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虑感来帮助观察喜贪

《静坐引导》

2018.02.10 从焦虑感来帮助观察喜贪

朱倍贤 主讲

繁體版


今天的主题是「从焦虑感来帮助我们观察喜贪」。

在开始静坐之前,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或者是配合着深呼吸丶调整坐姿。利用这个机会将觉知带到当前具体的动作,当前具体的触感。

如果你刚刚来自於一个非常烦乱的环境,心里面非常不想要禅修,对於想要安静下来的趋势是有抵抗的,你可以尝试:不要去强求自己要达到什麽程度的安定,唯一留意的就是,是不是能够比刚刚多放松一点点丶多清醒一点点。

这里的「一点点」的意思,就是你能够觉察得到质地上面的差异。光是你在眼前觉察到身心的质地,是比起刚刚多放松一点点,那就是了!就在这个卑微的地方丶在这个微小的地方站定脚跟,不必要求多丶没有不切实际的期盼。

求好心切也是压力的来源,觉知到那样子压力的逼迫,只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建设性的丶微小的动作上面。怎麽样是比刚刚的那一刻丶刚刚的那一秒丶刚刚的那一分钟,多了一点点你能够觉知到的放松跟醒觉。

你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观察平常习惯的禅修主题,我们曾经提到的,那种向解脱的某一个动作,十六胜行里面一个具体的技巧。好比说,「正在放松中的身体」具体的触感,「正在脱离开烦乱丶压力在减少丶清明度在增加」的过程,「质地改变」的过程。

我们在之前曾经提起过,埋藏在心灵深处的那一根刺,佛陀形容为「刺」的,就是渴爱丶喜贪。那种对五蕴丶对身心的活动寄予厚望丶幻想丶美感丶亢奋。这个喜贪对一般人而言,是微细的丶难以觉察的,就像心行一样。

要怎麽样帮助自己能够觉察到,这个决定生死轮回的原始驱动力呢?喜贪的根,实际上是跟内心其它活动的根纠缠在一起的,就好像是两棵植物的根,你若拔起其中的一棵,把它根部附近的土壤松动了,就会牵动到另外一棵植物,另外一棵植物的根部也更容易被曝露出来。

帮助我们看清楚喜贪的一个角度,就是去留意焦虑感。焦虑感具体的触感,在主观上面的呈现,像是内心深处有一个小火在焚烧着丶让你坐立不安。当你放松丶当你安静下来的时候,你可以感觉得到,那个习以为常地在焦虑着丶在为未来担心着。

尽管当前你可能没有什麽心事,没有什麽特定让你担忧的事情。但是你是如此习惯性地担忧丶习惯性地紧张,当你去留心丶去看看,在神经系统的深处,就是有不安丶紧绷丶在向前冲,等等具体的滋味。

四圣谛里面的苦─dukkha,你越能够精准地在实际经验上感受它,它就越不是飘忽的观念,你就越能够具体地丶有效率地瓦解它。还有什麽东西比这个更具体的呢?

那个平常不断在焦煎着,让你连觉都无法好好地睡,让你躺在床上放松时翻来覆去的,那个让你平常不管在做什麽事,心里面都隐隐约约在牵挂着,对於未来的那一种不安,迫不及待要到哪里去。那种自我感不管扛到什麽地方,都知道它会受到内在丶外在环境的威胁,没有真正的安全可言的那一种不安。能不能够在自己身心里面感觉到这个力量?

