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 野 班  老 師 說

113秋

週回顧

親愛的爸媽們,平安:

七年級是養成好習慣的最後一年。我們學習了如何站直、坐得端正、穩穩地行走,孩子們在課堂活動中試著踩上高跟鞋,留心感受身體的變化。我們還討論了心跳的規律、肺部呼吸的規律以及整個身體睡眠和清醒的規律。了解身體的結構及規律,學習如何維持身體健康,才能細心照顧自己。下週我們將了解什麼是健康的習慣和飲食。

「為了保持平衡,我幾乎無法站直腿!」

「穿上高跟鞋,我的脖子會不自覺向前傾。」

「穿上走路幾分鐘後我可以適應了,但是一脫下鞋就感覺到背痛!」

祝福平安!

七年級主帶  黛兒老師


藝術.濕水彩 / 又予老師

  第九週經過前幾週的颱風和雨天,本週進行了暴風雨的主題繪製。

  透過紅黃藍三種顏色輕薄的交疊,嘗試營造出灰紫色調,接著在畫面下方創造出穩固的土地,再回到背景的部分,透過加入更多的色彩及保留筆觸的方式,創造出狂風、暴雨的效果,最後在土地上加入隨風搖曳的樹,為整個畫面增加更強烈的戲劇效果。

  課程中,特別拉長了在處理背景部分的時間,學生開始能更加投入在工作中,專注在色彩的混合與營造,同時要創造出紫色調需要不斷地加入紅色與藍色,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到理想的色調,重要的是:需要隨時注意水分的控制,讓畫面能保持適當的濕潤度以利最後加入樹與其他的物件。

  第十週,透過濕水彩進行的主題為色彩豐富的花海,除了要營造出色彩亮麗、繽紛的氛圍,也要照顧到花朵與天空的畫面比例。

  一開始,學生需要更有意識地控制顏色的量來繪畫出輕透感、明亮的畫面,學生需要讓自己專注且保有耐心,隨著顏色的不斷堆疊,一叢叢的花開始慢慢凸顯出來,接著加入清脆的綠色,為花叢帶入更豐富的色彩變化,並透過輕薄的藍色營造出上半部的天空,最後為自己的花海加入一些生命,如蝴蝶、動物等。隨著繪畫的進行,要能夠展現更多的細節,水分的控制就越來越重要。也因此,如果學生因聊天而分心,一不小心畫面就會變得水分過多,色彩開始膨脹,想要描繪的形體就會越難展現出來。


週回顧

親愛的爸媽們,平安:

收信快樂!

生命與健康是引導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對生命的真實看見與自我探索的重要課程。這週,孩子們訪問父母親,帶來了豐富且美好的生命故事,分享著母親與父親在出生日的偉大,以及無數日子的辛勞,分享過程中有靦腆、有自豪、有歡笑。

在課程活動中,藉由睡袋模擬出生時有節奏的擠壓全身,經歷「觸覺按摩饗宴」,感受並想像還是寶寶時的自己,從媽媽的肚子奮力來到這個世界所經歷的巨大挑戰。

「產道口的光吸引著我前進。」

「在產道中好擠,像是快不能呼吸,好想趕快出去!」

「我的頭已經露出產道口,肩膀卻卡住,很難再移動。媽媽生產時碰到的挑戰,是不是就像這樣子?」

「用盡全身氣力從產道出來後,真想高興地大聲喊叫!」

獨輪車團體練習順利落幕,同時也是孩子們自主練習的開始。某天下午,我試著騎上車,從最簡單的上下車、保持平衡感開始練習。有孩子關心不已、擔心老師摔著;有孩子好奇心起,也牽出車來練習。學習獨輪車是一項挑戰,希望陪著孩子邊玩邊學,增加班級的自主學習獨輪車風氣。

祝福平安!

