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篩選與診斷特殊學生
2.依學生能力及需求,分班時給與編班建議,讓學生安置在適當的班級。
※ 以經過鑑輔會會議中決議入資源班輔導的學生為入班標準
1.評估學生生理、生活、社會人際、學業的特殊需求。
2.明確分析學生能力現況
3.找出學生優勢學習能力
1.為正式學生擬訂「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為疑似生擬訂教學介入方案。
2.「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依法令規定之時程邀請相關人員共同討論擬訂;除定期檢討外並有專任之特教老師擔任個案管理工作。
1.依學生能力及需求安排或調整課程,採混合方式排課,兼具抽離式和外加式
2.依學生能力及需求調整學習環境
3.依學生能力及需求自編或編選適當教材。
4.依學生能力及需求製作及運用教具
5.依學生能力及需求將特教相關專業人員建議融入教學中
6.依學生能力及需求提供合作教學或同儕學習等適性的教學策略
7.依學生能力及需求給與多元化評量,並隨時依評量結果修正教學
8.與普通班老師互助合作,協調教學方式,共同為解決學生減輕困難及障礙
1.利用增強系統及增強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問題。
2.根據學生問題,提出具體的個案行為輔導計畫,並建立完整的資料。
3.平時利用「資源班聯絡簿」建立起和家長、級任老師的溝通橋樑;開放「資源班諮詢專線」提供家長有需要或緊急時的聯絡方式;每週安排2節課「諮詢時間」做為親師之間深度研究及討論學生問題的時間。
4.了解學生生活上的需求及困擾,協助其適應生活。
5.適時運用個別或團體輔導協助學生成長
6.能協助學生了解自我的興趣、性向、多元智慧、專長、優勢能力等,並能協助學生建立具體的表現資料。
7.協助學生升國中時身、心理的調適,做升學輔導。
1.依學生需求提供適當的輔具及調整物理環境
2.依學生能力及需求與其他教師合作或進行協同教學
3.依學生需求提供促進班級融合的服務,如入班輔導或入班觀察
4.依學生需求提供適當教育服務,如代抄筆記、報讀、小義工安排…等
5.依學生需求提供適當評量服務,如延長作答時間、簡化題目…等
6.依學生需求提供親職教育資訊;常與家長交換教養心得
1.主動尋求行政支援
2.與家長、普通班老師建立良好的互動。
3.結合各項資源以提供學生教學服務
4.依學生需求安排特教相關專業服務,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物理治療、巡迴輔導老師…等。
5.建立社區資源系統並主動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