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這些真空玻璃管是1857年由德國蓋斯勒所製成的真空放電管,這個放電管被布魯克命名為蓋斯勒管。蓋斯勒管也是現代霓虹燈管的前身,蓋斯勒管的技術也是對於電子的發現、x射線、電子真空管、電視等的重大貢獻。
★原理:
蓋斯勒管由各種形狀的密封玻璃管組成,該玻璃管部分抽空並在兩端裝有金屬電極。他利用托里切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水銀真空的原理,開發出真空幫浦,不但讓玻璃管內的氣體只剩千分之一大氣壓,還可注入不同氣體,例如氖氣或氬氣、空氣、汞蒸氣或其他導電物質,有時還含有可電離的礦物質或金屬,例如鈉。當在電極之間施加高電壓(約1~3kV)時,會有電流通過玻璃管,導致氣體分子透過釋放電子而電離。自由電子與離子重新結合,產生的高能量原子透過螢光發光,並具有所含材料的發射顏色特性。
★鈾玻璃:
當年這些玻璃會參入二氧化鈾,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呈現黃色到綠色的螢光,增加趣味與美觀。但在冷戰時期因管制因素而快速消失。若拿紫外燈照射這些蓋斯勒管,在不用外加電壓下,玻璃管就能呈現出黃綠色的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