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秘密談判,可謂是抗戰時期最詭譎多變、撲朔迷離的現象之一。
抗戰期間,中日在戰場上廝殺慘烈,但兩國間公開或私下的接觸與交涉卻從未間斷。1937年淞滬戰役時,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曾受日本委託出面調停,不只如此,整個抗戰期間,東京和重慶的秘密談判幾乎從未間斷,使者絡繹不絕;孔祥熙、宋子文、張羣、戴笠、張季鸞,甚至宋美齡都認真投入,蔣介石還幾次親自審查、提供意見。
和議的目的是終戰停火,但更多是配合作戰或政治目標的策略運用。為了達到最佳效果,中日雙方都是和戰兩手策略相互運用,打打談談,虛虛實實,鬥智鬥勇,個中謀略廟算精彩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然而,無數次的談判交涉,最終無一達成正果。投入這麼多資源、出動這麼多人馬,緣何未能締結和平?這些秘密和議產生什麼效果?其中的是非真假究竟如何?對現今台海及世界局勢有何啟示?揭開抗戰時秘密和議的面紗,答案便自然顯露。
主講人:郭岱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
與談人:齊錫生(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
活動時間:2022年12月3日(六)14:00~17:00
活動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B1國際會議廳(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聯絡電話:(02)8692-5588分機5389劉小姐
主辦單位:聯合報系
協辦單位: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長風文教基金會、和碩聯合科技(依筆畫順序排列)
媒體協力:風傳媒
主講人:郭岱君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
現任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導師,曾任史丹佛大學東亞研究所講座教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秘書、英文傳譯、第一局副局長,以及行政院新聞局駐波士頓辦公室主任。
郭岱君自2004年起,推動胡佛研究院「近代中國檔案及特藏史料蒐藏及研究計畫」,保存及研究國民黨檔案、蔣介石及蔣經國日記、宋子文檔案、孔祥熙檔案,及許多中外重要領導人物的私人檔案。這批新檔案的開放,不但促使中西方重新認識二十世紀中國重大的歷史事件及領導人物,並進一步重估、改寫過去大家所熟知的歷史,也帶動了新一波的近代中國研究。
與談人:齊錫生(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
齊教授芝加哥大學博士。1967 -1992年任教於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校區(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1990-2002年間參與香港科技大學的籌備和建校工作。教學和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關係理論,軍備戰略問題,美國外交,和中國近代以來的內政外交問題。
早年英文著作有Warlord Politics in China, 1916-1928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Nationalist China at War, 1937-1945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中文近著有《劍拔弩張的盟友: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中美軍事合作關係(1941-1945)》,和《從舞台邊緣走向中央》。目前正在撰寫一本關於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黨政軍問題的專書,預計2023年出版。
1. 本活動為免費活動,名額有限;主辦單位得視報名狀況提前或延後終止報名時間。
2. 報名請確實填寫 e-mail 信箱,為維護活動品質,主辦單位擁有【報名資格之審核權利】。
3.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議程/講師之更動權利,若有變更將於活動網頁調整。
《重探抗戰史》全三卷
11/27開始預購 12/1正式上市
★ 耗時近10年的近代史巨作 ★
重探關鍵歷史,一場史無前例、改變百年世界走向的戰爭。
在烽火中看民族國家的建構,思索人與戰爭的關係。
是顛覆、是還原,也是重新評價歷史。
重探一場改變世界走向的戰爭,
新世界,在謎團與未熄的煙火中開展!
「我們如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場戰爭與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聯?多年過去了,許多問題仍待解答。」──〈寫在前面‧不容青史盡成灰〉
顛覆後的世界充斥謎團、誤解與曲解。
意識形態、政治先行的抗戰歷史,還待後人公正論析。
《重探抗戰史》是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Hoover Institution)與中國與亞太研究學會(CAPRS)合作的跨國研究計畫,結合台、美、中、日四地學者,以國際視野、最新史料、多元角度,探討近代史轉捩點,影響中國、台灣、日本、歐美深遠的中日戰爭。
重探抗戰史(一):從抗日大戰略的形成到武漢會戰1931-1938(全新修訂版)
我們從未理解的關鍵歷史
一場史無前例、改變百年世界走向的戰爭。
集合多國現代史學者,重新檢視影響深遠的中日戰爭!
重探一個民族的命運,看近百年世界走向。
第一卷論述1931至1938年,中日戰爭開始到武漢會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由來;九一八事件、一二八淞滬戰役的過程與真相;抗戰大戰略如何形成;國民政府如何使日軍落入持久戰的陷阱,並深究七七盧溝橋事變的本質、八一三淞滬大戰的重大意義,並指出中日戰爭帶來的並非分裂,而是中國走向真正統一、建構民族國家的重要階段。
重探抗戰史(二):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合流1938.11-1945.08
歐亞與中國戰場匯流,世界在烽火中劇變。
新史料、新觀點,全面性的抗戰史著作。
蔣介石期盼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大戰相結合」局面,終於出現!
第二卷論述1939至1945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並與世界大戰合流,歐亞戰局也牽動中國戰場,並探討始終真相未明的關鍵問題。包括:日本為何甘冒天下大不韙,在深陷中國戰場且軍力吃緊的情況下發動太平洋戰爭?日軍為何始終未能攻進重慶、為何不直攻四川速戰速決?尤其重要的是攸關抗戰成敗、直接影響戰後國共命運的「一號作戰」(豫湘桂戰役),日本為何要傾盡國力發動這項跨廣大幅員、死傷慘重的計畫,企圖打通中國大陸、直通南亞?
重探抗戰史(三):抗戰與中國之命運
《重探抗戰史》系列眾所矚目的完結篇!
重探一場改變世界走向的戰爭,新世界,在謎團與未熄的煙火中開展!
集合多國現代史學者,近10年的重新探索、追求真相。
徹底分析抗戰時期懸而未解的偽政權、祕密和議、國共關係!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抗戰終於有了結局,但仍有諸多延續至今真相未明、眾說紛紜的重大議題尚待釐清。第三卷集中探索這些被真假資料與流言環繞的事件與發展,揭開東京與重慶之間,其實在抗戰期間從未中斷過的祕密和議內容,並大膽討論汪精衛與汪政權建立的種種祕辛,以及它如何運作、真的是個壞政權嗎?中國究竟為何有那麼多偽政權?他們彼此間的關係是如何,又怎麼互動?同時解析由於政治因素始終未能明辨的國共關係,如:中共為何能在抗戰中坐大?國共敵後關係真相為何?還有,蔣介石戰後對日「以德報怨」的策略,並爬梳他未能收復東北的原因。最後將眼光投往國際,論析戰時中蘇、中英、中美關係中一些不為人知的事實,如何使美國拋棄國民政府?而國民政府又如何在這樣的命運中贏了抗戰卻輸掉了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