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1世紀三大疾病為癌症、愛滋病與憂鬱症。
醫學及公共衛生的研究證實,憂鬱症的盛行率很高,與癌症、愛滋病並列三大疾病,除此之外,還可能因此影響到整個家庭,甚至是染上毒癮、一時衝動而選擇自殺,結束生命。由此可見,心理的健康絕不可輕忽。本課程主要以心理學為基礎, 來了解所衍生的健康問題,期望能預防並減少身心疾病的發生機率 。
課程目標
1.增進學生對心理及健康相關的資訊及其關聯性的重視。
2.引導學生培養完整的健康促進的態度與信念。
3.協助學生進行常見心理疾病之探索與預防。
教學內容
原文作者:
(Edward P. Sarafino, Timothy W. Smith )
譯者簡介
吳英璋(審閱者)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 名譽教授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蕭仁釗(總校閱)
淨開心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台北巿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主要分為六部份:
PART 1 簡介:基本議題與歷程(含心理學與健康概述)
PART 2 壓力、疾病與因應
PART 3 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的生活型態
PART 4 生病與醫療獲得
PART 5 身體症狀:疼痛與不適
PART 6 慢性與威脅生命健康問題
《終結抑鬱症》(The Inflamed Mind)
作者簡介
課堂實錄
以各心理學理論來協助理解健康問題
介紹常見的心理治療-宣洩(Cathar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