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幼打下基礎
向陽園長助母會落實學術理念
從公幼打下基礎
向陽園長助母會落實學術理念
臺北市向陽非營利幼兒園
專案團隊提供|日期:112年5月25日
園長從公幼到非營 累積能力讓向陽園基礎更穩
向陽園園長黃新婷原先是台北市公幼教保員,他在公幼服務了七年後,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想要一直待在同樣的環境。當時透過研究所指導教授,認識了想要辦理非營利幼兒園的廖鳳瑞理事長,也因此踏入非營利幼兒園。
黃園長說,公幼教保員許多事情都要做,像是掃水坑、寫菜單、發通知單,可能都是行政教保員要做的事。但也因為如此,他在公幼打下扎實的行政基礎。當換到非營利幼兒園工作後,因為對於學前科的行政架構有基本了解,跟相關承辦人員也有些認識,讓行政工作少了很多需要熟悉的步驟,這也是讓向陽園快速穩定下來的原因之一。
進入由嬰幼兒教育與家庭發展協會所辦理的非營利幼兒園,黃園長開始接觸到許多教保專家學者。他說,「以前在公幼的時候,很崇拜這些老師,到向陽之後發現,這些人一年可能可以看到一兩次,我就很像他們的小粉絲。而且雖然一開始會有一點害怕,但跟專家學者接觸下來,讓我在特教、文化或是親職方面,都有更深的認識。」因為踏入非營利幼兒園,黃園長因此有了與原先的職場截然不同的經驗。
成為母會及老師間溝通橋樑 讓學術理念逐步推展
黃園長透過一次次互動,逐漸與母會形成合作默契。他提及,過去與家長溝通時,比較少思考到家長問題背後的需求,只考慮是否有行政效率。但在這裡,廖理事長會提醒,要去考慮家長為什麼有這些疑問,而不能只告訴家長,他提的這件事情在法規上行不通。黃園長說,這件事讓他了解,開放式教育不僅要看到小孩,也要看到家長,因為家長才是給小孩最多支持跟陪伴的人。因此在向陽園,他們非常鼓勵家長有問題就來詢問,園方都會誠懇的解答父母的疑慮。
開放式教育是一個理念,但理念要落實會需要很多嘗試。廖理事長會將嘗試的方向提供給向陽園,而園長會帶著老師一起討論這些作法適不適合向陽,可以改成什麼樣的方式來達到想要的結果。黃園長認為,園長是法人跟老師中間潤滑的角色,將法人想要做的事情消化後,考量到老師及現場狀況去執行,並適度反映給法人。他一邊落實法人理念,一邊也照顧到現場的老師,這樣的作法,讓母會想做的事情能在向陽園順利地逐步推進。
教保品質逐步提升 建立資料庫讓資源共享
黃園長很重視老師的學習檔案及教保品質,但他也明白對於剛畢業的新老師而言,要立刻達到一定的程度不是容易的事,因此他也很關心老師的情緒壓力。黃園長在辦公室準備了一台零食車,讓老師在有壓力時,可以吃點零食放鬆一下。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老師們知道,園長在軟性方面會給予很大的支持,但該要求教保品質也是會要求老師們做好。
寫紀錄就是在向陽園很重要的事情。黃園長說,一開始老師在寫紀錄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做這件事情有什麼意義。後來在期末的親師座談,老師跟家長對談時發現,家長有看見他們對待孩子的用心。這件事情也鼓勵了老師,讓他們知道,他們現在做的,是對孩子、對家庭都有幫助的事情。
向陽園的老師會寫週誌,教保組長隨時會去看老師的帶班狀況,除此之外,母會也會安排督導觀課,因此一直維持著穩定的教保品質。未來向陽園希望能累積課程資料庫,讓老師們可以精進課程內容,或是有更多創新的部分可以發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