七年級主帶 黛兒


泥塑 / 韓妤老師

本週七年級泥塑搭配主課程正在進行的生命教育,以「懷孕的母親」為主題進行創作,是一個感受生命狀態、思考生命神聖性的過程。生命孕育與生命教育的核心相契合,透過塑造具象的形態,學生對自然、生命週期和人類生存的本質產生共鳴。

七年級在工作過程中,對於胸部與肚子的推移,花了許多時間反覆揣摩,肚子大小、高度都會引發他們進行討論:「這是剛懷孕的肚子!」、「這是快要生產的媽媽,肚子很重!

所以身體也會跟著往後仰。」希望課程中孩子們在透過雙手形塑以及引導討論的過程,更深刻地關照到懷孕女性身體的起伏與變化,並以敬畏之心面對生命的來臨與成長。


英文 / 又菘老師

本週透過學習單的練習來讓簡單式的使用更加熟練,他們也確實可以面對問題快速地反應並書寫出符合文法的句子。接著六年級會進行口語練習,每位同學需要進行口語練習,回答簡單式與不同時態的題目;而七年級及少數需要更多挑戰的六年級生則須完成簡單式與進行式的進階學習單。

本週進入新的文本「A day in my life」,我們先一起唸讀文本,接著由老師演繹文意,接著請他們標示出單字的詞性。文本主要使用現在簡單式來撰寫,在之後還會讓學生改寫成不同時態的版本。請家長陪伴學生一起唸讀以下內容:

Every morning, I wake up at 6:30 AM. After getting out of bed, I take a quick shower and have breakfast. My favorite  reakfast is toast with jam and a cup of coffee. While I eat, I often listen to the news on the radio.

After breakfast, I leave home and go to school. I usually walk to school with my friends. We often talk about our plans for the day. In class, we study different subjects, and I enjoy math the most. Right now, we are learning about fractions, which is exciting!

請學生將以下句子用不同的主詞(he, she, they, we, you)來造句。

I listen to the news.

I enjoy math the most.

I walk to school.

答案:

He listens to the news. She listens to the news.

They listen to the news. We listen to the news.

You listen to the news.


He enjoys math the most. She enjoys math the most.

They enjoy math the most. We enjoy math the most.

You enjoy math the most.


He walks to school. She walks to school.

They walk to school. We walk to school.

You walk to school.


體能 / 峰呈老師

本週體能課做了更多「跑」的活動,例如:折返跑、原地踏步後快速起跑、交叉步。讓學生能在不同的節奏中跑步。接著進行了有關排球的挑戰。比起第一次的排球課,可以看見學生已經在小組當中相互傳接五下。不僅如此,為了達到挑戰的次數,學生相互討論以什麼樣的方式傳接球,能夠有更大的機會完成挑戰。期待下次的課程,能夠以整個班為單位,完成更多次數的傳接球。


木工 / 心怡老師

新同學沐希來到班上,從未碰過木工工作,將原已剖半的原木交予整理,拿著小斧細細修飾粗糙的裂紋,不一會兒就上手,很快地就平整完碗面,下次就可以繪製橢圓線囉!依著橢圓邊線,一刀刀鋸下多餘的邊材,碗的雛型大致顯現,接下來要做細活囉!

第六週回顧

親愛的爸媽們,平安:

收信快樂!

晨圈時,七年級歌聲漸緩,繳完作業、準備好自己,正要唸晨詩時___「老師,⋯⋯信要交到哪邊?」我一時沒反應過來,信?有這項作業嗎?

「教師節信呀~要交到哪疊的作業區?」愣了好幾秒,然後在孩子皎潔又黠慧的笑容中,理解了他們的幽默。

「謝謝孩子們的記得,也謝謝孩子們的祝福。」溫暖與感謝充盈內心。

這週我與孩子從生活中的例子去感受正負數,例如:低緯度與高緯度地區的氣溫、上下樓、前後左右、存款與負債等,孩子們很快便掌握正負數的概念。接著,孩子們透過玩牌發現了正負號的加減法變化,其中在負數的減法遇到第一道挑戰。經過反覆玩牌、思考及討論,孩子們順利越過關卡、觸類旁通,很快地我們進入正負數的乘法與除法的概念,並在週末前正式與未知數X相遇。週五小試身手,孩子們對於代數的運算尚不熟練,接下來將透過練習,一次又一次的從未知到已知,協助孩子們建立學習代數的基礎與自信。

本週小專題會談發現,部分孩子尚未完成逐字稿初稿,第七週將需要同時進行逐字稿定稿,並且準備發表細節,如服裝、海報或所需工具等。請家長協助並敦促孩子們的準備進度,以期在第八週正式發表!

