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內容:
同學們可每天閱讀現代星島研習平台的內容,然後可按自己就讀年級,根據每月的報章內容回答時事問題。
參與同學可獲電子積分1分。
答對所有選擇題的同學,都能獲得2分B.L.E.S.S. 積分。
注意,每位同學只可使用 @skhsjtst.edu.hk帳號作答一次。
***請按標題進入google form作答,最後按提交。
美國「海洋之門」深海探險公司的觀光潛水器「泰坦」,周日載着五人在北大西洋海域下潛探索「鐵達尼號」殘骸時失聯。「泰坦」內的氧氣估計已在香港時間昨晚耗盡,潛水器依然杳無音信。但美國海岸防衞隊其後聲稱不會停止搜救任務,因要考慮乘客的求生意志。加拿大一個深海機械人在香港時間昨晚潛至海牀,開始搜索。其後在「鐵達尼號」殘骸附近發現一個「(殘骸)碎片場」,專家正「評估訊息」。
「泰坦」(Titan)於當地時間周日上午8時,載着5名乘客前往深海探索約3800米海底的「鐵達尼號」殘骸,本應於2小時內抵達殘骸處,卻在下潛1小時45分鐘後與支援母船失去聯繫。國際救援聯隊在當地時間周三繼續在浩瀚汪洋中搜尋。美國海岸防衞隊表示,加拿大巡邏機周二和周三投放聲納浮標偵測到水下「砰砰」聲響,因此將水下機械人部署在附近水域,但未發現「泰坦」蹤迹。
聲響分析「尚無定論」
海岸防衞隊上校佛瑞德里克在記者會中說,有關聲響的分析目前「尚無定論」。他說:「坦白說,我們還不清楚是甚麼所致。」「泰坦」內部的氧氣存量可供5人用上96小時,意味供氧估計已在香港時間昨晚6時至8時耗盡。但其後海岸防衞隊指揮官毛傑其後稱,搜救任務不會停止:「我們仍然認為,在特別複雜的情況下,人們的求生意志確實也需要得到考慮。」
有專家預期,當局在氧氣估計耗盡的24小時內會繼續搜救,以顯示盡了力。
專家表示,氧氣供應取決於一連串因素,包括「泰坦」是否仍有動力,以及受困人員的冷靜程度。據加拿大高壓醫學專家雷戴茲博士稱,潛水器部分乘客可能會比預期存活更久,「這取決於他們感覺多冷及他們保存氧氣的效率如何」。發抖會消耗大量氧氣,乘員們裹緊蜷縮在一起則能幫助保存熱量。
這次登上「泰坦」潛水器的乘客,包括58歲的英國億萬富豪探險家哈丁、在巴基斯坦出生的48歲英籍商人達烏德和他19歲的兒子蘇萊曼。
另外,還有「海洋之門」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拉什,以及「鐵達尼號」殘骸專家、77歲的法國前海軍潛水員納爾喬萊。《華爾街日報》報道,「泰坦」可能是用網上售價49.99美元的無綫電子遊戲控制器操作。
美國、加拿大與法國團隊連日搜索,已搜索超過2.59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美海岸防衞隊稱,一艘加拿大船隻上的遙控深海機械人,香港時間昨晚潛至海牀開始搜索,在「鐵達尼號」附近發現一個「碎片場」。新發現未清楚是否與失蹤潛水器有關,海岸防衞隊訂於香港時間今晨3時召開記者會。法國一艘研究船也已抵達,船上搭載的能在水深6000米處搜索的機械人Victor 6000,加入搜尋行動。
龍舟鼓響,因疫情停辦最少3年的龍舟賽,今年端午節在各區捲土重來,其中相隔4年舉辦的赤柱國際龍舟錦標賽規模最大,超過5000人參賽,香港仔龍舟競渡則有中學隊伍角逐,其餘沙田、大埔、大澳、西貢及屯門都有賽事,處處充滿節日氣氛。
赤柱正灘艷陽高照,無阻圍觀者和參賽健兒的熱情,約170支來自香港及海外的隊伍競逐,一聲令下,百槳齊發,勝負無關痛癢,享受過程最重要。
170支香港及海外隊伍競逐
關先生代表所屬銀行參賽,團隊只得兩席殿軍。他憶述,團隊曾贏取金盃冠軍,解釋賽事今年復辦,參加者需時重拾狀態。對於比賽復辦,關先生表示開心,指所有龍舟運動參與者都會明白當中的熱情,又說今年氣氛很好。
許女士住清水灣,特地帶兒子到場替參賽丈夫打氣。她指是疫情後首次參與這類大型活動,天氣及氣氛都非常好,是個開心的日子。
香港仔的龍舟競渡同樣鬥得激烈,共45支隊伍參加,大會並特意設中學組賽事,邀請南區5所中學參賽,包括聖伯多祿中學、培英中學、余振強第二紀念中學、明愛莊月明中學、香港航海學校。
香港仔特設中學組賽事
比賽於下午1時10分開始,哨聲一響,5支隊伍百槳齊揮,你追我趕奮力向前,最後由香港航海學校奪冠,聖伯多祿緊隨其後,培英則獲第三名。培英的楊同學表示,雖然今次得第三,但體現團結互助的體育精神,非常開心。
除賽龍舟外,晚上西九文化區故宮博物館對出夜空,亦上演無人機燈光秀賀節,活動由紫荊文化主辦。隨着上千架無人機騰空而起,漆黑的夜空閃耀着綻放的紫荊花。不同色彩的無人機隊組成圖案,與維港夜景互相輝映,時而出現身穿民族服裝、手持香囊與五彩繩的兒童,時而是緩緩展開的糭葉,時而是端午節紀念的屈原。
隨着無人機的移動,三艘龍舟在維港上空你追我趕,龍舟又幻化為巨龍,吐出龍珠,最終變為絢爛的維港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