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欲贪的观察与调伏

《静坐引导》

2017.10.15 有关欲贪的观察与调伏

朱倍贤 主讲

繁體版


开始静坐之前,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利用这个机会活络身体内在的循环,把觉知跟触感贴近,让身体充遍着呼吸跟觉知,以及呼吸所带来的能量跟觉知所带来的能量。

花一些时间去感觉一下,骨骼端正的坐姿所带来的稳定感,一旦把这个身体的支架稳定地架构起来,肌肉的部分就很放松地搁置在上面。让地心引力是帮助你,而不是造成你的阻碍,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使得你的骨架感觉更加地稳定,向下沉淀的作用帮助你更省力。

去看看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有没有在浪费力气跟地心引力抵抗,调整坐姿,所以地心引力是帮助你的体重,从中间丶从下面沉淀。因为身体没有前倾後倒丶左右偏斜,所以你不用多耗费力气跟地心引力打斗,以支撑起自己的坐姿。

这里面是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作法,所以不用感觉有压力,觉得自己总是做得不够完美。要知道禅修就是一个过程,光是趋向那个目标,你已经在用功了,光是在探索着怎麽样的坐姿骨架是端正的,怎麽样的坐姿身体更容易沉淀,这个探索的过程已经是一种身念住了。

将禅修的主轴练习到滚瓜烂熟,所以你的注意力一放到这个禅修的主题,马上就能够分辨出清楚的方向感,哪个方向是躁乱丶烦乱丶耗力的;哪个方向是脱离开躁乱的丶是帮助你省力的。当你朝向脱离躁乱丶省力的方向,就算只是小小步地走,你也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在触感的层次上,苦正在脱落丶压迫感正在脱落丶心正在安静下来。

在佛教圈里,好些人都在讨论「顿悟」跟「渐悟」的问题,修行到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是瞬间开悟的模式。在原始佛法的解脱系统里,佛陀讲到解脱,指的是心理行为这个层次上的彻底改变,所以是循序渐进的。这个循序渐进的「渐修」,有很重要的意涵在里面,是什麽样的意涵?

我们的心要摆脱贪欲对它的影响,好大的程度上就像是要戒掉一个瘾头一样。那种习惯性,好比说从赌博丶从毒品丶从某一种活动模式,得到舒压丶得到快感。身心是如此高度地依赖这样的模式,所以,如果不重覆这个模式时,就会有很强烈的苦闷丶烦躁丶不舒服。

要戒除这样的瘾头所经历的过程,有一个很重要丶必修的,就是必须要好一段时间,刻意去革除丶不去碰这个瘾头。触碰这个瘾头,好比说你是透过酒精来舒压,对这样的模式高度依赖,每一次你都跟自己讲,「这是我最後一次了,接下来要好好地修行」。但是,你只要允许自己再利用喝酒的方法来解除压力,你就在强化着这个模式,强化着这个惯性。你就是让这部分的人格性,在你内心发出更大的声音,有更高的主导性。

你长时间培养起来的各式各样的瘾头,各式各样的取乐模式,各式各样缓解压力的模式,在你的心里面都有它们独特的个性,都像是一个个别的人格性一样。它们有合理化行为的一套说辞,当它抱怨很大声,当它很大声地主导着你内心,常常会压制性地丶半强迫性地,把内心其它的声音丶成员一起拖下水。

要对治这样的瘾头丶这样的上瘾模式,一定要经过「远离」这个层次的训练。这个远离的过程,包含了去寻找一个暂时的丶比较高明的丶比较无害的舒压方法,获得满足感的方法。所以,你不是一直回过头来靠酒精来达到暂时舒压的效果。当你能够越长时间地不再去强化喝酒的习惯性,这个喝酒的人格性将慢慢被饿死丶被扼杀。

行为模式就是业力,你不去重覆它,然後又有机会能够开发出取代它的行为模式,你就越有能力回过头来去检视,原先你所依赖的这个模式:它的过患是什麽丶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什麽丶它的压迫有多大?那种被酒精引领着生活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那是一个如此强大的瘾头,所以就自我合理,说那里面有多大的乐趣。实际上,当你的心安静下来,或者你的心现在是得到饱足的时候,回过头来看,会发现被酒精主导着的生活,是很无可奈何丶有很大的压迫感。

要改变这些行为模式,不管是对酒的上瘾丶对毒品的上瘾,乃至於对欲贪丶渴贪的上瘾,都必须要经过远离这样的阶段。一个程度丶一个时间,不再去强化丶重覆这样的行为,这个瘾头就会弱化了。所以,在这个程度上,佛法的修行是渐修的。