週五我向孩子們宣佈:「我們即將有一位新同學!喜歡生物、英文的沐希,溫謙有禮,非常期待來到史代納學習、認識新的學習夥伴。」孩子臉上有驚訝、有好奇、有期待,不變的是笑容。我們一起討論並準備了簡單溫馨的歡迎會,孩子們相當開心能有新同學,熱情又友善的七年級已經準備好陪伴沐希認識我們的校園!

祝福平安!

七年級主帶 黛兒


英文 / 又菘老師

本週先讓學生練習將文法錯誤的句子改正為正確的句子,學生們當成為「老師」的角色時會更細心且投入地觀察句子的結構與與單字的拼寫上,字字錙銖必較,連句點的位置或字母大小寫是否清楚都會非常要求。此外,本週也進入了時態的學習,時間的流逝、停滯與前進就像一條羊毛織線一般不斷地交織延伸,孩子感受到過去式與原形動詞(現在式)的差異,當「do, does 」一律「石化」為「did」時,學生感受過去一切的凍結;當「will」出現時,那句振地有聲的「I will do 」氣昂昂地往未來邁進。學生最後製作了Be動詞、Do和Have的現在、過去、未來簡單式圖表進行統整的學習。下週我們會持續學習各個時態的進行式。

我們冬學季會再啟Happy Jack 的英文讀本,並完整地讀完,若學生書本遺失或需添購,請進入以下連結訂購: https://www.yigeng.com.tw/product-deatil/nfYFr3

圖1 : 學生製作過去、現在、未來簡單式圖表


圖2 : 英文時態的黑板畫與Be動詞時態圖表


請家長陪伴孩子一起練習以下內容:

*Be動詞、Do、Have的三個時態練習

Be動詞練習如圖2,舉例:家長問''I am'' 的過去式,孩子說"I was’'。尚未熟習的孩子可以先讓他練習看著圖表唸。

I did/ I do/I will do

He did/ He does/He will do

She did/ She does/She will do

It did/ It does/It will do

You did/ You do/You will do

They did/ They do/They will do

We did/ We do/We will do

I had/ I have/I will have

He had/ He has/He will have

She had/ She has/She will have

It had/ It has/It will have

You had/ You have/You will have

They had/ They have/They will have

We had/ We have/We will have


農耕 / 心怡老師

成長中的6、7年級,總能在跟土地工作中獲得穩定感,託管地的堆肥堆發展相當良好,已可見部分分解後的黑色腐植質土,翻堆的工作有踏實進行,可增速分解落葉草木,而託管地上的花圃正進行重建,將置入可種植蔬菜的菜畦,期待趕上秋冬的時節,種下可食植物。


木工 / 心怡老師

整平的剖面著實耗費體力與考驗耐力,這是純手工木作必然要學習經歷的部分,作品的完成美好只是這些心血的結晶。我們用隨手可得的簡單工具繪製橢圓,兩支釘加上一條線,無須計算,無須尺規,就能繪製完美的橢圓。三個同學在談笑間都完成了,下周開始要切削外型,挖取內圓的過程,又有一番硬功夫要磨練呢!


