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自我传记的功能」

《静坐引导》

2017.04.09 观察「自我传记的功能」

朱倍贤 主讲

繁體版



我们来观察「自我传记的功能」。


心对於五蕴的爱恋丶着迷与熟悉感,是如此地根深蒂固,如果要能够帮助心,不再攀附於五蕴,不再攀附於这个经验之流,需要开启洞识的智慧。就算是平常的时候,不一定有很用心丶很刻意去开发这方面的智慧,但是,如果能够在接下来的45分钟里面,很用心地观察,我们跟我们所执着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将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是能够获得殊胜的功德。


在开始之前,大家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深呼吸或者是调整坐姿。不管你是在伸展丶深呼吸或者是调整坐姿,利用这个时间,将觉知调整到当下的触感。尽量让自己的心安住在安适的触感丶轻松的触感或是饱足的触感,因为,当我们的心在饱足的时候,在面对情境时,就不容易因为饥渴而慌乱;就不会因为立足点的不稳当,一下子就被境界卷进去了。让自己安歇的地方,是稳靠的丶茁壮的,认真地让觉知多跟触感接触丶踏实地接触。


去熟悉那种血压正在降下来,焦虑正在甩开来,那个具体的感觉。去熟悉那个感觉丶那个门路,所以你能够很有效率丶很稳靠地,将身心带进那个安静的状态。


我们的心有一个非常喜欢玩游戏的地方,叫「自我传记」。「自我传记」的意思是:你认为你是谁,你曾经经历过什麽样的故事丶什麽样的历史。如果一个人对於过去世的记忆还没有毁坏丶还没有失漏,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的自我传记的记忆,是如此地危脆不堪。它是非常容易因为你钻进一个新的梦境里面,然後对这个新梦境的情境,有了感情与寄托,跟它做了很多情感上的连结。


过去的一些记忆,过去的自我印像~你认为你是谁,你所在乎的人是哪一些,你所熟悉的环境丶所依恋的情境,那些东西都慢慢丧失掉了。实际上,不只是过去生,我们的心是一直在寻觅着新的食物,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不断钻进新的情境丶新的境界里面。


曾经接触过很多能够回忆起过去世的小孩子,他们往往在四丶五岁以後,记忆就会完全地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到四丶五岁时,就已经对眼前新的父母丶新的家庭丶新的环境丶新的兄弟姐妹及周遭的人事物,有了感情上的投注与连结。所以他已经投入丶已经入戏了,慢慢跟过去记忆里面的情境还有人事物,就摆脱了关系。


我们的记忆的本质就是如此,什麽东西我们能够记得,很大程度在於:你在乎的是什麽,情感连结的部分是哪些。所以,我们的记忆是破碎的丶是不完整的。你记得的就是你最在乎的部分,特别有情感的连结,然後间接地因为有情感的连结,所以经常在脑海中重覆着它丶复制着它,这些是影响我们自我传记最剧烈的记忆。所以,佛经里面说,面对过去的想蕴,要放下它,因为它已经不存在了,能够被你回忆起来的,都是那些泡沫一样丶虚幻的,是透过选择丶透过洗练丶透过重组,幻现出来的东西。对於未来的想蕴,要放下它丶不执着,因为还没有产生。它未来的产生,也是透过选择性的连结。它没有办法被稳靠地保留着。所以,我们对於未来的记忆没有期盼,没有期望说我要怎麽样去囤积它,以囤积它为快乐。


不要像凡俗的人一样,以累积记忆为快乐,以累积记忆做为一种成就感的来源,好像累积好的记忆越多,你就越是人生的胜利组。要了解记忆,它的破碎丶它的无常丶它的虚幻,真的是不值得我们拿来搜集的。


佛经里面继续说道:面对眼前的想蕴,包括在想蕴里面呈现出来的自我印象,你的认知~我是谁丶我在乎的人有哪些,我跟哪些人是有关联丶有关系的,我是扮演什麽样的角色。这个影像里面,有美好的丶有丑陋的丶有中性的,它不用知道这只是一种内心选择性的活动,常常是混乱的丶残缺不齐的,它是选择性的。你将自我的影像如此地拼凑起来,所以某一些人事物是你最关心的,有最多的情感上的连结,所以这些部分是你记得最深刻的,是你重点选项丶把它挑出来,变成是你认定的自我的一部分。


所以,面对着当下的想蕴丶当下的记忆,修行者应该要精进地断除掉对它的依恋丶对它的迷想丶对它的执着。


在做这个练习的整个过程里面,一个应该是对大部分人都有帮助的方式,就是确保你的身心是安详的。在安详饱足的状况之中,去面对想蕴里面呈现出来的影像,就不容易被卷进去。因为心是相对而言的饱足,所以你不会因为看到影像就饥渴,情不自禁要钻进去丶要追着它跑,期盼着从中得到滋味。我们的滋味在呼吸之中就已经足够,在这个放松的身内的触感里面,就已经有饱足感丶有安全感。


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去看看内心呈现出来的自我影像。如果有帮助的话,甚至可以问自己:我自己觉得我是什麽样的人?我是谁?这不是一个哲学的丶深奥的丶形而上的一个问答。你很直接地面对自我观感,你是怎麽样想像你自己,你认为人家是怎麽想你,人家在想你时,脑海中呈现出什麽样的影像来。