很多後代的佛教徒看不起这样的修行方法,说这是小乘,小乘的人就只是靠远离丶靠避开丶靠压抑,做这样批评的人,是不了解心理行为模式的基本原理。若真的要改变瘾头,改变行为模式,靠顿悟的那一套,去观空丶观无相,那个空跟无相讲得头头是道的人,在面对自己瘾头的力量时,是无力的。他只能用冠冕堂皇的说词~反正这个瘾头是空性的,我观它的生灭就好。对於很多自命是大乘的修行人,他们的修行就是这样子而已,但是这个以佛陀的标准来讲是不够的。

不是将瘾头丶将不好的习惯看成是空性就没事了,它一样在制约着丶在主宰着你的生活。你接下来的投生方向丶生命取向,就是由这些力量非常强力地决定着。而这些瘾头的习惯性如此根深蒂固,它能够那麽短时间内带来快感,所以一般人的心里面,有好大的程度丶好多的时间,都是花在要怎麽样准备下一次的高潮丶下一次的快感;在筹划着要如何能够负担得起,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毒品,能够不断地重新丶重覆地去复制这样子的快感。

佛陀的修行,有好大的部分光是能够坚持着长时间的正知正念,依远离丶依离欲丶依灭,这样子来面对瘾头,好比说欲贪,就能够在根本上转变欲贪。这绝对不是小乘的修法而已,这绝对不是一个暂时性丶压抑的修法。你若能够长时间地丶一致地丶坚定地不跟五盖相处,不跟贪欲相处,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准备好,永久地跟这些状况隔离。所以,不要在乎别人讲这种渐修的方法是小乘,要相信这是唯一改变行为模式的方法。解脱不仅是认知上的改变,而是行为模式上的问题。

你还有没有瘾头?这瘾头里面,有没有东西还会吸引你丶拉着你丶会撼动你的,这是佛法处理的部分。因为处理的不仅是认知的问题,所以光是改变认知,光是所谓的顿悟,那是不够的。一定是透过行为模式上的远离,透过行为模式去观知,心要如何抽离开这样的状况,练习抽离开这样的状况,你才能够斧底抽薪,将这个瘾头的根源截断。所以不管别人怎麽说,我们就是坚持使用这个看起来好像是愚笨的方法,实际上,当你受益的时候,你自然会晓得,这个才是稳当的离苦之路。

那要怎麽做呢?好比说,一发现自己很大的瘾头,是在五盖之中游乐,在五盖之中巡回着,在欲贪丶在瞋恚丶在散乱丶在昏沉丶在疑惑犹豫不决,这些心境里面,做为「你是谁」,这些故事情节主要的滋养物。那麽你可以下定决心:「我可以半天的时间,可以两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在一个禅坐,好比说一个小时里面,完全不跟五盖交涉」。当你这样做,你就在改变你的习惯,你能够越高度一致地隔离,不再去重覆这些瘾头,在隔离的时间里面,去开发出隔离得到的喜乐,叫做远离乐;去开发出替代瘾头所带来的快感的另外一种快乐的模式~禅那的模式。

从知足之中得到快乐,从向着佛法那种扎实的勤奋所得到的快乐,从有坚定的信心得到的快乐,从高度的宁静之中得到的快乐,然後,用这些快乐取代原本几乎是神经质的,占领了你整个内心资源的那种取乐的模式。这就是为什麽,佛经里面有很多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的修行方法就是:从早到晚坚定不移,让心不要参与到贪欲里面。再重覆一次,有很多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的修行方法就是:从早到晚坚定不移丶正知正念,确保心不参与到贪欲里面。

这样听起来,被很多人诟病的笨方法丶小乘的方法,实际上你真的去做,就会发现那才是有能力改变行为模式的手段。原始经典里面,没有刻意去分禅那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搁置五盖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因为当你搁置五盖,且努力丶坚持丶不动摇地去做,是会通达出世间利益的,它可以不仅是世间的努力。

所以,不要小看眼前静坐这种隔绝的手段,光是你在这个地方能够坚持,三分钟的时间不跟欲贪打交道丶不跟烦恼打交道,高度警觉地确保心不钻到那样的境界,不被那样的世界吸引。一发现心起了一念跟欲贪有关的念头丶跟五盖有关的念头,不犹豫地截断它,抽离出来。