手工 / 怡菁老師

這一週,三位學生的皮革後背包從底部的筒狀慢慢向上發展,開始進行與布料的縫合工作。皮革形成的圓筒形狀,需要與帆布布料縫合成同樣的結構。在縫合不同材質的過程中,學生們必須更加專注,感知皮革與布料的特性,這就像是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朋友,如何找到和諧相處的方法。

過程中充滿挑戰:布料的柔軟與皮革的硬挺在工作中產生了許多結合上的困難。學生們必須一遍遍地調整、修正,才能夠成功將這兩種看似不相容的材質完美結合在一起。這不僅考驗了他們的技術,也培養了他們的耐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弦樂.小提琴 / 姿旻老師

本週複習音階(四升四降),德國民謠變奏曲,節奏練習:No.37。

六七年級這週Bagpipe Rondo更加進入狀況,音色的共鳴有更好的表現。另一首曲目:Sonata需要更熟練,速度需要更快。在拉奏時大家會互相等待他人拉奏出來,以至於速度越拖越慢,回去練習請搭配節拍器以保持速度的穩定。 

第五週回顧

親愛的爸媽們,平安:

收信快樂!

週五的演習,是我與孩子們的第十七個防災演練。演練前我分享了因為演習而在災難中存活下來的幸存者故事。這則故事雖已說過幾次,隨著故事的進行,每每總能讓孩子們浮躁的心沉靜下來。

「老師,為什麼那些菜鳥不拒絕?明明他們也不想參加演習。」

「因為他們是菜鳥才難以拒絕吧,真是因禍得福啊!」

「跟真正的災難相比,演習也算不上是『禍』了。」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我對孩子們說,上天總是給我們需要的,但不見得是我們想要的。演習讓我們有所預備,不慌亂,心就有依靠,即便是練習,都是敬心對待。

這週我們從正向與逆向型的算數問題為代數揭開序幕,討論了「雞兔同籠」、「流水問題」及「年齡問題」。介紹不同的解題方法,帶孩子一步步認識到「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生活中的事情不會無中生有。孩子們皆已具備收集資訊、用它們組合出新結果的正向型問題解決能力;透過逆向型問題來鍛煉孩子的思考,同時他們也感受到:「要了解一件事情,必須要探究正反兩面的觀點」。

每週我與孩子們會有15分鐘的小專題個別會談,目前他們已選定主題、參考書目,第六週預計完成逐字稿初稿,第七週修改、準備發表細節。邀請家長與孩子聊聊他們的主題與準備進度,孩子們各自在感興趣的領域自主工作,值得讚許!

9/26(四)是孩子們在史代納第一次的獨輪車團體練習。獨輪車極富挑戰性,能鍛鍊身體的靈活性與平衡感,需要高度的專注與毅力,期待孩子們能在挑戰中點燃內在的生命之火,「這火焰將引導他們的學習之路,照亮未來前行的方向」。安全起見,請務必提醒孩子們準備自行車專用的安全帽,護膝與護肘可依個人需求而備。

祝福平安!

七年級主帶 黛兒


數學練習 / 峰呈老師

六年級本週進行了小數的混和題型,其中增加了分數換算成小數的練習,以及混合四則運算以及三個數字的計算練習。從三個數字的計算方式,可以看出孩子面對較為複雜的練習題時,他們是如何思考問題、以及培養有程序解題的能力。例如:三個分數的加減法,能夠先完成前兩個數字的運算;或是一次把三個數字通分,再同時計算。

透過此類的練習題,幫助孩子面對複雜的題目時,審視自己的解題方式。


泥塑 / 韓妤老師

經過了上週圓形到鳥與圓形到兔子的塑造後,本週泥塑課程進入到四隻腳的動物,主題是大象。在六年級手工課時,經歷過大象動物偶製作的學習,針對大象的形體觀察與製作後,他們熟悉大象的特徵,這也幫助泥塑塑形時奠定基礎。

課堂中,孩子們逐漸掌握了課程的節奏與規律性,展現出專注力。透過手指力量的練習,部分孩子在塑造形體的過程中仍在探索推移時所需的力道,但他們面對挑戰時的不安已和緩許多。他們學會了在遇到形狀變形時,隨時回到圓形的基礎,重新開始,這不僅在培養他們的耐心與堅持,也在強化他們對創作過程的理解。

