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密而谨慎地观呼吸

《静坐引导》

2017.08.13 绵密而谨慎地观呼吸

朱倍贤 主讲

繁體版


可以先选择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透过深呼吸提振自己的精神,尝试着去观察身体内在那些细腻的,可能像是波浪、可能像是电流、可能像是泡沫,那样的触感。如果感觉不到这些触感,不用气馁、不用勉强,故意去想像这些东西。你只需要单纯地把知觉带到当下呼吸运动的过程,像是身体微微地膨胀收缩,尝试留意它的过程,它的开始、它的结尾。

禅坐的技巧,基本上是要能够长时间地,在近乎无为、省力的状况之下,仍然能够保持高度的清醒,保持着能够观察、能够洞识现象的能力。但是,在修行的过程,难免会遇到一些起伏迭起、一些让人碰撞、特殊的挑战等状况。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采取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就是用比起平常更加倍的意志力,更加倍的认真,进行眼前的禅修。在达到起始的效应之后,再慢慢把刚刚过犹不及的用力、奋进、认真,调整回来。接下来,你能够用绵延、长远,像马拉松一样的力道来持续。

佛经里面对于发奋认真的比喻:一个人头上顶着一缸油,这个人被告知,如果顶上这缸油,有乃至一滴的油滴了出来,旁边的刽子手马上就是手起刀落,把他的头给砍下来。当你在为了保护自己生命的状况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全神贯注在让油不要滴出来。同样地,有的时候,在面对着内心波涛汹湧、妄想纷飞,让自己静坐上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你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用比起平常更加倍的奋斗、更加倍的认真,就好像你的生命全系于一发之间。

确保你把这个加倍的用功,紮实地贴着触感、贴着呼吸,没有间隔、没有松懈;确保你的知觉贴着呼吸、贴着触感,贴着你眼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你可以一边在心里面探索着:还能够有进步的空间吗?还有没有能够更认真的地方?能不能把一部分外放出去,散落在其它地方的精力、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一处来。好像一辈子都没有那么用功过的,这样的奋斗。

这种发奋用功,用意志力、甚至是咬紧牙根的禅修方式,没有办法维持很久、也不适合经常使用。但是你可以尝试维持一段时间,等到身心开始得到好的效应了,可以感觉到刚刚不能够管控的妄想纷飞的状态,开始得到一个程度的收摄、沉淀。在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选择把注意力放到用功的力道上,把这个用功的力道调整回来。把它调整成绵密的,可是不是僵硬、用力的。把多馀的紧绷放下来,缓解那紧迫盯人的压迫感。

你可以选择在用力发奋用功,跟留意你的用力、放松、缓解,这两个极端之间几次地来回,这样能够帮助你了解,现在注意力所使用的力道。然后,像是一个调琴师一样的,让你的琴弦恰到好处,不过度地紧绷、也不过度地松缓,所以能够演奏出悦耳、祥和的声音。但是,在把发奋的精进力调回来之前,先看看,你能够多么认真地贴近呼吸、贴近触感。不松懈、如救头燃地,全心全意就是要扑灭它。你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做得好不好,把所有的力气就是放在「做」。

用这样的用功方式,呼吸的开始一直到结尾都没有空隙、没有间断,所有的心力都贯注在忆持着这样的技巧,忆持着你的呼吸,忆持着眼前、当下的触感。如果感觉到这种压迫感让你会不舒服,提醒自己:这不是平常经常要使用的方法,可以利用眼前这个短暂的时间实验一下,把自己暂时地、很短时间地,推到一个极限,看看你的极限在哪里。看看当你这样贯注心力,如此不分心地用功着,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没什么效果也没关系,做不好也没关系,实验看看。去看看当你把分散的心力集中、收摄起来,变强而有力,所以妄念根本没有机会进来。