再一次地,很有可能你眼前是没有什麽具体的心事的,没有什麽具体让你担心丶操心的事情。但是当你尽量放松去接触身体,在触觉的层次上接触身体,很有可能就发现到,实际上好像有一股暗流一样,好像在肌肉的底层里面,有一个紧绷着丶让你不能够更深度地放松的东西,佛陀把它形容为「火」。

它几乎是无时不刻在烧灼着,就像是渴爱丶喜贪的火一样,你会被它烧丶被它推挤着,不舒服的感觉产生了。你身心动作的发动,好一个程度是用扭曲丶是为了要应对这种压迫和不舒服感,而延伸出来的。一般的人面对无聊,所采取的策略丶手段,情不自禁去攀缘。无聊不是一个中性的感觉,而是一个被火烧灼的感觉丶是一种苦受。

同样地,看看能不能在你的身心世界里面,在你具体触感里面,去察觉到那个让你当下坐立不安的力量。隐隐约约担心着什麽事,不见得是具体的事,但是可能牵系着眉头。所以你去检查眉头时,可能发现它是在用力丶是在皱眉的。

你到身体的深处去检查,会发现到有很多可以放松的空间,虽然你一直在提醒自己要放松,但实际上有一个部分是没有放松的。那个部分就是,焦虑感在身体里面形成的另外一个身体,它有它的模式。这个焦虑感,其实你是经年累月地在背负着它。它在压缩着你的经脉丶你内在的能量管。

为什麽你在修学禅那的过程遇到那麽多的困难,没有办法光是在出离之中,就得到安适的快乐,得到出离的清新,得到内在丰沛的饱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内在那些提供给你养分的管道都是闭塞的,长时间被你内在的焦虑压迫着。它在提醒你,这个放松还有更加深入的空间。

你可以再尝试着去探索更进一步的放松,尝试着更进一步地就在身心中去看到苦谛。什麽叫做苦?不必要等到生老病死,不必要等到爱别离丶怨憎会丶求不得,当下的五蕴炽盛就是苦了。「炽盛」就是被火烧着的意思。那种因为你有身体,因为你盘据在内心的自我感里面,所以你不得不受到威胁,不得不不断地用心丶耗力,去保护着这个自我感,要去面对着未来的不可知。

那个面对必然的磨灭丶必然的老丶死,产生出来的压力,在心头里面尽量精准地去感知它。发现到这个,就算小小程度的发现:是的!有一种被烧灼的感觉,有一种被逼迫着的感觉,有焦虑还没有能够很彻底地放松的感觉—你已经成功了好一半了。

一旦你发现到焦虑具体的感觉,甚至你能够感觉得到,这个焦虑在你身体里面另外形成的身体,它怎麽样盘据在你的肌肉里面,它怎麽样盘据在你的神经系统里面,你就能够更加精准地去瓦解它丶安抚它,去尝试更深度的放松。

看看要透过什麽样的动机,透过什麽样的用心,才能是更有效率丶更省力地将这个苦的模式瓦解掉。不要小看这样的功夫,光是在这个技巧上面纯熟,你已经能够较容易地推知,解脱者的心境是什麽样子。那种没有力量能够逼迫他的心, 能够挤压他的心,那不被逼迫,从来不把多馀的负担扛在身上,尽管境界在变化丶在构成威胁,但是那个境界的变化,并不会转变成为被烧的感觉丶推逼的感觉,让你急着要跑到哪里去。

帮助你自己看到,轮回世界永无休止的丶不断地向前投射丶往未来投射,朝着那个方向被催逼着,好像奴隶一样,被奴隶主所监控,後面有人拿着鞭子驱赶着你。

熟悉这个苦谛,就在你的身心里面,几乎是无时不刻地在发生,从这你就能够明了丶就能够推知。所以,尽管你还没有百分之百得到解脱,你是趋向解脱中的,趋向心越来越不被推逼的状态。

你若能够长时间用正知丶正念去维持着,让内在的补给管道不被阻塞,你会发现有好多丶好多身心上的好处。如果你能够让原本是24小时在交煎丶在轰炸着你的焦虑,一开始是间断丶间断地缓解它丶让它有停歇。甚至你稍微地用心让它成遍丶让它没有间断,让你的心是没有间断地处在不被驱赶丶不被驱迫的状态。