孩子在自己的創作步伐中,也發展出個性化的藝術表現,有些孩子對於大象細節展現了個人的想法,腿部行走的姿態、耳朵飄逸的樣貌、鼻子的彎曲方式等,這些表達顯示了孩子的創意。希望透過清晰的示範引導和鼓勵性的語言,能夠在一次次課程中為孩子創造自在探索的氛圍並一起感受集體創作的樂趣。


英文 / 又菘老師

本週進行肯定句與否定句的互換練習。我們在過去學習很多現在簡單式的肯定句,在助動詞和使役動詞也多使用肯定句。這週則特別針對否定句的轉換來練習。我們討論了一般助動詞: do, be(am is are)和情態助動詞如何轉換成否定句,也練習縮寫否定句,如「I do not play this game.」變為「I don’t play this game」。

請家長陪伴孩子一起練習以下內容:

1. 將以下句子轉換成否定句

I am a teacher.

He is happy.

We are good students.

You are sad.

They can play basketball.

I can do my homework.

答案:

I am not a teacher.

He is not happy.

We are not good students.

You are not sad.

They can not play basketball.

I can not do my homework.

2. 將以下否定句進行縮寫

You can do it.

We can go to that park.

I do not eat green peppers.

She does not go hiking.

答案:

You can’t do it.

We can’t go to that park.

I don’t eat green peppers.

She doesn’t go hiking.


體能 / 峰呈老師

第五週體能課持續練習排球,並且介紹了低手發球的方式。同學們在接觸排球數週後,能明顯感覺到大家更能掌握排球的球感。在低手發球的練習當中,可以看到學生越來越享受這項運動。這兩週我們一起進行了全班的大挑戰:同學互相擊球,在排球不落地的情況下,連續十次。至今最高紀錄是 4 顆,期待這學季結束前六七年級能夠完成這項挑戰!


小提琴 / 姿旻老師

這週驗收,有幾個孩子讓老師是驚艷的,聽得出來付出了!這週驗收內容額外加上節拍器的速度,期待孩子夠加要求自己。另一首 sonata 有三行的作業每天需要練習五次。孩子們因為驗收的練習內容,樂譜內容更加熟悉後,可以做出更多音樂性的要求,樂曲音色上也更加融合悅耳。

第四週回顧

親愛的爸媽們,平安:

收信快樂!

七年級孩子在農耕課中分別擔任組長,根據與六年級同學的相處經驗,他們必須妥善分配組員,並且在課程中組織小組任務、鼓勵團隊合作、協調紛爭並向老師回報情況。

起初,孩子們結束課程回到教室第一句話是:「當老師太不簡單了!誰和誰又在吵架!」第一句是在讚美老師,第二句像是沮喪地對著自己發悶氣。我靜靜地聽,不時回應著,表示我有專心。孩子們一通抱怨後,時間也差不多該放學了,我們一起唸了結束詩,彼此提醒今日的任務,互相道明天見。

兩週後同一時間,孩子們因農務而曬得紅通通的臉露出思索的表情,說:
「他們容易有紛爭,分開在不同組會比較好。」
「他願意接受我的領導,我們可以互相幫忙。」
「這種情況,老師,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

收到孩子的提問,我們展開討論,彼此交流資訊。孩子們分享課堂中的觀察,我分享從老師的角度如何看待事件,以及可以嘗試的方法。這時,他們已經從最初的沮喪走出來,經過討論而進入思考,開始把自己面臨的挑戰與老師的經驗進行比較,並希望獲得老師的指導,試圖在困難中尋找解決方案,而不是僅僅表達不滿。孩子們的互動也顯示出他們彼此間的理解和支持。這是他們初步體會到擔任領導人的不容易,也是一個在實踐中學習、反思和成長的重要過程。

這兩週我們講述從1071年聖城耶路撒冷落入塞耳柱土耳其人掌控,到1431年聖女貞德火刑離世、新的精神在法國人中誕生的歷史。孩子們了解到十字軍運動不僅僅是宗教行動,更為歐洲帶來天文和醫藥的科學知識,震撼了人們的思想,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更加富足;城市的發展鬆綁了封建社會,人們掙脫了舊世界的枷鎖,成為都市的自由人;《大憲章》保障人民的權益不受國王侵害;蘇格蘭人為自由與侵入的外族奮戰⋯⋯一個個故事向孩子們揭示自由的可貴。

