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中港交流的語文溝通技巧
舉辦日期:2015年7月及以後
講時:共12講,每講兩小時;或8講,每講三小時;即共24小時,可每周一次或兩次。
課程簡介:隨著中港交流的日趨頻繁,凸顯的不光是普通話跟廣東話的差異問題,更帶出了文化和利益考慮的分歧問題。本課程從實際的例子出發,系統地闡述和分析問題之所在,並提供有效的溝通方法給學員參考。上課期間,歡迎學員把自己經曆的個案提出來討論。
課程內容:課程會包括由主講者牽頭研發的中國語文(含普通話)自學竅門的全面介紹、錄影個案的深入分析、說話和處事做人的訓練等。課程會就港人在跟國內人打招呼、拉關系、談生意、議合作、建立友好及親密關系,以致在國內碰到的服務不到位、肢體碰撞、官腔推搪、語言挑釁、被偷被搶等情況下所需用的語言溝通技巧逐一詳細分析。同時,它並會分析不同層次、不同行業、不同城市(主要是珠三角城市和北京)、不同年齡的人(例如官員、服務員、大學生、教授)的不同心態,最後並以闡述如何循法律途徑解決金錢糾葛、感情糾紛、勞資爭議、鄰里矛盾、溝通誤會等重大爭議問題作為總結。
主講者:楊耀邦,香港土生土長的巴黎大學經濟學博士,退休前是大學企管專業的教授、系主任、院長。他曾在香港中資機構、外資及港資企業工作多年,並一度在法國科學院比較法學研究所工作和任法國對華商務顧問。他擁有多個專業資格,在香港、深圳、北京創過業。
對象:所有對中港交流有興趣的人,特別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要面對兩地溝通中出現問題的人,這包括中國語文及通識科老師、大學生、中學領袖生、家長、企業老板、導遊、國內公關員、國內定居港人等。
課程名稱:香港、中國和世界政治經濟學通識
舉辦日期:2015年7月及以後
講時:共12講,每講兩小時;或8講,每講三小時;即共24小時,可每周一次或兩次。
課程簡介:回歸後的香港碰到很多嚴峻問題,在跌跌撞撞中前進。目前,它正加快步伐邁向民主社會,所以這方面的高層次理論就很有需要。特別是在新高中課程里面,有很多主題都跟政治經濟學有關;而掌握了這門學問,有助整個社會達成後殖民地香港發展的共識。實際上,政治經濟學是西方世界政治共識的基礎,相等於“政治研究學”,法國歷任總統、總理很多都是學或教這個專業出身。習主席也在半年前召見這方面的多位專家,肯定這門學問的重要性。
課程內容:課程從上世紀60年代香港的民主運動說起,覆蓋新高中課程里面香港、中國、世界、環保、公共衛生等主題,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參考國際性權威機構(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的理論框架,探索在民生和政治方面的各項可行政策(包括教育、住房、醫療、交通、旅遊、商業、科技發展、出入境管制、人口政策、治安、環保、公共衛生、出版言論等)。上課期間,歡迎學員從多角度去討論香港問題,並以建設性意見作為總結。
主講者:楊耀邦,香港土生土長的巴黎大學經濟學博士,退休前是大學企管專業的教授、系主任、院長。他曾在香港中資機構、外資及港資企業工作多年,並一度在法國科學院比較法學研究所工作和任法國對華商務顧問。他擁有多個專業資格,在香港、深圳、北京創過業。
對象:所有關心香港前景的人,特別是政界、商界、學術界人士和政府公務員;也歡迎通識科老師、學生、家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