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心得
鐘佩宸
或許是上天的安排,在後學家門口的一幅對聯,上聯寫著「存一片好心願舉世無災無難」吸引了一位路過前賢,經過了多次拜訪了解對方的善意,因緣成熟帶著後學與媽媽、婆婆及兒子到樹林天熙堂求得寶貴的大道。當天真得很有福報,由連前人(現已歸空)闡述求道的好處及道的尊貴,讓後學記憶猶新。
後學求道至今已快30年了,求道後感謝天熙堂吳點傳師帶領多位前賢每個星期風雨無阻到潭子成全後學家人,那種披星戴月,度人成全的精神至今銘記在心,數年的學習也奠定了對道的信念,吳點傳師慈悲希望後學到忠恕學院學習從啟信、道義、禮節至辦事員班完成了初級部結業,成績優異接受老前人頒獎。老前人對所有小後學們的諄諄善教有如沐浴在春風中,沉浸在道的懷抱裡。
後學對道學略有了解,但並未深入研究,再參與忠恕學院中級部學習四書五經及講師精進班,在這幾年的經典學習給予後學進一步對道學更紮實。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有不同的真義,前人說「人降凡間,作凡事定有煩惱牽纏,人也有喜怒哀樂」前人啟示後學們對生命的啟發,識透根本、本立而道生;了解時節因緣的不易,轉凡業為聖業。
是的,也是一種緣份,忠恕學院三寶班由蔡錦麗點傳師主班,當時在後學的心中,總有一股非常強烈的感受,是那種使命可以讓這麼有氣質又博學的大德者在道場帶領著我們,或許是冥冥中的安排,有一次三寶班的班長林吉源講師慈悲希望後學有機會認識慈興,很感謝林講師的安排,更感恩點傳師給予小後學有了願的機會;參與慈興壇辦班學習,當時全由點傳師講述彌勒成佛經,後學感受當時的氛圍更讚嘆點傳師的帶領,所有的團隊上下一條心,慈興的一句名言「聽師調遣,當下承擔」。雖然只有40多個壇辦人員,但每個活動都辦得非常圓滿。尤其在海線地區有這麼宏偉的大道場,為了節省經費,有許多前賢及清修學長綁鋼筋完成重大的工程。天啊!是什麼力量,是道的力量嗎?當下後學決定捨下部份的時間投入志工的行列。
民國89年點傳師慈悲開辦社區讀經班,後學領恩學習在潭子成立讀經班,開班之初轟動潭子區創下130個學生的紀錄,點傳師睿智希望能辦親子讀經,也因為有如此的改變才能穩定開展更多區域;14年了感謝上天慈悲蔡點傳師帶領所有志工老師,潭子讀經班這個點一直延續著。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所到之處都能受到熱烈歡迎。
感恩上天慈悲於96年承接安壇,前人賜名「慈庸佛堂」啟示小後學們做人要慈悲為懷、做事要中正恆常。今生有此榮幸與福報身為一貫弟子為榮。佛堂的功能太不可思議了,現在人心不古,天災劫難上天慈悲開恩普渡眾生,累世有修與佛有緣,都可以求得寶貴大道。
人生有多少個歲月,回首來時路感恩在心頭,想想前人輩為了道務為了道務奔波勞累就是為了眾生的慧命,大德蔡點傳師為了慈興的道務國內外奔波,無畏風雨、不辭辛勞的渡化眾生,身體累了稍加休息片刻沒有一絲絲的倦容還是往前衝,小後學們感動又心疼。
點傳師您放心我們會努力幫辦,慈興是個修道大家庭,大家會同心同德開展國內外道務,以報天恩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