中世紀歐洲人對世界的好奇形成一種新的精神,就像七年級孩子的內心有一種想要發掘未知的渴望。接下來,我們將帶孩子從久遠以前一位阿拉伯商人在夜晚觀星的所見所感開始,進入代數的神秘世界,從雞兔同籠的問題開始,一步步進入解未知數的學習。同時,我們訂購了《六年級數學反覆應用練習》與《六年級數學反覆計算練習》兩本算題本,幫助孩子複習曾經學過的主題。每天練習一點點,積少成多。

中秋愉快!
七年級主帶 黛兒


英文 / 又菘老師

本週我們研究了助動詞和使役動詞的文法規則。透過例句去觀察句型結構與單字詞性的異同,漸漸找出文法的規則,並把一起討論出來的規則定義清楚地書寫在工作本上。每個學生都要學習解釋何謂助動詞與使役動詞,以及各自的使用情境與規則。當孩子能靠自己的力量說出規則時,也會讓學生建立一種「我可以說清楚這些文法規則」的自信與成就感。接著會讓學生去練習各種助動詞和使役動詞的文句識讀與造句,盡可能製造更多練習機會。請家長陪伴孩子一起練習以下內容:

1. 助動詞:

一般助動詞: do, be(am is are)

情態助動詞: can will shall may should would

挑幾個助動詞請學生造句,例如家長說I can, 學生說I can play basketball. 家長說:We are, 學生說:We are friends.

2.使役動詞

請家長詢問學生使役動詞的規則為何(1. 使役動詞有讓別人做什麼事情或呈現什麼狀態的意思 2. 使役動詞的受詞後面的動詞必須是原型動詞或形容詞)

唸讀以下句子:

Rain makes me strong and snow makes me bright.

My teacher makes me do my homework.

Let me tell you a story.


手工 / 怡菁老師

經過兩週的學習,七年級學生在使用紙張黏貼完成圓形後背包後,對於背包的結構變得更加清晰。這段時間,我們從立體的紙製背包回到版型製作,先使用圓規繪製圓形的底部,再透過皮尺精準測量,完成環狀部分的皮革版型。在將版型轉移到皮革並進行裁剪時,三位學生都非常小心謹慎,他們在皮革上工作的每一步都很細緻,甚至連剪裁時的呼吸都變得緩慢,精確地完成了這部分的工作。

使用木槌與菱斬打洞時,洞口像火車一樣連結成等距,為後續的雙針縫製創造了細膩的縫線,打洞工作讓七年級學生沈浸在韻律與力量裡,敲擊中會出現歌曲的節拍,在木槌敲打的巨大聲音中,這些節拍產生的旋律緩和了課堂氛圍。

音樂 / 禎平老師

在這兩週的音樂課中,六、七年級的孩子們除了挑戰音樂劇《真善美》中的歌曲《山上的牧羊人》外,我們也融入了莫札特和《魔笛》的故事。這首歌節奏輕快,旋律起伏,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既有趣又富挑戰性的練習。藉著《魔笛》的故事,引領孩子們進入莫札特的音樂世界,這個故事包含了勇氣、愛情和智慧,並且展現了莫札特音樂的奇妙與深度。同時,我們進行三和弦聽力訓練,幫助孩子們區分不同和弦的音色,並專注於辨別大小二度音程。透過這些練習,他們的聽覺能力逐漸變得更加敏銳,為未來的音樂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體能 / 峰呈老師

本週體能課繼續專注於練習排球的基本動作——下手接球。在這次練習中,有些同學已經掌握了接球的技巧,能夠以正確的下手動作成功接到球,並且相互之間可以連續傳球2到3次。練習時,學生會根據彼此的接球能力調整拋球的軌跡,讓每個人都能有所進步。一些運動能力較強的同學甚至可以連續低手擊球5到6次。

