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可吸收大自然氣,並予記憶、調整、擴大、發射,改變身體與環境的氣場。鎮宅、招財、聚財、祈福、除障、增智慧、結人緣、去病、靈修、供佛。
水晶的英文名稱為Rock-crystal,是根據希臘文Krystallos演變而來的,其含義為"潔白的冰",形象地刻畫了水晶清亮、透徹的外觀。水晶在中國古代稱為「水精」,最近寶石界已將其列入寶石類。事實上其為二氧化矽的六方晶系、非均體的一種礦物質,折射率1.544至1.533,雙折射率為0.008,硬度6.5至7.5,比重2.064至2.68,色散0.013,貝殼狀斷口,具有壓電性。純淨的水晶為無色透明體,但由於其經常含有雜質和各種微量元素,呈現出各種顏色。
水晶必須在高溫攝氏550-600℃間,大氣壓力2-3倍的情形之下才能形成,而且水晶成長的速度很慢。以淳貿公司在前廳所展示出來的一座大水晶簇為例,這是在美國阿肯色州(Arkansas, USA)所出產的,從底部到頂端,約十來公分長,直徑不過二、三公分,而科學家以同位素放射比對來估算當地的地質年齡,就約在「四億年」左右。長得有夠慢的!再加上經常遇見地震啦,洪水啦,甚至打雷等等的天災人禍,能倖存下來實在不容易,所以如果朋友們有幸擁有一顆天然水晶,請好好珍惜他,那是大自然得來不易的寶藏哦!
正常的水晶在生長時,多可以發現和柱形尖端軸線平行的生長紋(Growth Lines)。由於在地底、岩洞中的生長空間多狹窄,尤其在遇到地震時,或地殼變動時,甚至容易遭到其他礦石的擠壓,常常會壓迫產生不同的「晶面」。還有,當水晶還是在液態狀的時候,常常也會包覆著其他的礦石、泥灰一起結晶成長,如金紅石(稍後變成髮晶)、火山泥灰(稍後變成幻影水晶)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自然的一部份」,請不要視為「瑕疵」。
我們知道地球為一巨大磁場;且經科學證明,人為一種電磁生物。因此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都會受到地磁的影響,這是「環境能量」學說的理論基礎。其中,水晶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常聽說『入門左手邊要擺一些有生命力的物品,如盆栽、水晶等』,這都是以環境能量為出發點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