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變身鋼骨電梯透天,對於萬仟多年的老屋翻新經驗,真的是經驗談........
輔具升降梯增建/增建電梯(退後銀髮族住宅)
已是近年來一大趨勢,不論是在日後居住行動方便性;或是整體透天厝的房屋價值性,都是非常值得。如考慮年邁後養老問題,將老祖厝全面性改造~整體規劃成銀髮族退休後住宅,再舊、再老、再重症、屋齡再高的,萬仟陪你規劃重建美宅;無論是屋齡70~80年以上危老宅翻修翻新,預算當然比買"新屋"或"建築新建"來得划算,真的大省費用呀~
退休生活
人生經歷寫下豐富的故事之後,回到自己從小長大的祖厝,在這麼地熟悉、這麼地平靜、這麼難捨的回味之下,該是好好的把它整理一番。我們要為家人"好好的",怎麼樣我們才能走到家裡想去的各個角落!
翻透天厝除了基本生活機能規劃施作,更重要的也要"結構安全"
翻透天厝除了基本生活機能規劃施作,更重要的也要"結構安全"
**萬仟 細談"結構安全"**
老屋變身鋼骨電梯透天
透天老屋因為年代久遠,多以磚造或RC結構為主,結構性能及空間動線往往難以符合現代家居需求,因此透過增設鋼骨電梯,不僅能強化結構、優化動線,還可提升居住舒適度及無障礙程度。增建電梯結構常採用鋼骨構造設計,不僅可減少新增載重對原有結構的負擔,還能爭取更多電梯增建空間,縮短施工期並降低對住家生活的干擾。同時,透過SRC(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工法或C/H型鋼組合,將鋼骨與混凝土一體化,兼具剛性與韌性,滿足耐震、防火及隔音等多重需求 。家用電梯如今多採智能觸屏控制,可輕按呼梯,並配備緊急備用電源、防夾門及一鍵呼救等安全機制,為行動不便者、長者及孩童提供真正的無障礙通行方案 。
老屋改造的挑戰與機制
結構補強:鋼骨構造技術
傳統磚造或兩端RC柱的透天厝,原有結構多未預留增重空間,若直接開鑿牆體或打掉重建,既耗時又費工。因此常見作法是在外牆側或梯間側插入鋼骨樑柱,以H型鋼或C型鋼為主材料,形成外包鋼骨框架,並以高強度螺栓及結構焊接固定,兼顧承載與工期需求 。此方法可局部切割牆體,加裝鋼骨後再進行防水及外牆拉皮,最大程度降低對室內格局的影響 。
施工流程與建築許可
增建電梯前需由建築師及結構技師共同評估原有結構,並據此提出加強方案與建築圖說,向建管處申請增設電梯及必要的雜照作業,確保合法且符合消防與耐震規範 。施工時,先完成機坑開挖與基礎澆築,再依圖說裝設鋼骨結構,最後安裝電梯升降設備及機房或無機房系統(MRL),全程約需4至8週,具體工期視建築複雜度而定 。
家用電梯常見類型包括曳引式與液壓式,其中MRL(無機房式)電梯因不需傳統頂樓機房,桁架高度較低,更適合透天厝改造,且乘坐空間可客製化,內部尺寸可支援輪椅及嬰兒車進出 。
鋼骨電梯結構細節
鋼骨骨架:採用不鏽鋼或高張力鋼骨,外覆8mm強化玻璃或金屬板,兼顧美觀與耐候性,並在頂樓出口加設防風屋避免風震影響 。
SRC工法:將鋼骨與鋼筋混凝土結合,鋼骨提供韌性、混凝土提供剛性,整體結構耐震、防火及隔音性能卓越,並能縮短施工期,適用於地震熱區的老屋重建案。
防腐防水:鋼骨結構表面須施以環氧底漆及耐候面漆,再進行外牆防水及拉皮處理,為長期耐用奠定基礎。
安裝電梯對人的好處
提升無障礙通行:家用電梯操作簡單,多配備智能觸屏、低位按鈕及語音提示,讓長者、行動不便者或孩童均能輕鬆使用,並可容納輪椅、嬰兒車等輔具,實現真正的無障礙居家環境 。
增強安全性:相較於爬樓梯易滑跌風險,電梯設有防夾門、安全門鎖及緊急備用電源,一鍵呼救功能更可在緊急時刻保障乘客安全 。
提高居住品質:不必打掉原有樓梯,既保留居家格局,也可將老人房或孝親房安置於通風採光更佳的高層,促進親子與家人互動,提升生活舒適度。
增值房產價值:電梯為稀有改造項目,能顯著提升物件市場競爭力及附加價值,尤其在都會區透天厝,實用性與增值效益兼具。
透天老屋透過鋼骨電梯增建,不僅化身現代化無障礙住宅,同時兼顧結構安全與美學,為家人帶來更便利、安全且舒適的生活環境,也為房產增添長遠價值。
透天老屋 鋼骨結構 家用電梯 無障礙設施 SRC工法 H型鋼 電梯增建 結構補強 無機房電梯 智能觸屏電梯