接下來的課程將介紹下手發球,並把發球和接球結合起來進行分組練習,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排球的基本技巧。


木工/心怡老師

因緣於暑假的颱風,在螢橋校區有些許倒伏的大樹,截斷的樹幹可成為七年級這次木工課的素材,斷木需要先用大鋸與大斧劈削成可用的大小,可愛的七年級都選大的斷木。手工縱剖大木,手工斧、橡膠槌、大鐵鎚、楔子,輪番上陣,我們四人也輪流發力,一整堂課終於劈完一木,孩子們都超有成就感的,期待下一斷木的縱剖來到。有了上次的經驗,第二次的縱剖相對容易很多,也省了許多的蠻力,還在成長的身軀,生疏的掄著重槌,直擊楔子中心,Bang! Bang! Bang! 的重擊聲,彷彿對世界宣告著「我來了!」

第一週回顧

親愛的爸媽們,平安:

收信快樂!

13歲的孩子們正式進入青少年期,受到兩股力量的驅動:對外界現象和知識的渴望,以及初步的自我反思。然而,身體發育快於心理成熟,導致他們面臨自我認同的壓力和焦慮,內在能量的爆發與探索世界的渴望常與焦慮和敏感相互交織,學生此時處在「正在成長」的人,而不是「必須展現成就」的人,老師營造正向、溫暖的環境,透過問題激發他們的思考,滿足他們探索外在世界的渴望,同時在需要時提供支援。

老師們引導學生接觸新觀點,鼓勵他們關注更廣闊的世界,並強調「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信念,啟發他們的抽象和邏輯思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給予機會鼓勵學生創造自己的判斷,並引導他們在班級中承擔社會責任,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不僅是獨立個體,也是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第一個主課程,我們深入探索中世紀歐洲歷史,比較古羅馬人與古日耳曼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財富觀念,並與現代的價值觀作比較,同時回顧「想要」與「需要」之間的差異,討論「被物質綁架」的經驗。隔天,孩子們因遊戲發生了衝突,我們在晨圈談話中順勢討論了關係中的「情感綁架」,以及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表達自我的想法,必要時更要懂得拒絕。在這些交流中,我從孩子們的眼神感受到成長與省思。

大下課結束後,一位孩子興奮地跑來找我,說:「老師,我剛剛在遊戲前把期待與規則講清楚了,加入遊戲的同學都遵守了,我們沒有吵架,打了一場好球!」 這一刻,我看見孩子們的進步和成熟。本週,孩子們也學習到修道士在中世紀社會中抄寫聖經、保存文化,自給自足、救濟貧人,感受到愛如何在人的心中延續;認識了中世紀封建制度的形成,以及基督教精神與騎士精神的結合,忠誠、對世界負有責任的高貴品格成為人們的追求。

七年級的孩子們思考愈加細膩,聽完故事後會主動提問,渴望了解更多,從秋季學期開始,我們嘗試了新的工作本書寫方式,在聽完故事並經過討論後,孩子們書寫關鍵字並將其組織成文章,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工作本,每位孩子都展現了出色的能力,令人欣喜。

在這一年中,我們期待孩子們能夠一步步克服挑戰,逐漸建立自信並找到自己的方向,帶領孩子回顧六年級的成長,認識到自身的優勢,並以此作為力量,迎接七年級的新挑戰。雖然在面對困難時,可能不會立即取得突破,但這種反覆嘗試和持續努力的過程,正是七年級孩子成長的關鍵,我們將與他們同行,提供支持,讓正念和力量在他們心中紮根。期待看到他們釋放內在的潛力,展現蛻變後的堅韌與美麗,讓這一年成為他們人生中閃耀的一段旅程。


七年級主帶 黛兒

甲辰。處暑


英文課/又菘老師

  本學年的英文課程會讓六、七年級一起學習英文。我們在第一週的課程中,除了確認學生們在基礎英文能力的狀態之外,也要讓學生們理解語言學習會經歷的挑戰,並去思考英文與自己的因果關係為何?藉以幫助學生找到自己與英文的連結。

