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散步~在日常活動中開發孩子的五感體驗 

國美館散步~在日常活動中開發孩子的五感體驗 

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專案團隊提供|日期:112年921

在充滿美與藝術的職場進行托育  營造「家」的氛圍


國立臺灣美術館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於民國111年由社團法人幼兒教保協會委託辦理,為配合行政院「政府機關(構)加速推動公共化教保及托育服務政策」與「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以實現「國家跟你一起養」的重要政策。

女兒在教保服務中心就讀,本身也在國美館工作的家長表示,知道國美館要開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時還蠻開心的,因為剛好遇到女兒在找幼兒園的階段,自己又有保障名額,方便在上班時順便帶過來上課,不用再到處接送;而且除了接送便利外,和外面的學校相比,價差也讓他非常有感。

 

孩子很喜歡來教保中心上學,因為覺得爸爸在這邊工作,自己又在美術館的學校上課,讓她引以為傲;而且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也有在寒暑假進行教學活動,雖然也有備課時間,但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比較符合家長的需求。

 

社團法人幼兒教保協會林以凱理事長表示,教保服務中心大部分收托2到3歲的孩子,收托人數比較少,環境也比較小。剛好這個年齡的孩子從家庭慢慢轉換到公共的學習場域,所以如何在學習場域讓孩子有「家」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我們把國美館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取名為「美麗的家」,除了把教保服務中心的特色突顯出來,也能營造出「家」的氛圍,提供幼兒溫馨學習的教育環境。


以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  體驗生活周遭的美


國美館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張家慈主任表示,每天到國美館散步是教保服務中心的特色,目前散步計畫實施已經快一年的時間。我們希望在每天例行的散步活動中,讓孩子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來體驗自然環境的美,欣賞四周美麗的花朵、樹葉與雲彩,體會和享受生活的美好;孩子每一次散步的時候,都可以分享哪一個地方開始有綠綠的葉子,或是這裡之前有開黃色的花,讓老師在散步的過程中也可以導入季節的概念,或者讓孩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我們藉由散步的活動,花比較長的時間讓孩子認識國美館和學校,讓孩子與生活周遭的事物產生連結跟認識。並鼓勵孩子和同儕互動討論,分散孩子的焦慮情緒,以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我們也重視散步過程中的發現與討論,能夠和課程相互連結,包括在教室裡可以討論發現了什麼?什麼東西是可以帶回學習區使用的?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去探索、去發現周遭和美有關的人事物,學習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在散步的過程中,孩子們能蒐集自然的素材,並和老師與同學一起討論分享該怎麼「玩」,像我們編織的課程其實就是從散步過程中討論出來的;因為美術館草地上有很多的樹枝,孩子們蒐集並拿回教室做排列外,還有人拿到美勞區繞線,所以我們設計了編織區讓孩子能夠創造出更多不同的「玩」法。


落實幼兒圖像  推動發展教保中心特色


國美館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不斷的提醒自己要回歸當初創立的初衷和理念,也就是從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出發,協助幼童未來特質的發展,落實自主管理、樂學好學、社區互動、關懷尊重的幼兒圖像。所以本所一直將四個幼兒圖像放在本教保服務中心的課程規劃中,也連結在例行性的活動當中。

 

因為本所都有實踐跟落實四個幼兒圖像,所以孩子和老師們都有成長和改變,也協助教保服務中心得以穩定。這裡指的穩定包括老師是不是穩定?孩子是不是穩定?教保服務中心和國美館之間是不是也穩定的建立起友善的互動溝通?因為我們一定要在穩定的基礎下,才能開始發展我們教保服務中心的特色。

 

教保服務中心希望跟國美館有長期又有特色的合作,除了符合幼兒的學習能力及需求,還可以做為教保服務中心特色的傳承。因此我們規劃未來教保中心的畢業展,會在國美館展出畢業孩子學習編織的歷程;我們預計請國美館擔任孩子的美學顧問,在參考孩子的意見及想法後,帶著他們一同合作,讓孩子的體驗性跟參與度更高,讓孩子自己也是畢業展的策展人之一。

 

為了這個長遠的美學計畫,我們希望把孩子的美學體驗歷程延長,從思考、認識什麼是美術館出發,透過散步這個例行性的生活經驗,用繪本的方式讓他們有美術館、美學、空間展現的概念,認識美術館是什麼樣的空間,再連結到自己的生活。所以孩子在畢業前就能將在教保服務中心所學的內容做應用,思考自己的作品在畢業時要如何展現出來?和老師討論並參與如何佈置自己的展覽空間。


圖為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美感,觀察生活中的美麗事物 

圖為在美術散步中蒐集素材,培養孩子表徵運用及創作的能力


圖為國美館散步--感知自然環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