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面臨諸多環境與糧食挑戰,促使我校自然科教師團隊深入思考如何將永續議題以創新方式融入教學中。同時,學生對於生態環境與未來糧食議題的好奇心與日俱增,對於跨領域學習的需求也愈發明顯。在國際教育趨勢不斷強調創新體驗式學習的背景下,我們決定籌辦這場兼具科學性、創新性與實踐性的展覽週,為學生創造難忘的學習體驗。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全球人口將於2050年達到90億,傳統蛋白質來源的生產已面臨巨大挑戰。昆蟲養殖較傳統畜牧業具有明顯的環境優勢:
耗水量減少高達90%
溫室氣體排放減少高達70%
土地使用效率提高達10倍
飼料轉化率高出4-12倍
藉由展覽活動,我們希望讓學生了解昆蟲作為替代蛋白質來源的潛力,並思考永續糧食系統的可能性。
全球約有20億人口將昆蟲視為傳統飲食的一部分,遍布亞洲、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區。透過介紹並體驗不同文化的食物選擇,我們期待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尊重,擴展其國際視野,減少對異文化的偏見。
本展覽週結合了生物學、環境科學、文化研究、永續發展等多個領域知識,是理想的跨領域學習平台。透過實際觀察與體驗,學生能將不同學科知識進行統整,培養系統性思考能力。
昆蟲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作為授粉者、分解者、食物鏈的重要環節。通過瞭解昆蟲的生態功能,學生能更深刻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進而增強保育意識。特別是蜜蜂對全球糧食生產的貢獻,更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創新思維與嘗試新事物的勇氣是學生未來成功的關鍵能力。食用昆蟲這一新興領域正是培養學生突破舊有思維框架的絕佳素材。「海牛老師陪你吃午餐」活動設計的目的,就是鼓勵學生面對新事物時保持開放態度,勇於突破心理障礙。
研究顯示,體驗式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習動機、理解深度與記憶保留率。本展覽提供多元互動方式,從觀察、討論到親身體驗,創造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小小解說員的角色更讓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分享者,深化學習效果。
「昆蟲生態與食用昆蟲展覽週」的舉辦,旨在結合環境教育、永續發展、創新思維與文化理解等多重教育目標,為學生創造深刻且有意義的學習體驗。我們相信,透過這種兼具前瞻性與實踐性的教育方式,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並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