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辨識係利用的生理特徵辨識,以確認其真實身份,目前生物辨識包括臉部、虹膜辨識、靜脈辨識以及指紋辨識等。而指紋辨識是目前最為廣泛,也是技術門檻較低的一項技術。人的指紋從在母體四個月時即已形成,直到14 歲時就會穩定不變,而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完全相同的機率幾乎是微乎其微,也因此在19 世紀時,指紋辨識已在應用在犯罪證據的收集上。

指紋辨識技術主要有四個功能所組合:分別是讀取指紋圖像、提取特徵、保存數據以及比對。透過指紋讀取設備讀取到人體指紋的圖像後,要對原始圖像進行初步的處理,使之更為清晰。接下來指紋辨識軟體建立指紋的特徵數據,其為單方向的轉換,可從指紋轉換成特徵數據,但不能從特徵數據轉換成指紋,因此兩枚不同的指紋不會產生相同的特徵數據。軟體從指紋上找到被稱作節點(minutiae)的數據點,也就是那些指紋紋路的分叉、終止或打圈處的座標位置,些點同時具有七種以上的唯一性特徵,因此手指上平均有70 個節點,所以這種方法會產生約490個數據。這些經過軟體整理過後的數據通常稱為模版登錄在記憶體後,軟體會將實際的指紋取樣資料消除。當使用者再次以指紋輸入後,系統會再計算他的模版,與原先儲存的進行比對,以決定兩指紋 是否匹配的結果。

目前指紋的類別大致分為八種:平弧紋(Plain Arch)、帳形紋(Tented Arch)、正箕紋(Ulnar Loop)、反箕紋(Radial Loop)、平螺紋(Plain Whorl)、囊形紋(Central Pocket Loop)、雙箕螺紋(Double Loop)和雜形紋(Acciden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