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原計畫第10~14課)
1.情境問題討論 -> 聚斂思考解決方式-> 程式流程圖
(1) 以PBL問題導向學習模式,聚斂性思維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學校特教班的身障學生,若從教室出來時,如何避免身障學生被走廊的同學撞到?並嘗試發表解決方法。
(2) 教師揭示「微課程主題邏輯流程圖」,以填空的方式,請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如何運用之前所學的「超音波感測器、蜂鳴器模組、LED燈模組、矩陣模組,伺服馬達」,進行特教班門口出入安全設計情境。
例:超音波->_______
超音波->LED燈
超音波->蜂鳴器
(3) 各組討論後,請學生畫出簡易邏輯流程設計圖,各組輪流進行發表(可能會有不同的模組警示方式)。
(4) 教師給予「分段編程副程式」範例,說明邏輯流程如何以「分段編程副程式」表現。
2. 寫出程式-> 模組運作
(1) 各組依照教師所揭示的「分段編程副程式」範例,將邏輯流程設計圖,以NKNU-BLOCK程式寫出來,
(2) 教師行間巡視,了解學生運算式是否正確。之後各組展示所寫的運算程式,並說明程式運作流程。
教師對於各組給予指導建議,並肯定小組合作思考成果。
(3) 請學生將「超音波感測器、蜂鳴器模組、LED燈模組、矩陣模組,伺服馬達、柵欄」等所有的模組元件納進出入口安全設計,請 學生分組討論,並畫邏輯流程設計圖。
(4) 各組說明整合所有模組的邏輯流程設計圖,說明如何達到入口安全警示,教師給予建議指導。
(5) 教師給予「統合副程式」的範例,請學生依邏輯流程設計圖編輯「主程式」。
3.實際作品製作
(1) 發下模組元件給各組學生,請學生先完成「超音波感測器、伺服馬達、柵欄」模組元件組裝,與程式結合,教師行間巡視,適時建議指導。
(2) 請學生再完成「蜂鳴器模組、LED燈模組、矩陣模組」模組元件組裝,與程式結合,讓聲音、燈光、矩陣模組警示能運作,教師行間巡視,給予指導建議。
(3) 發下PP板、剪刀、膠帶,讓學生裁剪出「安全出入口」與感測模組結合。
4.情境作品展示:
(1) 各組完成「安全出入口」情境設計後,以模型實際模擬身障學生推輪椅出門口情形,當門外有學生經過,蜂鳴器會叫、LED燈亮紅燈、矩陣模組會顯示禁止通行符號,且柵欄會自動放下;門外無學生時,LED燈亮綠燈、矩陣模組會顯通行符號。
(2) 各組輪流展示情境模擬,教師給予指導建議,只要以達到「安全出入口」目的即可過關。
(3) 請學生討論並發表還有什麼方式讓特教班的出入口更安全?
(4) 請學生討論並發表此感測模組與伺服器馬達,還可以應用在哪些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