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藥學大四在校生)  考取113年第一次藥師(一)

 

         國考與學校方面的準備,我認為三年級平常有跟上學校的段考進度去複習國考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可以提前先超修進度更好。因為按照學校進度往往學期結束還會離國考範圍有一段距離需要同學自己去唸,屆時還有藥局實習的問題,這樣時間安排,又提升完整準備國考的難度。

 

       相較於第一次國考,我認為主要還是因為準備時間足的問題,如果沒有像上述那樣跟上段考進度並超修,第一次國考在學期結束後滿打滿算大約就剩一個月的時間衝刺(在沒有7月實習的情況下),而第二次國考主要是建立在第一次的基礎上,加上時間更充裕,更可以規劃適合自己的進度,讓準備更輕鬆。

 

         我在大三開始上建才老師的課程,老師的藥理藥化非常扎實,內容也非常多,線上課程往往要花比原本還要多一倍的時間聽完,雖然老師教學認真內容豐富,但藥理藥化的資料量過於龐大,所以運氣成分在考試也佔很大的比重,只能從常考的章節去著手準備。

 

         藥物分析的部分,在光譜學的部分,個人認為老師屬於偏向建立觀念型的教學,由於內容偏理科且知識量遠少於其他科,相較於自己從考古題一題一題將零碎的知識拼湊出整體,我覺得先建立一個觀念體系反而可以更快上手。

         在儀器光譜的部分老師也教的相當不錯,其實讀到最後會發現儀器分析和光譜分析的內容是可以合併在一起看的,兩者都會互相提到,同樣也是屬於先建立觀念體系會比寫直接考古題更容易的科目。

 

        生物藥劑同樣也是屬於先建立觀念體系,再去練習題目的科目,老師上課也是以觀念的建立為優先,再帶題目練習。由於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太鳥了,我認為非常值得來上這門課。

 

       生藥與藥劑的部分大概是屬於寫考古題慢慢積累的科目,不過有了老師上課畫記的重點,寫考古題訂正時更能事半功倍,更能快速找出考試命題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生藥六合一的內容類似於精簡版的課本,可以將上課的重點和考古題曾經命題的重點標注在上面,這樣更方便攜帶而且在考前不會有面對一大本課本的內容那樣很頭大的感覺。

 

       關於讀書時間規劃與生活作息方面,我個人並沒有太多的建議,主要還是每個人對時間規劃的安排,因為國考科基本上都是需要花時間去精熟的科目,所以只要時間安排合理即可。

當然,如果嚮往考上後無事一身輕的自由生活,能夠越早考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