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時代

第一代電腦

(1946~1958)--真空管時期--由美國人毛琪雷與愛克特在1946年發明,第一部以真空管為電子元件的自動電腦, 稱為ENIAC,共用了18800個 空管,是真空時期,也是第一代電腦的開始。

第二代電腦

(1958~1963)--電晶體時期 --全面性的 使用 電晶體,以及電腦內部的回路理論的發達等,促進了演算或記憶的高速化和安定化。電腦迎接了電晶體的黃金時代。出現了配合使用目的各種電腦,也就是製出科學技術計算處理用,事務資料處理用,或能處理兩者的通用電腦。


第三代電腦

(1964~1971)--積體電路時期--1964年4月1日,電腦界的巨無霸-美國IBM 公司向全世界宣佈,使積體電路(IC, Integrated Circuit)研製成功IBM 360型電腦,是第三代電腦的開始。採用積體電路,電腦的體型便顯得輕巧玲瓏


第四代電腦

(1972~)--超大型積體電路時期--1970年以後,己經能在一片積體電路晶片上容納數千個甚至數萬個電子元件,就稱為超大型積體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簡稱VLSI)。將1970年以後使用VLSI的電腦稱為第四代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