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身行

《静坐引导》

2017.02.05 观察身行

朱倍贤 主讲

繁體版


今天来做「观察身行」的练习。

所谓的「身行」,就是「身体的活动」丶「造塑身体感觉的活动」。在修行里面,它是个如此重要的观念,因为可以透过身体的活动,了解什麽叫做「因果」,什麽叫做「业力」。

「因果」的意思是,我们的动机产生,它以动作的方式呈现出来,怎麽样在影响着我们经验的品质。我们的起心动念丶怎麽地用心丶在当下是怎麽样地参与境界,直接会影响着,不管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幸福与灾难。

「身行」简单地讲,就是建造或塑造出身体感觉的那些动作。好比说,我们眼前呼吸的方法丶肌肉的使用,行丶住丶坐丶卧这些姿势之维持与运作,这些活动丶这些用力,它们在塑造出我们当前身体主观的感觉。

在练习开始之前,大家可以先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或者深呼吸,利用这个机会,调整自己的坐姿。

一边伸展运动或深呼吸的同时,一边释放身体内郁闷的感觉,让身体那些平常可能忽略的部位,这个时候都有机会得到好的能量的滋养。

在我们调整坐姿的同时,细微地调整:

端正自己的脊椎;

放松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

调整身体平衡……

这些都是身行。前面的这些活动方式,都在重新塑造出当下身体的触感。

熟悉这个过程,去看到,我们可以透过甚麽样的微调,帮助自己的身体感觉到是舒适的,它是更大程度地允许能量滋养。光是在做这些简单的动作,可能就已经可以感觉得到:血压降低丶身体内在冲动开始缓和下来等具体的感觉。所以,马上就可以知道,眼前身体活动它的雕塑效应。就好像是一个艺术家,不管是操弄着画笔或者是雕琢用的美术刀。眼前你是怎麽样地在调整姿势丶调整呼吸,都在重新塑造出当前身体的感觉。

如果对於身行这个观念不清楚,刚好利用这个机会探索它丶观察它,不用把既定的答案当作是唯一的真理。继续探索甚麽叫身行,甚麽是眼前那个意志在身体呈现的方式。当下身行的调整,不需要复杂的丶过多的丶极度用力的,它可以是微乎其微地丶一点点地调整。甚至光是意念上面的放松,或者是意念上面的一点导引,你就会感觉到身体的安适感,似乎多了一点点;身体的冲动感似乎少了一点点,好像我们的觉知,更乐意於安住在身体里。

再次地简单来讲,要怎麽观察身行:

可以看看你现在呼吸的方式,是怎麽样在雕琢眼前的触感;

去看看眼前使用肌肉的方式丶维持坐姿的方式,是怎麽样在雕塑眼前身体的感觉;

那个正在呼吸中的身体;

正在微调中的身体……

你愈能够精准地掌握到甚麽叫身行,愈能够清楚地看到,身行它的业力丶它产生出来的雕塑效应,就愈能够有效率地去调整你的身行。

要怎麽样调整呼吸这个身行,让呼吸变成是帮助安定的一个动作,而不是会阻碍你安静的动作。这个调整不须要很刻意丶很用力地丶很造作地去调整,而是微乎极微丶一点点,甚至只是一点点意志上的导引:用更安适的呼吸方法丶更省力的呼吸方法呼吸;更没有急迫丶更尽情地受用…一点点的意志丶一点点的调整,速度上一点点的微调。马上丶当下就会看到这个身行,在帮助我们的安静感多了一点点。

如果你发现到,这样的活动方式丶这样的省力方式,有帮助你的定力丶有帮助你的安静丶有帮助你的清醒,那就继续朝着同样的方向努力。

细腻地观察着身体当下的触感,用这个作为你的引导丶用这个作为回馈,所以知道要怎麽样继续做调整。

你那盘据在身体里面的方式丶维系着坐姿的方式,一点点的调整,所以让那些肌肉的使用,都是在帮助你安静丶帮助你清醒。

眼前是怎麽样在参与,是怎麽样在制造出身体的经验来的,继续去探索它;去留意那些细微的动作:

你是怎样把呼吸丶每一口气,从这个地方牵引到那个地方。

那个动作划过水面的时候,所产生出来的波纹。

肌肉里面隐藏的郁闷感丶紧张感,慢慢地被释放的这个动作。

这个动作好像是手掌划过水面,留下波纹的效应,在神经系统里面的回响丶涟漪丶波浪。

身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流动中的触感,它是一个能量网。所以,你的意志的活动,在波动里安抚着这个能量网,小心翼翼地丶用心地。在此专心的意思,不是强迫自己死盯着,而是专心投注於这个工作丶乐於这个工作。乐於去探索什麽是「身行」,乐於去探索身行所产生出来的效果,乐於去探索怎麽样去细致化你的身行丶怎麽去安抚你的身行丶调柔你的身行。所以,让身行雕塑出来的身体,是更舒畅丶更安静丶更轻柔。