别忘了,一边是被呼吸所滋润着,一边尽量去看看,心现在在进行着什麽样的动作。若觉得这样的观察不容易下手的朋友,不用着急,看到多少就是多少,就算是一点点浮光片影,光是能够在安详的身心状态之中,去面对一个自己平常习惯性钻进去的东西,这里面就有很多殊胜的功德,你已经在培养非常宝贵的种籽。所以不要气馁,放松丶安静丶舒畅地去面对,去看看我们的心是怎麽样在组合着自我的影像:我是怎麽样在想我自己的,自己是一个什麽样的人,我是谁丶我经历了什麽事情…。


任何一种脑海中的影像呈现,看看它能够维持多久,还是瞬间它就变异。那个影像真的是那麽真实吗?还是,是一个虚无漂渺,像泡泡丶像水波丶像海市蜃楼一样的东西?它的质地,驻留在内心的方式,驻留时所扩散出来的效应,所伴随着的滋味,造成身体的紧跟松,及呼吸上的改变。


看看我们每一个人,走了那麽漫长的路,到了今天,累积了那麽多的记忆,不断地想要改良自我,要去囤积更多的记忆,现在得到了什麽?“what’s you have to show for?”你实际上收集到了什麽东西?除了这些破碎的影像之外,除了这些稍纵即逝产生出来的身心效应之外,你收集到什麽?


在想蕴之中呈现出来的自我影像丶自我情境,真的是那麽迷人吗?真的值得你一直钻进去,一直去珍惜着它丶爱惜着它丶去寄托到那个里面,值得吗?扛着这样的影像,把这样的标签贴在自己的头上,值得吗?


任何时候需要休息,就更放怀丶更全然地回到你平常熟悉的禅修主题上,好比说,正在放松中的身体,正在被呼吸安抚着的神经系统,身心在沉淀中的具体触感。抱着一种要穿透丶要看透想蕴,要穿透丶要看透记忆的决心。我们已经在这里面打转不知道多久了,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暂时抽离开丶看一看,这个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的东西到底是什麽,这样的动作丶这样的状态。看看能够看到什麽样的层面,看看你身心是怎麽样微微地使力,才能够建立起那个影像来,才能够编织出那个自我传记。去看看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影像丶感觉丶情节,是怎麽样在生灭,是怎麽样驻留,它产生出什麽样的身心效应。


如果不习惯这样子观察的朋友,可以把这个技巧简化成用「寻」跟「伺」,在心里提醒自己,过去的记忆已经消灭了,未来的记忆还没有形成,当下的记忆是透过活动而去连结的--无常丶幻化丶欺骗性。对过去的自我影像,我愿意练习把它放下来,未来的自我影像,我愿意学习把它放下来,当下的自我影像,是更加精勤地断除对它的爱执丶对它的迷想。


在这些影像里面所伴随的种种包袱,包括:跟自我有关联的罪恶感丶遗憾感丶亏欠感丶不足感丶骄傲感丶优越感丶成就感。看到这里面,哪一些是自己不愿意再承担的负担,刻意地抽离开丶把它放下来,在放下来的过程,看你的呼吸是不是更通畅,看你的心地是不是更宽坦。清楚地看到,所谓的「自我」就是一个动作而已,没有必要背着它,没有必要去符合那个印象,或去符合别人认定你的印象。


用这样宽坦的态度,来面对过去一直在压制着自己的包袱,罪恶感丶遗憾感丶恐惧丶创伤。若能够用这样的角度来面对想蕴和记忆,很容易能够治疗自己,你可以知道过去的创伤,之所以会继续伤害你的原因,那是你用不正确的方法把它记起来丶扛起来。若能够不透过不善巧的方式跟它连结,那些记忆就像泡沫一样,没办法伤害你,不需要变成重担。


练习做一个心不被记忆压制的人,心是特别的乾净,没有什麽多馀的记忆你还在扛着的,没有什麽多馀记忆的影响力,必须要制约着你。不断重新面对想蕴呈现出来的影像,还有记忆库里面的那些影像。把那些没有必要丶肮脏的重量抛开来,习惯性让心是乾净丶磊落丶少负担的。你能够从记忆的阴影里面走出来,就会变得聪明很多丶清醒很多,完全是可以不受到记忆所带来的感情馀绪所摆布的,抱着这样的信念,去看透这些影像。


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你,把资料库里面的杂物和垃圾常常清乾净。完全没有必要觉得这样的修行是太困难的,你只要能够做到一点点,能够对於记忆这个东西多一分了解丶 多一分清醒,愿意对它多一分宽舍,用平舍的方式面对它,马上就可以感觉得到好处了。目标不用订得高,但是要具体地做。


看到这些记忆和自我传记,只不过是影像而已,只有你钻进去时,跟它用情感来连结的时候,它才会变成负担丶才能够摆布你。如果觉得观记忆很困难,光是能够在呼吸中尝试着正知正念,尝试着去面对一点点的记忆,那都是很好的用功,所以不要气馁。


你的身心越安适,帮助你的身心在安静中丶在禅悦中得到饱足,就越不需要盲目地钻进那些影像里面,去寻找剌激丶寻找食物;你就越能够客观丶超然地看着这些影像生灭。甚至可以刻意地把资料库里,某一些你一直不太敢去面对,不太乐意去面对,那些不堪的记忆,不舒服的记忆,过去曾经干扰自己很多的记忆,都能够在这样的状况中重新去面对它。重新客观地感觉它的质地丶它的生灭,你是怎麽样在跟它接触。

(静坐结束)


【回向文】

长养含遍世界之慈意

上下周遭无隔阂障碍

不抱敌意

不存怨怼

行住坐卧

清醒时分

确立此念住

此即当下丶当处

心住於梵界天神的境界


【丽霞打字丶1校,学文2校,明坤丶涌智丶美利3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