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常識科
課程發展議會在 2017 年更新常識科課程,配合 2014 年推出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 ‧ 深化 ‧ 持續(小一至小六)》的相關內容,作為學校進一步聚焦檢視常識科的學與教的參考,持續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益。
常識科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以奠定科學教育、科技教育和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知識基礎,漸次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積極的態度與共通能力。我們期望常識科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園地,全人發展的基礎,培養他們關心家庭、學校、社區、社會以至國家和世界,表達關愛和尊重別人,並願意為共同福祉努力。常識科會繼續以學生為中心,並按「聚焦 ‧ 深化 ‧ 持續」 的方向更新課程的規劃,協助學生邁向自主學習,促進全人發展。
關於人文科
小學人文科課程根據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 引 (小一至中六 )》(2017),並參照 《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 (小一至小六 )》(2017)等課程文件。小學人文科是小學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健康與生活」、「環境與生活」、「理財與經濟 」、「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和「世界與我」六個學習範疇,涵蓋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內容。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核心是促進人文素養。具備人文素養的學生,會尊重每一個人的價值,珍視自己,關心他人的福祉,從而建立一個關愛和共融的社會。我們期望學生能欣賞和傳承歷史與文化,欣賞美善,並關愛環境及熱愛大自然,推動可持續發展,共創一個更美好的世界,這與國家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呼應。小學人文科課程的理念,包括立德樹人、探究學習和連繫生活。
本校常識 / 人文科課程特色
本科課程務求配合學生經驗,透過全方位學習活動及多元化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解難、探究及自學能力
為了發展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本科將於各級內滲入「高階思維十三式」的方法,希望學生能邊學邊實踐,最終讓他們掌握一套有效的思考方法。
課堂中善用電子學習,有助學生進行討論及分享,如使用Padlet 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或課後延伸,使用google classroom發佈時事資訊。這樣的平台可以促進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鼓勵他們思考和交流,從而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評估模式多元化,除紙筆評估外,亦會透過科技研習、專題研習、口頭匯報等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在評估過程中,亦會滲入學生自評及互評。透過不同方式的評估,讓學生可作反思。
本科運用4F 反思法 作為常用的教學策略,它有助於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反思。
專題研習-培養學生探究及研習能力。
全方位學習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室,擴闊學習經歷。例如:戶外學習參觀及講座等,能透過參與各項活動,培養他們的探索、溝通、協作、解決困難和自理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