若发现一百次你的心跟欲贪打交道,那就一百次用各种方式将心抽离开,改变对欲贪的认知,看到它的过患与不净,或者是提升当下的饱足感丶喜乐感与安静感,所以你的身体不会感到匮乏,需要去欲贪里面找食物。或者是练习在内心抛弃掉这些东西,如何越来越省力丶越快速丶越有效率地隔绝这些境界,让心想都不想,让那个领域的东西没有一丝一毫会唤起你的好奇心与兴奋感。任何有产生好奇心与兴奋感的地方,针对着那个地方火力全开地修行,就是要做到,那一个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东西,会让你产生出喜贪来。

所以,不要小看了隔绝的方法丶远离的方法,起码在静坐的这个时间里高度警觉,确保心不跟要断除的瘾头相应。如果想要戒烟,就利用这个时间细腻地观察,吸烟这个模式有没有触动你的心弦,能不能在眼前的这个时间充分地饱足,完全不被烟的欲望所牵动。然後,准备着让这样的模式,能够在你起座之後继续延续着。若能够在眼前做得到不被这个瘾头动摇,你很有可能能够再复制这样的经验,并拉长这样的时间,坚持久了,你才能够有信心知道,自己真的可以不用依赖那些瘾头;你才会真的相信,从安静里面能够开发出多麽不可思议,让你自己不敢相信的力量。

你是有能力能够在身心中跟这些强大的冲动感做搏斗的,刚开始搏斗的时候,你可能被打得遍体鳞伤,充满了挫折感,但是越挫越勇,每一次这个盖障丶这个瘾头产生,你都是满心欢喜的,「又是我练武功的机会了!我每一次练武功,打起架来效果就是不一样」。

再怎麽羸弱的人,打上上百次丶上千次的架,身手就是会越来越灵巧。对方的攻术丶招数丶所耍的花招,就是那几套而已,你再怎麽笨,不断地跟他搏斗,你就能够摸清对方的招数。你就会知道五盖会耍的那些花招,是怎麽样盘据你的心,是怎麽样绑架你的呼吸;它是怎麽样在你身体制造出匮乏感来,逼得你好像非得把注意力放到哪个地方去,可是,那些花招就是这样子而已。你每一次跟它搏斗,不要害怕,就是看清楚它丶摸清它的力道和招数,而且,不只要打败它,还要用越来越省力的方式打败它,要用越来快速的时间解决它。

就用这种所谓的小乘的笨方法,你就会触碰得到内心烦恼的最根本之处,你可以一辈子不懂得「空」丶「无相」这些玄深的大道理,但是你会确知,你的解脱是真实的。

全方位地准备,让自己有能力摆脱瘾头,让呼吸是舒畅的丶是有满足感的,让身心充分地汲取知足的快乐丶安静的快乐,所以它没有匮乏感。让它根本没有必要去怀念丶去筹划,另外一个复杂的汲取快乐的手段。如果心真的要想事情,它都是在注意瘾头的过患,在脱离开瘾头的解脱,它的好处丶它的清新丶它的轻松与省力。

在念头上,让自己准备好不被欲贪吸引,身体上丶呼吸上,能够照顾到的每一个层次,就连肌肉都是在放松之中,舒适的丶饱足的,在肌肉之中,你无法发现到一丝一毫对欲贪丶对瘾头的怀念,想要去追求欲贪的渴望,一丝一毫都察觉不到。你的身心是从头到脚,每一个部分都被照顾的,是饱足的丶是安静的。

高度警觉地保持这样的状况,若有一秒钟的时间被打断,被你爱乐的丶上瘾的东西吸引,马上截断它。改变你的念头和认知,改变你面对呼吸的方法,改变你觉知身体的方法,更刻意地放松自己,更刻意地检查身体因为饥渴感而产生的紧绷。全方位地让身心从上到下,被这个无法穿透的保护网保护着,它是一个不被吸引力所吸引的状态。

不断地锻炼和净化满足的滋味丶知足的滋味,让它变得越来越纯净丶越来越稳定,所以你被饥渴感打断越来越少,有越来越长丶越延续的时间,是知足的丶是不被亢奋感所挑起的。这需要你专注丶小心谨慎丶认真地保护着丶保任着。

这就是为什麽我们强调,专注力不是锁在一点的,而是照顾着整个身心,只有这种开放性的觉知,你才能够如此地用心。确保身心是倾向於安静,维持着这样的满足感,对於有可能产生的欲贪,像是盯着猎物的猫一样,警觉丶警惕,老鼠还没有探出头,你已经准备好要跳上去丶扑杀它。

不要以为这样的方法只是压抑丶只是小乘,你这样做,出世间的道路自然而然就会开启,你会发现这样的修行,它的世间跟出世间之间的界线,不是绝对的丶不是清楚的,而是浑然一体的。

(静坐结束)

【回向文】

愚人不明了

人生终归死

彼等若明了

诤论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