就算你还没有达到彻底的解脱,光是在这样的状况,你就能够推知,圣者的心不参与时间之流,所以没有那种不断地要流浚於远方丶流浚於未来的逼迫,在当下清凉丶寂灭。现象的生灭,并不会转换成为威胁着自心丶逼迫着自心丶令心焦虑的力量。

你光是能够想像得了那样的境界,那已经不得了了。虽然你还不一定做得到,但是不要气馁,在人类里面,只有极少数的人具有能力,能够想像得了那样的可能性:心不向前冲的可能性,心不被推逼丶不被挤压的可能性。更何况,你在看到苦谛的同时,可以在集谛上下手丶在灭谛上下手丶在道谛上下手。

「苦谛当知」:越来越知道丶越来越敏感觉察正在推着你的力量。

「集谛当断」:背负在心里上的焦虑,缓解它丶消灭它丶安抚它丶和缓它丶放松它。

光是知道这样的可能性,那就是非常高的一个觉知,非常高的一个内观智。继续在身体里面觉察着,乃至飘忽而来的一个念头所撩拨起来的焦虑感,或者是一直潜藏在你深处的焦虑感,把大的灯直接照向它,让它曝露出来。

你是如此习惯性的焦虑,你都不知道你在焦虑;你是如此习惯性的紧张,你都不知道你是紧张的丶你是有心事的丶你是有包袱的。你越能够知道,你就越有能力能够采取行动,越能够感知到具体的压迫感丶压力感,你越能够在下一个当下去停止参与,去停止加入这种苦的模式,去瓦解这种苦的模式。

你若能够经年累月地下定决心,养成那样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丶在禅修中去敏感这个苦,去敏感焦虑;一般人这样密集地训练,几个月之内,就会感觉到内在的能量管好像是开通了。你每一次正知正念地去察觉到那个焦虑,去尝试乃至瓦解它一点点,你就是在疏通这个管道。

研究气功丶武术丶瑜珈术丶太极拳很多年的朋友,最终的总结就是:学习怎麽更深度地放松,在上述的武术中,大概是核心之核心了。

你要去检查那个藏在肌肉里面丶藏在神经系统里面的微小的焦虑感,要有坚强的决心丶要有毅力丶要有信念,虽然你的身体是很放松的,但是心里面的决意是有穿透性的。要把这个东西挖掘出来,要翻转丶扭转那个根深蒂固的焦虑的惯性。像训练一只狗一样,若狗性不改,旧习惯根深蒂固。

你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一而再丶再而三地发现到你是被焦虑所逼迫的,你是被焦虑所烧灼的,你是被焦虑所扭曲的,你就是坚定着你的方向感,不断去扭正它丶不断去瓦解它。这个习惯是可以被改掉的。光是透过这个,就能够帮助你看清楚,什麽叫做「渴爱」。

渴爱的根丶焦虑的根和着急,以及跟五盖每一个盖的根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你把一个挖松了,曝露在太阳底下,那个渴爱丶那心里面最深的我慢等等的,都会被牵连丶被牵动,起码它们一部分的根会曝露出来。

你只要发现到心里面还有一分的苦丶一分的烧灼感,被催逼的感觉丶着急的感觉丶想要到别的地方的冲动,你就知道,那叫做兴趣丶叫做亢奋,它就是渴爱感的一种流露方式。

你可以继续使用一些基本的禅修技巧,像是去留意「正在放松中的身体」, 这仍然是你的主轴。在同时,当你在趋向多一点点的放松,在探索着更放松的状态的同时,尝试着去觉察,那正在烧灼着自己丶正在干扰着自己的焦虑感。一样,它可能感觉上像是藏在你肌肉里面的一根小刺,一直在那戳弄着你。所以,它不断给你身心的刺激丶催迫,在促生着你许多的动作。