都會區屋齡愈來愈高,都更改建速度遠不及屋齡老化速度,整建維護老屋拉皮因此成為顯學。
不少行政區也推出老屋拉皮補助方案,其中新北市除了有提供整建補助經費之外,近期還推出外牆拉皮兼建築物耐震補強的方案,每案補助上限最多更達1千萬元。
今年以來頻出現有感地震,為了強化老屋結構安全,為了因應地震頻繁可能造成建物的危害,修訂了整建維護補助的法條,將建築物辦理耐震補強的經費納入補助範圍,藉由市府提供經費補助方式,鼓勵民眾在辦理老屋拉皮修繕或公寓增設電梯的同時,也能提高建築物耐震能力。 老建物除了都更拆除重建之外,未達使用年限或具結構安全疑慮的房屋,也可透過整建維護方式,加強建築物耐震能力。法令修正後,屋齡達15年以上且符合相關條件等建物,就可提出建築物外牆拉皮且併同耐震補強工程的補助申請。 老屋拉皮補助方案,一般地區的補助上限為總經費的50%。
------
都會區房價連年翻漲,年輕人望屋興嘆,就連想要換屋的有殼族,也大喊吃不消,其實,許多老屋不但物美價廉,還兼具便利的機能性,只要挑對標的,就能收保值之效!
綜觀老屋分布密集區,多為舊市鎮與火車站周邊,各縣市發展脈絡多以市中心車站為起點,交通機能帶動商業活動,形成住宅聚落。早期的商業與學區發展提高了生活便利性,因此吸引人口聚集。
新屋價飆漲 老屋易入手
善用整建補助 幫老屋回春
可是老屋屋況比較差,不是嗎?其實,基於住宅安全考量,政府已推動"老屋拉皮"、"增設電梯"、"騎樓整平"等整建補助方案多年,如台北市針對老舊公寓推出改善建物安全四大補助,除原有的「集合住宅改善無障礙設施」、「老屋拉皮暨增建電梯補助」外,去年下半年加碼四百萬元補助「老屋健檢」增額兩百件,另新增三千萬元「外牆飾面剝落修繕」補助。
近來住宅外牆磁磚剝落意外頻傳,新北市政府即起受理建物更新整建補助,每案最高補助七十五%,金額上限為一千萬元,至於迫切度高的公寓增設電梯,則常因一樓住戶不同意,使協商破局,申請件數不多。
此外,新北市都更處首創公寓增設電梯多元方案,推出「落地型」、「落柱型」及「不落柱型」三方案,既可保障一樓使用空間,又能提供二樓以上住戶使用電梯,只要是屋齡十五年以上的四、五層樓住宅,有適當空間安裝電梯,即可申請。
都更效益 加持老屋身價
「加速公辦都更效率,才能造就住宅、社會、產業多贏局面。」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指出,全台有超過三百五十萬戶住宅需都更,台北市就超過四十萬戶,但《都市更新條例》通過至去年為止,北市經都更拆除老建物僅八一四七戶,以此速度推算,至少得花七百三十六年才能更新完畢。
儘管都更牛步,老屋若具都更效益,仍有如黃袍加身。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建議,散戶投資都更宅應掌握「要大不要小、要低不要高、要少不要多」等原則,最好臨大馬路,不要位在小巷弄,建物樓層數越低,未來可分回的樓地板面積越大,且戶數少可避免人多嘴雜,降低都更整合的難度。
-------
未來市場的中古屋將比新成屋熱門 問題出在房屋稅,值得一提的是,稱年底前購屋,選擇透天厝及公寓相對划算,他解釋,因為這兩類不動產的房屋評定現值低(屋齡高)、土地持份大,適用「房地分離課稅」舊制時,即使實際出售獲利不俗,也僅針對占售價比例較低的房屋課徵交易所得稅,價值較高的土地仍只須課徵低額土地增值稅。
-----
如果遲遲無法推動都更,老舊房屋比例只會不斷往上攀升。而在921地震前所蓋的房屋,多有耐震強度嚴重不足的問題。 遺憾的是,原本已刻不容緩的都市更新,反倒因為都更條例修法方向趨嚴,再加上房屋稅重稅阻礙,未來都更之路將寸步難行,而最後承擔苦果的是無辜的市井小民。
萬仟工程公司/泰坦室內設計 無疑是您的最佳選擇!
延伸閱讀 : http://www.wanchan.com.tw/news/page/?id=116 政府相關補助方案
70年老屋翻新//日式木構屋翻新改造
存在即變 美在重生→ 融合存在主義與美學,強調翻修即是一種存在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