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認識蒙特梭利教育





一、蒙特梭利教學五大領域   

   傳統幼教的內容大多是教師教唱歌、說故事、玩遊戲。蒙特梭利教學則基於「幼兒有自我教育的天賦」以及「智能可以改變」的發現,因此其教學內容,不但以豐富的教材、教具為媒介,更強調幼兒自發性的自我學習、自我成長。

   蒙特梭利的教學內容,以教具的種類來區分,可大致分為五大領域,即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自然人文教育。五大領域的教學,大多透過教具的正確示範,讓兒童親手操作。兒童在重複的練習中與啟導員的協助下,獨自經驗整個學習歷程,建構其心智。


  1. 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練習,包括基本動作、生活禮儀、照顧自己、照顧環境。主要在訓練幼兒肢體動作的協調能力,使其適應環境,奠定獨立生活的基礎;並藉此培養兒童的耐心與注意力,以及互助、愛物的好習性。

  2.  感官教育
    人類的智力建構需由感官著手,進而產生認知,成為智慧。由於感官教育是智能建構的最基礎教育,因此蒙特梭利根據幼兒的感官發展,設計了一套感官教育。其直接目的是培養幼兒敏銳的感官;間接目的則在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判斷的習性和能力。

  3. 數學教育
    一般人視數學為困難學科,大都畏懼其「抽象」特質。因此,蒙特梭利主張數學教育應從感官訓練著手,養成觀察、分析的能力,以及專心和秩序的習性後,再藉著 數學教具和教學活動,自然循序地將抽象的符號,透過教具的重複操作,讓幼兒輕鬆地獲得數和量的概念,再進入四則運算中,自然地養成「不怕數學、喜歡數學」 的推理習性。

  4. 語文教育
    0~6歲是幼兒語言的敏感期。此時,成人若能以清晰、正確的發音予以協助,擴充他的詞彙領域,幼兒即能爆發良好的語言能力。因此,蒙特梭利教師先以正確的發音,訓練幼兒的聽覺,使孩子能精確的掌握發音,再藉著無所不在的隨機教學,增強語言能力。
    幼兒的書寫敏感期雖遲至五歲以後才爆發出來,但經由蒙特梭利的日常生活訓練(手眼協調能力)和感官練習(聽覺、觸覺、視覺的精進),幼兒已具有讀、寫的預備基礎,再加上蒙特梭利獨特的語言教具——幾何嵌圖板、砂字字母板、圖字卡的操作,幼兒即能自然習得書寫和閱讀的能力。

  5. 自然人文教育
    前四類教育內容著眼於幼兒心智的建構、品格的養成;而自然人文教育則立足於人類的大環境,目的在培養幼兒的世界觀、宇宙觀,以適應社會環境,進而能快樂的生活。
    自然人文教育的內容包括自然教育、史地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等。其中囊括了動、植物學、天文學、地質學、歷史、音樂、美勞等與人類生存環境有關的人、 地、事、物等各種知識。這些教具的製作,大多是蒙特梭利教師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人文環境而設計的,具有強烈的本土化色彩。




      

二、蒙特梭利教學十大特點

   蒙特梭利以科學觀察、驗證的精神發現了兒童成長的自然法則——即兒童具有自我學習,使自己趨於完美的潛能。蒙特梭利依循此一發現,提出了嶄新的教學理念。由於她以非傳統的全新態度來看待兒童,因此具有別於傳統教學的十大特點:

  1. 以兒童為中心
    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個體,有如毛毛蟲和蝴蝶在型態上是不一樣的。

  2. 不「教」的教育
     六歲以前的幼兒還沒有認知、辨異的能力,不適合說教的教育。因此蒙特梭利教學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教學,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再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的主動學習,自我教育。

  3. 把握兒童的敏感期
     0~6歲的幼兒隨著成長,會出現特定的喜好傾向,若在此敏感期學習該特性,即可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蒙特梭利教學特別強調此一特性,掌握兒童最佳的學習良機。

  4. 教師扮演協助、啟導的角色
    教師的工作是觀察兒童的內心需要,為他們設計環境,並示範教具的操作,再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供適時的引導。這種不教的教育能使師生關係和諧,兒童自然能愉快學習。

  5. 重智慧和品格的養成
    幼兒教育的本質與意義是在幫助幼兒的生命完美成長。因此蒙特梭利極力主張幼兒教育的目的並不是為入小學做準備,而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終身學習的好習性。

  6. 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
     蒙特梭利教學沒有課表,不劃分上、下課時間,讓兒童循著內在的需求,自由地專心工作。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的「專心時刻」如果被打斷,會養成虎頭蛇尾的草率習性。反之,這種經重複練習而延長工作的時間,則能培養孩子重要的好習性—專心和耐力。

  7. 混齡教學
    不同年齡的兒童會彼此模仿、互相學習,並可養成兄友弟恭、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 豐富的教材與教具
    種類近四百種的教具是蒙特梭利教學的一大特色。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教」具,而是兒童工作的材料,主要在誘發兒童由淺入深的自我重複操作,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9. 摒除獎懲制度
    蒙特梭利經長期的觀察,發現兒童對獎懲並不在乎。傳統的獎懲制度是成人主控兒童的一種手段;蒙特梭利教學則尊重兒童的選擇,讓兒童有自動自發的學習意願與需求。

  10. 教學成果常以爆發的力量呈現
    蒙特梭利教學以循序漸進的自我教育方式訓練兒童,因此短期間內不易察覺學習成果,但卻常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內在心智的成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