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自殺防治日記者會】新聞稿
「展現行動 創造希望」
衛生福利部 主辦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承辦
國際自殺防治協會(IASP)明訂每年9月10日為「世界自殺防治日」,今年以”Creating Hope Through Action”為主題,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負責承辦衛生福利部主辦之「2021世界自殺防治日記者會」,配合世界自殺防治日主題,將今年宣導主題訂為「展現行動 創造希望」,強調實際行動與正向樂觀的重要性,更要提醒民眾在防疫期間也要留意自身與周遭親友的心理健康。自殺防治人人有責,結合民間及政府單位的力量,構築成綿密的防治網,達成網網相連、面面俱到之願景。本記者會結合政府單位、國內心理衛生相關團體與媒體之力量,假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共同呼籲社會大眾同心關懷周遭親友心理健康,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的守門人精神,締造更高品質的社會安全網。
除記者會外,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亦舉辦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特邀請專家學者參與並探討自殺防治的重要議題與策略,並於會中回顧自殺防治中心十五年來的工作成果及未來展望,也特別將今年國內COVID-19疫情延燒所帶來的影響,以及青少年與長照照顧者之自殺防治等議題,定調為本次學術研討會之兩大主軸,以加強關注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心理衝擊及特定族群自殺防治策略之制定。
此外,持續舉辦富有宣導自殺防治意義的「世界自殺防治日海報設計徵選活動」以及「世界自殺防治日徵文活動」,藉由民眾透過海報設計響應「展現行動 創造希望」的理念,亦透過文字傳遞自殺防治中的正面力量。而行之有年的全球「單車繞世界」活動亦將於本月10號熱烈展開,邀請民眾走出戶外、踏上單車,每一個里程都象徵對自殺防治工作的支持與肯定,希望藉此提升大眾對自殺議題之重視。
全國自殺人數下降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70.3萬人口死於自殺,更有1億多的人口因自殺事件而深受影響。台灣自2005年成立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以來,正邁入第十六個年頭,在政府與民間合作之下,台灣的自殺死亡率自2006年(總計4,406人,每十萬人口19.3人)最高峰,逐年下降,並於2010年退出國人十大死因之列持續至今,在2020年自殺死亡人數下降至3,656人(降幅為17.0%),不僅顯示自殺防治工作的成效,亦成功傳達「自殺是能夠預防」的重要概念。
陳時中部長表示政府在今年也不落人後,在心口司諶司長的規畫之下,自殺防治也列入社會安全網,未來在人力、經費、組織架構都會有大幅度的進步;另外部長也提到防疫期間的隔離、維持社交距離雖然擴大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減少彼此的交流,但在民間的努力下,疫情期間的自殺防治已看到成效。立法院邱泰源委員也提到照顧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發展遠距醫療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台灣有堅強的團隊與全民的合作及努力,一定能夠用最好的身心狀況迎戰這波疫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2019年相比,2020年除0-14歲兒童及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人數增加11人(增幅110.0%)、75歲以上老年族群增加29人(增幅6.2%)外,其他年齡層則下降,其中15-24歲自殺死亡人數在衛福部及教育部的合作下已呈下降趨勢;以固體或液體物質自殺及自為中毒增加1人(增幅0.2%)、切穿工具自殺及自傷增加13人(增幅14.4%)、其他及未明示之方式自殺及自傷增加4人(增幅4.9%),其他自殺死亡方式則下降。
自2020年8月《自殺防治法》施行細則發布施行後,根據2020年自殺企圖通報資料統計結果發現,全國自殺通報總計40,432人次,與前一年相比增幅為14.5%,各年齡層通報人次皆上升,顯示中央與民間積極推動自殺通報作業的成果。仍要注意的是,在兒童及青少年族群14歲以下及15至24歲的自殺企圖者中,除了情感問題與精神疾病問題外,校園問題也是主要自殺原因,自殺是多重因素造成,為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文化環境等互動的結果,防治工作是跨領與跨團隊的巨大工程。
民眾心理健康調查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每年進行15歲以上民眾之「心理健康及自殺防治認知與行為」電話調查,關心民眾的心理健康。李明濱理事長表示,透過心情溫度計(BSRS-5)檢測民眾心理健康,顯示出2021年全國約有6.0%民眾有情緒困擾(推估約122.5萬人)。在自殺想法方面,全國約有13.0%(推估約264.7萬人口)之15歲以上民眾一生中曾經出現自殺想法,另有2.0%(推估約40.8萬人口) 15歲以上民眾曾於一年內認真想過要自殺。
此外,李明濱理事長亦表示今年度延續去年之主題,特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年滿15歲以上民眾約有45.4%的民眾表示自己過去一個月以來因疫情關係至少感到一項壓力,其中占率較高前兩項分別為工作/經濟壓力30.8%(去年僅23.4%)及日常生活壓力29.8%(去年僅24.8%),且因疫情關係感到壓力的民眾同時亦承受著情緒困擾的問題;台灣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已挺過首波的心理社會衝擊,但也千萬不能輕忽疫情的長期壓力,全民仍需同心協力共同邁向疫後心理重建。
自殺防治優質報導
今年度優質報導獎由自由時報獲得,陳時中部長也呼籲新聞媒體報導自殺新聞時應遵循六不六要原則,相關領域專家和媒體間能夠相互討論配合,也期許新聞媒體報導自殺事件的同時提供心理衛生資源及正確的因應識能資訊,讓大家知道有很多的心理資源可以使用,各個方面一起努力,自殺防治能做得更好,期待未來能有一個更溫暖的社會。
珍愛生命守門人缺一不可
李明濱理事長呼籲,在民眾身處的群體之中可能就有許多情緒困擾而需求助的親友,若能透過網路或媒體的特性加強宣傳「自殺防治守門人」訊息,儘管無法見面仍能傳遞力量幫助民眾並且建立對自殺防治的正確認知,同時發揮一問二應三轉介技巧。這時簡單的一句關心,都可能幫助處於自殺風險當事人看見生命的一線希望。「自殺防治,人人有責」,無論民眾身在何處、擔任何種角色,皆可以成為珍愛生命守門人,實踐「展現行動 創造希望」之理想境地。
記者會直播網址:https://youtu.be/Ao0osEtSa8c
活動詳情請上2021世界自殺防治日系列活動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tsos.org.tw/wspd2021
心情溫度計APP可即時提供使用者情緒困擾之自我測量,同時將結果依時序建立歷程檔案紀錄,並具備定時檢測提醒功能!
1. 檢測結果分析與建議。
2. 全國心理衛生資源(包含各心理衛生相關單位及精神醫療院所)。
3. 心理健康秘笈(含自殺防治手冊電子書系列)。
※新聞聯絡人: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李明濱理事長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0975-731-112
陳俊鶯常務理事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副主任 0935-717-223
-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網站:https://www.tsos.org.tw/
珍愛生命打氣網:www.facebook.com/tspc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