別資訊真偽的同時,Z 世代更應培養自身的媒體素養與批判性思維,才能真正掌握判讀資訊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