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的子女上網,是否到了成癮的程度?
當事人多為青少年和年輕成人,但三、四、五十歲以上的成年人亦不少,或因逃避現實,或是單純迷戀上網內容,長期下來慢慢地缺乏社會溝通和正向人際交流機會,當事人不但將網路世界佔據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有人甚至完全當做生活重心,脫離真正的現實。 | ![]() 父母對網路正確的認知,足夠的耐心和紀律,注重孩子內心感受,安排孩子的正當活動,以及培養孩子廣泛興趣等,可以減少青少年網路成癮的機會 網路成癮類型主要分為下列六種
1.網路遊戲成癮:當事人將時間、精力、金錢等花費在網路遊戲上(加入會員以及購買遊戲點數),此類個案以年輕男性居多。
2.網路關係成癮:當事人會長時間以電子郵件 (e-mail) 或 Twitter, Facebook, LINE, MSN 等平台,或用即時聊天室和其他人交流,將網路上的朋友看的比現實生活中的家人朋友還重要。
3.網路色情成癮:沉緬於觀看、下載或是交換色情作品,包括文字圖片影片等,或是以網路從事色情聊天或交友。
4.資訊收集成癮:無法控制地從網路上收集資訊的行為,比如有人瘋狂的從網路上收集圖片、影片、文件等等,很多資料對現實生活並無多大用處,如果超過一般個人嗜好興趣的程度,而影響到日常生活,困擾就產生了。
5.電腦成癮:此類患者對電腦知識或操作程序特別有興趣,鑽研沉溺於電腦程式編寫,迷戀網路技術,其中包括駭客行為,熱衷自建和發布個人主頁或網站。
6.其他強迫行為:明知沒有必要,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花許多時間參與網路上的許多活動,諸如隨意瀏覽、鍵入某些關鍵字、觀看影片、網路聊天、bbs留言、購物、拍賣等等,除工作外,幾乎大部分日常生活皆以網遊度過。 許多成癮者多是以上幾種的合併。 意志陷入上網行為而無法掌控,是屬於強迫狀態的心理行為;不上網而有空虛無聊浮躁不穩定等等的感覺,是屬於非典型憂鬱或分離焦慮的概念。 程度不同、類型不同的成癮者,症狀也不同,身心所受的困擾程度也有差異。 目前許多電信業者都有可配合家長的網路限制方案,可以規範子女在家中使用網路的時段或內容,可視情況需要向電信業者洽詢。但是必須有配套措施 ,例如良好規律的作息、有益身心的娛樂等。 | 網路成癮有哪些症狀 ?
1.精神依賴症狀
當事人沉迷網上活動如收發信件、留言、談話或遊戲等,對自己現實生活興趣缺乏,或對現實生活不復原來的熱情或滿足。當初爲好奇而上網,後來沉迷而不能自拔,於是經常想到要使用網路,沒有網路時就會空虛、無聊甚至焦躁;而在漫漫長時間上網後,對生活應該負起的責任感逐漸消失,新聞報導裡常見有年輕父母因為上網而疏忽對年幼子女的照顧,進而造成不幸的事件;且因過度使用體力腦力之故,精神狀態常常會變的欲振乏力、情緒消沉或是易怒煩躁、昏昏欲睡、搖搖欲墜。心身反應甚至有產生肌肉痠痛、胸悶、食慾不振、雙手顫抖等身體不適的症狀。
2.身理心理症狀
因用眼用腦過度等原因,常常可見視力衰退、手腕手臂肌腱炎、緊張性頭痛、肩頸痠痛等。這些都是網路成癮者常見的身體不適。追究原因,是因為過度使用腦力,中樞神經在長時間耗能的情況下,使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腎上腺素分泌過多,血壓增高。日復一日長期下來,這些變化會引起一系列更大的身體破壞,主要是免疫下降、自律神經失調等,當事人經常有頭暈、消化不良、緊張性頭痛等等精神官能症的表現,甚至嚴重到引起心血管疾病等。 且因長時間上網、缺乏運動、固定姿勢維持過久、血液循環不良,特別是引起下肢靜脈栓塞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易引起肺臟梗塞、呼吸衰竭,引起生命危險。
當事人除了心理性格上表現出封閉、思考緩慢、焦慮、抑鬱、或易怒等不穩定情緒;若是身體健康品質產生變化,綜合心理、生理的不穩定,發展到極致則很可能因腦血管 (中風) 或心血管因素 (心臟麻痺) 而忽然死亡。
![]() 長時間上網,除了虛擲光陰,如果健康狀況變差,只有徒增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