吸气丶吐气的时候,它牵引着你的气流的方式,能不能轻柔丶能不能不着急,「轻柔丶不着急」不是要叫你用力地去控制你的呼吸,而是去发觉那些可以省力的「酷势」(台语:角度)丶可以省力的地方。去品味丶去发现,那些可以省力的地方。这种省力是不会让你缺氧的,而是让你内在的冲动感降低,所以你的消耗丶你的新陈代谢的速率会减慢。同时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个缓慢下来的滋味与感觉。

帮助自己看到眼前正在发生的经验,是透过我们的参与而变成这个样子的,是透过我们的身行──呼吸丶肌肉的运用丶内在那些细微的动作雕塑而成的。境界就是这样子的,所谓的境界就是有参与丶有互动。帮助自己看到这个,才不会习惯性地把责任推给境界,而是看到该负起的责任:心是这样在制造痛苦,心是这样在脱离痛苦。

把这个过程丶这样的状况,看得清清楚楚。下定决心,要清楚到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丶压迫,通通都能够透过身行的调整丶身行的放松与身行的安详,瞬间让痛苦产生质变。看起来很剧烈的痛苦丶很僵硬的身体,就是由一丝丝呼吸的动作组合的,就是由一丝丝肌肉的紧跟松组合的。这里面任何一个动作,稍微做调整,痛苦的感觉就不一样,瞬间就被缷力了丶就被泄气了。

佛经里面形容一个学习禅那非常棒的方法,就是「调节身行」。所以,认真地观察丶认真地去实验:透过实地的微调你的身行,去感验它所产生的效应,就在自己的身体里作实验,就在自己的觉知中作实验。

光是能够让自己的呼吸多一点点的滋润丶多一点点安抚,身体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看你呼吸的动作,它所牵引身体不同的部位,牵引不同的部位,所制造出不同的涟漪效应。这个汲取空气丶排除空气的过程,新陈代谢是哪个部分在参与。这些都是身行的探索。

尝试着去体会,身体不同的部位参与着丶吸纳着能量的过程,被能量贯穿丶覆盖丶滋润。听起来好像很难,实际上就算做一点点丶看到一点点就很好。

光是心里面知道,手臂也在参与这个呼吸的过程,手臂里面也有膨胀跟收缩,身体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不要习以为常地呼吸,不要掉以轻心,很认真丶很放怀地把这个工作做好。认真的意思不是要你用力,而是可以很轻柔丶舒畅地,乃至於是高度觉知地,随时在寻找那个可以更省力的空间。若不能够省力,不用勉强,你要大口呼吸丶要加快呼吸的速度,任何时候都是可以的。不是压制自己丶强迫自己,而是随时随地见缝插针,找那个机会看能不能省力一点。那个更轻松丶更省力,能够滋润全身的方法,去探索它,这叫做「探索身心」。

放松宽坦的心境,如果偶而出现干扰丶出现障碍,去看看那个相对应的身行,怎麽样透过调整身心,很有效率地瓦解掉障碍。好比说「坐立不安」的感觉,坐立不安具体的活动,跟藏在肌肉里面蠢蠢欲动,那一股没有释放出来的能量的感觉,能不能觉察得到那个细腻的地方,调节它丶瓦解它。

在宁静中丶轻松中,最容易清楚地看到身行。清楚地看到身行,学习更加精准地调整你的身行,又能再帮助你的安静跟放松。这叫「止观双运」。

呼吸里面隐约感觉到滞碍的感觉,过度造作的感觉,留意那个身行,怎麽样调整那个身行,瓦解这些感觉。如果在呼吸的过程,感觉到舒畅丶省力,观察这是身行的效应,怎麽样去维持它,怎麽样使它更精致化。

吸气时,练习身行祥和;

吐气时,练习身行祥和。

吸气时,练习令身行宁静;

吐气时,练习令身行宁静。

去探索什麽叫「宁静」,什麽叫「祥和的身行」?这没有单一的丶绝对的答案,必须要你在实际的个人经验中去品味的。

吸气时,安抚身体内在的冲动;

吐气时,安抚身体内在的冲动。

长时间不被冲动感压制的身体;

长时间不被冲动感驱迫的身体。

那个没有被冲动感逼迫的感觉;没有被忙碌的内在活动逼迫的感觉。

没有被逼迫的感觉,身体内在舒坦丶打开来丶放松。

正在靠近宁静的快乐;

正在靠近远离的快乐。

(静坐结束)


【回向文】

於过去无忧,

未来不欣乐,

现在随所得,

正智系念持。

【丽霞打字丶1校,学文2校,明坤丶涌智丶美利3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