任何时候你想要,就把注意力带到「你在用力地注意」那个力气上面。开始来调整,看看能不能够在尽量地放松,可是却不会让警觉力、观察力、清醒,退失掉。好比说,你可以尝试看看把眉头松开来,可以把刚刚咬牙切齿的肌肉松开来,所以,你的上下颚不是紧咬着。一边这样放松着上下颚的肌肉,一边看看你的观察力、你的念力,有没有打折扣。可以尝试着放松脸部的肌肉,尤其是人在很注意一个事情时,眼睛之间或者眼球后面的部分,有没有紧绷着,有没有缓解那些紧绷。

一边缓解、一边留意着,正念和觉知力有没有打折扣。能不能让这些部位很深度地放松,但是内在深处的敏感度,没有因此而变得暗淡。敏感度和觉知力是不需要绷着眉头、咬着牙根才能维持,除非是不得已,有的时候真的是太散乱了,完全被妄想、被烦恼压制着,根本没有办法安定下来,不得已、短暂地,咬紧牙根、绷起全身、皱起眉头,全力以赴地好像自己的生命悬于眼前这一际,那样子的投注、用功。

但是,大部分的时候你可以学习,一样在内在保持着绵密的精进力与念力,放开那些耗费能量的,会磨损机器的多馀的用力。虽然是如此地认真、用功,呼吸是可以舒服、从容的,身体可以像棉花一样,不断在放开压力感。你可以让整个静坐的过程都在寻找这个中道,这个恰到好处的力道。你要怎么样使力、投入、投注力气,同时,能不能够去感觉所投注的力气,它的用力、它的压力感、它的苦迫,所以能够让你昇进到一个更深沉、更不用用力的觉知。

我们的习惯性烦恼是如此地根深柢固,像大树的根一样盘结错综,深入到身心的底部,如果只是用很轻忽的方式、随意的方式,你很难能够看得透你的心,很难能够撼动得了内在习惯的活动方式。所以,不要相信你只是这样子照本宣科,只是这样做着功课,就保证能够进步。不要那么样地掉以轻心。观察着、反省着,这样的力道、这样的用功、这样的投注,还能不能够再更进步,能不能再去开启内在还没有使用的潜力,把潜力贯注在眼前这个功课上。

你想要做的功课,是把所有烦恼的根都挖尽,证得一个没有任何条件能够撼动的解脱跟快乐,这岂是一般泛泛的努力能够达成的。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眼前你端坐在这个地方,观察着你的心、观察着你的呼吸,这个时刻就好好做这个功课。人生没有多少次这样的机会,那么认真、那么笃定地面对自己问题,尝试着去激发过去没有激发起来的潜力。去看透那些一层又层的借口、自我的欺骗。发奋图强吧!

做着这样的练习,你很容易能够看得到,就连注意力都要花力气的。平常我们如此掉以轻心,眼睛随便看、耳朵随便听,心不断对境界在使力、在攀缘,很少觉察得到,实际上这是用力的、是耗费能源的。利用眼前这个机会,去看注意力紧盯着呼吸,贴近着身体的触感,这个紧盯、贴近的本身,就是在用力。尽量精准地去感觉这个用力,感觉到那是一个压迫、一个负担。你越精准、越清楚感觉到这个压迫,就越容易自然地放下那些多馀的压力感,你就越容易明白,只要还有活动,它就有压力。眼睛看东西,心接触境界,那不是一个免费的享受,那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禅定之中,有一种跟平常不太一样的观察力,那观察力是你在省力、安静的时候,如此地敏锐。透过这种交替的练习,很容易去契入更深沉的观察力,那是若有若无的用力,若有若无的意志。就是这种深沉的觉知,就连在你睡梦之中,都还有可能让你是警觉的,在你睡梦之中,都好像有法在提携着,不至于去做那完全昏迷、追着烦恼的事情。去熟悉这种深沉的,几乎是不使力的觉知力,这种深沉、省力的觉知力,帮助你看到那些细微的动作,它能够帮助你反过头来看动作的本身。

(静坐结束)

【回向文】

这样子就满足了

以禅那为乐

决意念住

这样就满足了

心向修行目标

笃定做一个离了家的人

这样子就满足了

心向安适

下决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