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th in the Resurrection; 復活的信仰

4/24/11 Easter Sermon by Rev. Moses Ka-Un Li

復活的信息 I Cor 15:12-22

哥林多教會是間外邦人的教會,教會的信徒都是哥林多當地的居民,他們是不相信有死人復活的事。沒有像猶太教徒從小就有虔誠的宗教信仰薰陶,從小就相信死人復活的事。親咱波士頓教會的信徒,對小漢就學習聖經,這親像猶太人的小孩在會堂裡學習摩西五經一樣。這種基督教教育最紮實,也像耶穌曾說的:“讓小孩到我這裡來!”主耶穌要把好種子撒在好土地裡,使這些小孩到老都不會偏離 主的道。因哥林多教會是外邦人的教會因此保羅講:

“若無死人復活,安尼基督就無復活。若基督無復活,安尼我所傳揚的是空空,恁的信麻是空空‧‧基督若無復活,恁的信就無路用,恁就還在罪惡中。安尼,那些已經死去的基督徒麻攏滅亡啦。恁信基督的人若干單佇現世有盼望,咱是所有的人之中間最通可憐的。”(I: Cor 15:14, 17-19)

上禮拜我們講到以馬忤斯的兩位信徒,在逃離耶路撒冷路這個傷心地的路上碰見復活的耶穌。然後他們就急忙轉回頭,又回耶路撒冷將這個耶穌復活的信息告訴在那兒灰心的基督徒,使他們又恢復對 主的信心。這禮拜我們將接著講復活的見證,這些見證都是基督徒如何碰見復活的 主的故事;希望聽了後你更能體會耶穌基督復活的意義。

1. 沙灘上的腳印:

不要讓問題與困難壓傷你的心、矇蔽你的眼,以致忘卻有 主同行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沙灘上的腳印」:

「有一天晚上,我作了一個夢。在夢中,我和 主正在沙灘上同行。這時天空浮現了我一生所渡過的光景,當每一幕景出現時,我都看到沙灘上有兩行腳印,一行是我的,一行是 主的。當人生的最後一幕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回顧沙灘上的腳印,我赫然發現在我人生中有許多時刻,沙灘上竟只有一行腳印,而那正是我最低潮﹑最哀傷的時刻。我問主說:「主啊!當我決定跟隨你的時候,你不是應許我,你要一路與我同行嗎?可是我發現,在我人生最難過的時刻,沙灘上竟然只有一行腳印。我不明白,為何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你竟會離我遠去?」主回答我說:「我親愛的孩子,在你受試煉的時刻,我從未離開過你,你所看見的那一行腳印,正是我抱著你走過。」

親愛的兄姊,不要讓你的問題、困難過度壓傷你的心、遮蔽你的眼,以致你感覺不到上帝,祂一直就在你身邊,並且應許會親自來就近你。讓神幫助你發現你的問題所在,向神禱告、持續讀經、在真理中遇見主、得著啟示,並且讓耶穌每時刻與你同住,你便要得著答案、釋放、醫治與平安,這是上帝的心意,這是屬靈的原則!要記得神一直與你同在,正如以馬忤斯的路上。

2. 慕迪的回答

活出不一樣的生命:活著不再是我,乃是耶穌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耶穌已經復活,在復活節之後,你的生命要有所不同!有人問大佈道家慕迪:「基督徒可以抽煙嗎」慕迪說:「可以,不過他是一個被煙污染的基督徒」,事實上, 上帝不會因為某人吸煙就不承認他是祂的兒女,就好像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孩子,他的父母不會從此就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孩子,但是這總不如一個整潔乾乾淨淨的孩子那樣可樣。作一個馬馬虎虎的基督徒,也是基督徒,認認真真作一個基督徒,也是基督徒,但是,一個讓人失望、讓上帝憂心的基督徒,和一個讓人敬佩尊敬、讓上帝喜悅使用的基督徒,你要選擇作什麼樣的基督徒呢?

你是一個怎樣的基督徒?你選擇作怎樣的基督徒?這是你要每天思考的問題,因為耶穌基督為你的罪死,並且復活的生命要在你的身上工作,耶穌說:「恁是地上的鹽,鹽若失味,欲用什麼乎伊鹹,後來無路用,不過 hiat佇外面,互人屯踏若定」(太 5:13)

3. 醫學之父梅森

從愁苦到火熱,領受使命去事奉,成為復活主的見證

在復活節之後,這位復活主是否影響了你的生命?上帝對你的生命有更高的計畫與價值。耶穌離開以馬忤斯後到耶路撒冷向十一個門徒顯現看見害怕的門徒就會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約 20:21)耶穌復活顯現後,使門徒從愁苦到火熱、領受使命、成為見證。

一個對中國最重要的醫生,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中國人、改變中國人仇視西醫的態度、培養了中國第一批西醫優秀的人才,他是近代醫學史上稱為「熱帶醫學之父—培特瑞克梅森」(Patrick Manson1844-1922)他也是一位宣教士。

這是。從小他就自認「火熱的心靈像是一匹難以駕馭的野馬,渴慕尋找天地間的一點共鳴。」從愛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醫學系畢業後,他接受一位老太太的資助,在二十二歲時來到台灣,他愛台灣的靈魂。當時台灣正流行著瘟疫─瘧疾、鼠疫、血吸蟲等病,他常看到綁著紅色頭巾的乩童或道士,胡亂開藥方給病人;因為迷信,他決定要在這片無知的曠野中,踩出一條別人所沒有走過的路。後來在1871年,台灣南部一些暴民攻擊醫院,梅森便轉移陣地到廈門,繼續他對中國靈魂的熱愛。

梅森對中國的使命與熱心的表現,甚至遠勝於他的婚姻大事,他寫給女友的信說:「親愛的依莎貝爾小姐,這也許是我給妳的最後一封信了。當倫敦午夜的霧笛響起,就是我要離開的時間,再度回到中國,我日夜夢迴的所在。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染著可怕致死的嗜血絲蟲、血吸蟲、瘧疾,在還沒有認識耶穌基督的救恩前,病魔就先奪去了他們的性命。中國需要我!親愛的伊莎貝爾,熱情如火的我,在短短與妳相聚的十個月裡,不是在圖書館裡苦讀,就是沉緬在顯微鏡前,很少對妳細語呢喃,情話深訴,真是滿心的歉疚。對中國人苦難的負擔,使我無法扮演一個好情人。但是,如果回到福音的戰場,妳將發現,我是全力以赴的一流戰士。親愛的,妳願意來中國嗎?」1875年12月21日,伊莎貝爾小姐搭船到中國的廈門與梅森先生結婚。因著這一對夫妻的努力,使得當時許多可怕的傳染病在太平洋沿海島嶼成為稀有疾病。

今天我們當學像這兩個門徒從愁容到火熱,或學像梅森一樣火熱的去事奉主,成為復活主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