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

課程宗旨

初中:

中國歷史科 (中一至中三)課程的宗旨在於讓學生 :

(1) 認識中國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事蹟、民族發展概況及社會文化面貌 ;

(2)理解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培養研習歷史的能力 ;

(3) 培養優良的品德,以及個人對國家、民族及社會的認同感、歸屬感及責任感;

(4) 培養學習中國歷史的興趣。


高中:

中國歷史科 (中至中)課程的宗旨在於讓學生 :

(1) 理解重要歷史事件的由來發展及相互關係,從而掌握事物的變革軌跡及發展趨勢,幫助他們能以古鑑今,策畫未來 ; 

(2)  整理、綜合及分析相關的歷史資料,運用歷史探究的方法,提升個人思辨及評價史事的能力 ;

(3) 培養解難、內省、批判及創意思維等技能,提升他們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及參與社會決策的能 力; 

(4) 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培育個人對社會、 國家及民族的責任感 ;

(5) 體會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欣賞中國文化的特質與價值所在,建立民族認同感,尊重不同的文化與承傳 。 


課程架構-初中

本課程並不以帝制王朝的起訖作為劃分不同時期的原則,而是化繁為簡,將多個王朝組成九個歷史時期,確定學習重點,讓學生可以宏觀地理解不同時期歷史的特色。在各個歷史時期中,以政治演變為主、輔以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多角度呈現各時期的變化軌跡。「政治演變」 主要探討國家規模與體制的演變、社會結構的發展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與交流。「文化特色」則從藝術、科技、交通、宗教等各方面顯示中華文化的不同面貌。「香港發展」讓學生理解香港在國家不 同歷史時期的概況,並與國家的互動情形,從而認識香港與國家的緊密關係,同時確立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課程架構-

「必修部分」分為「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以及 「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兩大時段,選取具明顯特色的課題,供學生研習。 中國歷史是 個人、 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一個選修學科,而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主要分為六個範疇:「個人與群性發展」、「時間、延續 與轉變」、「文化與承傳」、「地方與環境」、「資源與經濟活動」 及 「社會體系與公民精神」。這些範疇可提供不同的維度讓學生了解中國 歷史的不同形態。因此,本課程除了從時間演變的角度探討中國歷史的 發展外,亦嘗試根據中國歷史不同的範疇,從多個角度提供不同的視野,幫助學生認識中國歷史, 使他們不單可縱向地總結中國歷史的發展經驗,也可就不同的主題深入探究。本校開設「時代與知識分子」,藉以擴闊他們對中國歷史不同層面的認識,同時亦為將來有興趣進一步研習中國歷史某些課題奠定基礎。 


老師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