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usalem; 耶路撒冷

4/1/12 Sermon by Rev. Moses Ka-Un Li

耶路撒冷 馬可福音十一章1-11節

今天是棕樹節紀念耶穌騎驢子進入耶路撒冷,然後從明天拜一開始整個禮拜是受難週,到下禮拜的今天七日的頭一日就是復活節。短短一個多禮拜基督教裡最重要的三個節慶:棕樹節、受難週及復活節都來了!基督教節日中雖然聖誕節小孩最喜歡,因為熱鬧;但是基督教所有節慶的最高峰是復活節!因為保羅先生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I Cor 15:14, 17)所以基督教裡最重要的節日就是復活節!下禮拜復活節,咱教會兒童主日學要表演一齣從耶穌受難到復活的話劇,請大家期待。

今天是棕樹節,很多教會都會插棕櫚樹枝,為什麼?因為這麼重要的三個節目是從耶穌進耶路撒冷城開始,最後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下結束。而棕樹枝即是當年被放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歡迎咱的 主,所以插棕櫚樹枝藉以紀念耶穌入耶路撒冷。

兩千多年前在耶路撒冷發生了一件轟動了整個巴勒斯坦的事:就是在猶太人過逾越節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耶穌,他跟門徒要去耶路撒冷過節。大概一個星期以前,耶穌在伯大利行了一個大神蹟,就是叫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復活。(Jn 11:38-44)因為當時有很多人目睹這事,所以就在耶路撒冷城內為他作見證。這一天當耶穌騎著小驢駒跟十二個門徒進城的時候,眾人都出來,拿著棕櫚樹枝,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撒那,奉 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眾人要擁他為彌賽亞、為王。但猶太人的祭司長和宗教領袖就在羅馬官長面前,控告他煽動羣中作亂;把他在安息日的前一日釘死在十字架上,並在十字架上寫上「猶太人的王」幾個字。全城人對這個事件的想法都很混亂;但三日之後,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轟動了當時的整個羅馬帝國,直影響到今天。

當咱讀今天的經文時,想像你就是那兩位學生被主差遣去解那隻被綁在路邊的驢仔;想像你也在群眾中沿路將衣服及樹枝舖在耶路撒冷的街道,然後對咱的 主喊叫:「和撒那!和撒那!」

你對這段故事有什麼想法、感觸或驚惶?你對沿路喊叫:「和撒那!和撒那!」的群眾,及圍繞在耶穌身邊接受群眾沿路喊叫的學生,心中有什麼感覺?若是你是耶路撒冷聖殿裡的宗教、政治領袖,當有人說:“拿撒勒人耶穌騎著驢子從城門口正在向聖殿的方向前進,沿路百姓夾道歡迎喊叫,聲音響徹雲霄!」你會不會害怕?

馬可記載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好幾遍,但是這次耶穌叫學生準備,他要騎驢子像打勝戰的君王從凱旋門進入,接受沿路的百姓歡迎。

要害耶穌的計謀不是從這時才開始,早在加利利傳道時就有人要謀害他,(Mk 3:1-6)接著下來有三遍耶穌預言他的受害死及復活。(Mk 8:31,9:31,10:33-34)馬可福音總共十六章,作者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載他進入耶路撒冷的故事。(Ch. 11-16)這本福音書寫作的時間大概在羅馬毀壞耶路撒冷城時(70 CE),所以你能想像當時的讀者讀到這段受難週的故事時,他們心中正淌著血!為什麼馬可需要用1/3的篇幅描寫耶穌的受難、被審判、釘十架‧‧‧等這些故事呢?他就是要他的讀者知道:耶穌也會認同猶太人的受苦、聖殿被毀滅的心情,他在跟他們一齊受苦!當耶穌最後在十字架喊叫時,這不是他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咱來看馬可怎樣描述這一段:

“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申初的時候,耶穌大聲喊著說: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繙出來就是: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旁邊站著的人,有的聽見就說:看哪,他叫以利亞呢!有一個人跑去,把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不來把他取下。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Mk 15:33-37)這句話,馬可的讀者在讀它時最能體會!但這不是耶穌的最後一句話,耶穌的最後一句話是祂復活後對抹大拉ê馬利亞及雅各ê老母馬利亞所講的:“不要害怕!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Mt 28:10)咱再來回想耶穌最後一個禮拜所行過的路:

禮拜天:Palm Sunday他騎驢入聖城。(Mk 11:1-11)

禮拜一:他清氣聖殿、推倒兌換銀錢的桌子。(Mk 11:12-19)

禮拜二:他教示人並指責經學士及宗教領袖與他們發生衝突,且做末世預言。

禮拜三:一位不知名的婦女將值300銀幣的真哪噠香膏,倒在耶穌頭上,出賣耶穌的猶大卻:“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學生)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耶穌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所作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Mk 14:4-8)

禮拜四:最後晚餐後,佇克西馬尼的園裡耶穌被捕,學生逃亡。耶穌佇議會受審判,彼得三次不認主。(Mk 14:12-72)

禮拜五:彼拉多審問耶穌,耶穌被兵丁恥笑及受鞭打,在下午三點前釘在十字架上。因流血過多而死,並在黃昏前埋葬。(Mk 15:1-47)

禮拜六:猶太人安息日(沒有任何行動)。

禮拜天:那日耶穌復活。最後馬可用兩個不同的結語:一個是長的(Mk 16:9-20)、一個是短的。(Mk 16:9)

回想最後一個禮拜佇耶路撒冷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你能說這不是基督教裡最最重要的節期嗎?這一切的節目都是從今天 ─ 棕樹節開始拉起序幕!

馬可福音的讀者裡有一些人當天就是在群眾中喊叫:“和撒那!和撒那!”的人。「和撒那」的意思是:「救我吧!救我吧!」這些讀者必定與馬可福音的作者一樣,對耶穌騎著一匹小驢駒而不是一匹戰馬進入耶路撒冷,覺得很奇怪!百姓既然都喊出:“救我吧!救我吧!」耶穌你為何不好好利用這次機會起來領導群眾,打倒羅馬的政府呢?耶穌不這樣做的原因是:耶穌自己要來犧牲,而不是要用刀劍讓別人替他犧牲。他是上帝疼的奴僕、和平的使者,他背負人類最深的敵意及怨恨;透過自己犧牲轉化這些仇恨及敵意,使人成為上帝施捨慈悲及眷顧的對象。

“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以色列的王基督,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叫我們看見,就信了。”(Mk 15:31b) 這句祭司頭及經學士看見耶穌死了所啼笑他的話,不正說明他來世間的目的嗎?

結論

這一週的棕樹節、受難節、復活節都發生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Jerusalem)的意思是“建立佇和平頂”。Jerusalem 的字根salem,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完全、健康、和諧。耶穌來到世間的任務就是建立一個“上帝拯救全人類的基石”,在這個基石上:人與上帝的關係恢復健康,然後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世間的關係也要恢復了和諧及健康,那時就是到了所謂「完全」的地步。中國人也有如此一說 ─「世界大同」,大概就是這個境界吧!請問你能在這次受難週時體會到這個完全的地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