在你生活里面所做的很多的决定,甚至你的爱好丶你的嗜好丶你上瘾的东西,都跟这个有关。那都是你一个程度地想要去掩盖内在深处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更高明的方法,是直接去把内在这个不舒服的感觉曝露出来,把它坦露出来丶直接在它身上下手,而不是在浮面的现象上,因为内心深处的焦虑,惯性地要喝酒,无聊就惯性地要赌博,一无聊内心就是往欲贪攀缘。

与其在那个浮面的现象上寻觅解决无聊—那样的作法会让你忙得不可开交—你不如直接去寻找内在更深处丶更原始的驱动力。让「四圣谛」变成是一个在你身体里面可以感觉得到,能够具体执行的动作,而不是只是一个抽象的立场而已。

什麽叫做「苦」,你真的在你身心的驱迫里面感觉到了。什麽叫做「集」,兴趣丶在乎丶焦虑,直接造成这种压力。

你不必要等到地狱的苦出现了,不要等到剧烈的故事情节上的苦出现了,你无时不刻,就是被这个苦所盘据着丶被它推逼着。那是轮回生命的本质,因为你在乎着这个自我感,所以所有内在丶外在的威胁,都转化成为逼迫丶转化成为焦虑丶转化成为不安。

能不能够在身心里面,不断去探索丶瓦解这个焦虑的技巧?就算是瓦解一点点,你看到这里面的缓冲,看到这里面的释怀,看到这里面的减轻重量,看到你被推的力量减缓了,那样的舒服,那就是「灭谛」。

你不一定是百分之百贯彻了灭谛,但是你明白了它的原理,所以你知道圣者的境界,是灭谛全然的实践。它只是量的差异而不是质的差异。那种完全不被动摇丶不被推逼丶没有压力,没有流浪,所以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了。你不是时间之流丶死亡之神的子民,这是「灭谛」 。

「道谛」就是所有在帮助你更知道这个苦,更能够断集丶更能够证灭的,所有的内在活动的那些技巧,这个就叫「道谛」。

帮助你更敏感什麽叫焦虑的技巧,就做「道谛」。

帮助你能够更精准地看到,促生这个焦虑背後的那些力量,那就是「集谛」。

帮助你能够更迅速丶更省力地瓦解掉这样的焦虑丶这样的推逼感,那就是「灭谛」。

道就是这样子!在细小的地方用功,如果你已经感觉到没有什麽明显的焦虑感,也没有关系,不要那麽快下决定说:我已经没有焦虑感了。要在安静之中继续观察着,焦虑感缓解或焦虑感消失的状况,预防的状况,反制约焦虑种子的状况,而不要让内心变得空白一片。

佛经所讲的:五取蕴就是苦。你变成国王丶变成有钱人了,你得到心里面想要的人事物了,这种苦还是不会消失。这个东西是一直在你内心深处烧灼着你,不管你处在什麽样的状况,只要喜贪没有灭尽,这个压力源就伴随着你。

就连你是在愉快的情境里面丶在适意的情境之中,你的内心深处只要还伴随着喜贪,只要还伴随着焦虑,它就像是一个刺一样,让你不能够真的休息,让你没有真的满足,就连眼前你在吃好吃的,你在受用舒适的,你的心仍然是被推逼向远方丶推逼向未来,它是不断向未来投射着。

这不会是因为你投射到未来的某一点你就安全了丶你就安心了丶你就安静了,只要你心里面还有这个刺,那就是压力源。佛陀所讲的「苦谛」的深意,提醒一般的人:这个苦不是透过你达到某一种目标丶拥有了什麽样的东西,内在丶外在的条件符合了你的意愿,你就没有苦了,不是这样子的!

它有一个更深的,来自内在的原因,这个原因的一个部分,就是你现在所觉察到的,那个在神经深处的焦虑,那个只要有自我感就伴随着的那种恐惧感丶不安感丶躁动。

(静坐结束)

【回向文】

如同悠深的池水,

清澈而且宁静,

智慧的人闻到妙法,

内心是乾净而且寂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