我們複習了他們在小時候聽過的歌曲,並以唸詩的方式來唸歌詞。透過接龍唸讀的方式可確認學生口語使用英文的流暢度與自然拼音的熟悉度,最後再將歌詞寫在工作本。學生的書寫端正度將被嚴格地要求,必須依著工作本中的橫線來書寫,字母的大小寫需被區分清楚,單字與單字之間的空白也需要被保留適當的間隔,藉以練習書寫的空間感與熟悉英文書寫的結構。


小提琴/姿旻老師

在這個學年,六、七年級一起上弦樂課,在課堂上看到一些孩子過了暑假長大了,能夠更專注在課堂上。這一週大提琴跟我們一起上課,因為大家一起合奏了大提琴三重奏的曲目,在七年級的帶領下,六年級能夠穩穩地拉出自己的聲部,最後能夠跟七年及一起合奏且不會被其他聲部影響。大提琴也能夠把自己聲部的伴奏以扎實、悅耳的聲音演奏出來。


音樂/禎平老師

本學年六年級與七年級的音樂課程將共同學習,透過豐富多樣的音樂訓練來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課程將進行大小調的聽音辨別練習,讓孩子們更敏銳地感受音樂的情感色彩;並且分組創作三和弦,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與協作精神。此外,課程還包括二~四部合唱的練習,提升學生的和聲聆聽與合作表現能力。

中音直笛的輪奏與節奏練習則將幫助他們在演奏技巧和節奏感上更上一層樓,在接下來的音樂課程中,我們將期待加入不同語言的歌曲,讓孩子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體驗多元文化的豐富性。


藝術/韓妤老師

六年級秋季的第一堂藝術課,使用媒材為粉彩,繪畫主題以主課程所講述羅馬神話「母狼育嬰」的故事內容展開,引導孩子從故事延伸出圖像,嘗試發想各式場景以及狼與嬰孩的姿態後,再逐步進入畫面的建構。孩子們的作品充滿想像力,可以看到各自對故事不同的理解,而在動物形象與比例掌握上,仍需要更多的觀察與練習。期待繼續看到孩子們在藝術課程中開展創意,並從中獲得滋養。


手工/怡菁老師

七年級手工課程是製作後背包,進入布料或是皮革工作前,先引導學生使用紙張剪裁並黏貼,製作出一個立體的紙包。讓學生理解平面到立體的後背包構成。


農耕/心怡老師

酷暑雨蒸騰的午後,在停車場角落,建立了落葉堆肥的溫床,我們從照顧土地開始,通常落葉堆要消融成腐植質需要半年的時間,所以基礎的工作先進行,部分不習於碰觸大自然腐葉與小蟲、泥土的同學,各自以可以工作的方式進行,在水泥磚孔洞中挖出肥大蚯蚓的驚呼聲,了卻小心翼翼工作的孩子們,讓大家更貼近自然一些了。


數練/峰呈老師

在五年級數學複習課程中,我們針對之前學過的分數四則運算進行了練習。為了讓程度較好的學生有所挑戰,我們特別設計了一道挑戰題。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們對於解題方法是掌握的,但在面對較長的問題時,因不習慣完整地記錄解題步驟,容易在計算過程中出現迷失方向的情況。我們將在後續的練習中持續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幫助學生逐漸克服這一問題。


體能/峰呈老師

六七年級體能課進入了遊戲與競技的過渡。在眾多的競技體育中,有許多是學生早已接觸過的(例如:籃球)考量到籃球所需要的肢體動作較多是橫向的位移,對於處在過渡階段的孩子來說,並不是都適合。因此這學期我們將以「排球作為主軸」,搭配基本的體能練習、體操練習,協助學生從遊戲階段轉換為競技運動、專業運動的部分。我們在第一週分享暑假時的運動經驗、練習排球的擊球。後續遇到午後雷雨回教室,練習體操中的定點跳躍轉向,隨後大家做成一圈聽著中元節的故事,與一起計算閃電與聽到雷聲的相隔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