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課程宗旨:培養學生的電腦科技能和數位素養,使他們能夠運用和應用電腦科技解決問題,並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職業中具備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2. 課程架構:涵蓋了基本的電腦科學原理、編程和軟體開發、資訊和網絡安全、數據管理和分析等內容。課程中可能會使用各種教材和資源,包括教科書、線上學習平台、編程工具等。
3. 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點:
- 理解電腦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學習編程和軟體開發技能。
- 掌握資訊和網絡安全的基本知識。
- 學會使用數據管理和分析工具。
- 培養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4. 學與教策略:
- 問題導向學習:通過提出真實世界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 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小組中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 實踐經驗:提供實際的案例和項目,讓學生實際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
- 教師示範和指導:教師可以進行示範和指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難點概念和技能。
5. 評估:
- 筆試(高中):進行筆試以評估學生對電腦科學理論和概念的理解。
- 實作項目(初中):要求學生完成一些實際的項目,並根據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
6. 課程活動:
- 編程練習:讓學生進行編程練習,學習編寫和調試程式碼。
- 項目開發:讓學生參與項目開發,設計和實現一個應用程式或網站。
- 實驗和實踐:進行電腦科學相關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例如數據分析、網絡安全測試等。
- 討論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和合作解決電腦科學相關問題,促進思維和學習交流。
- 參觀和實地考察:安排學生參觀科技公司、科學實驗室或相關機構,了解實際應用和行業發展。
- 演示和展示:讓學生進行編程作品或項目的演示和展示,分享他們的成果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