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全促會,全稱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為協調全國各地的社區大學,彙整、累積不同社區大學的辦學經驗,共同化解所遭逢的各項困難,並對未來社區大學的發展進行長遠的規劃。
因目前各地社區大學幾乎皆為獨立自主營運,全促會組織的出現,讓社區大學間有交流、共學的可能,交織出未來社區大學的想像。
透過交流與行動,讓台灣教育現場不斷有新火花與更多想像。有獨立的網站,每年透過研討會、工作會討論有關教育的各方面議題。歷年議題都可以透過網站查詢http://quality-learning.net/
本次線上論壇為2021/6/18~ 2021/6/20於線上舉行,同步公開內容於Facebook、Youtube直播。論壇當中討論、分享社區大學的各方面進步的可能;邀請社區大學成立20年中的工作者、組織者、觀察者分享嘗試過往的經驗、策略。
場次一 、社區大學與實驗教育的協作圖像——社大2.0與實驗高教的未來想像
• 實際辦理時間:6/18(五)10:00-12:00
• 詳細資訊:
社區大學與實驗教育同為二十多年前逐漸於台灣社會發酵茁壯的教育社運,其訴求相較於傳統的教育路線,皆更為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重視由生活中經驗所創造出的社會關係,以及在關係中回望自身所激發出的公共性。並期能透過教育/學習的途徑,茁壯公民社會。
2020年,全促會以團體會員的身份加入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近年來,因著實驗高教、社大2.0等議題的發酵,社大全促會與實驗教育也展開了許多對話,我們設想一種以社大作為成人的實驗教育的發展方向,也在社區大學發展條例通過並取消18歲以上的年齡限制下,提倡全齡社大支持建構不分年齡的社區學習的可能性。
這場論壇由社大全促會與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攜手合作,邀請關心社大及實驗教育發展的專家學者,分別從各自於教育改革的道路上的經驗及觀點,觀看社大2.0以及實驗高教的發展,透過對話激盪未來社大與實驗教育的共同目標。
主持人: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薛曉華/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長
10:00-10:10【論壇說明及與談人介紹】
10:10-10:25【實驗高教與社區大學之對話】
薛曉華/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長
10:25-10:35【社大2.0如何橋接實驗教育】
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10:35-11:25【與談人回應】
徐敏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馮朝霖/新莊社區大學主任、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榮譽理事長
詹志禹/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監事
戎培芬/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講師、台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
蔡素貞/基隆社區大學校長、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
11:25-12:00【綜合座談】
場次二 、從萬華X中正在地社群串聯經驗思考同村共養的推動路徑
• 實際辦理時間:6/19(六)10:30-12:00
• 詳細資訊:
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脈絡的萬華及中正地區,看似隨著台北市的城市發展重心移轉而沒落,然而,近年有許多社福機構、社造組織、文史團體或文創產業等進駐,經營出許多社造亮點案例,重新塑造萬華、中正的新貌。
「同村共養——傾全村之力撫養孩子」的教育想像於萬華X中正地區的綿密社會網絡的交流與連結下逐漸成形,建立地方學習資源網絡及創研平台,豐富在地多元的社區學習樣態,一方面活絡了學習型社會的終身學習願景,另方面,在特定的區域脈絡下,亦進而形成協助弱勢家庭減輕照護學童壓力的社區支持系統,藉由了解弱勢學童的學習需求並提供對應的學習資源,緩步陪伴學童拓展對學習的想像及探索自我的多元可能。
本場次論壇特別邀請萬華及中正地區地區關注社會課題及串連社群網絡的組織代表參與,共同分享其於在地推動社區工作、搭建共學共做平台的實務經驗,以及其如何透過串聯在地社群的力量回應所面對的社會課題,一起來探討建構萬華及中正地區同村共養與地方學習網絡的可能性與協作策略。
主持人: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10:30-10:40 論壇說明及與會人員介紹
10:40-11:40 與會人員經驗分享(每位15-20分)
方荷生/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
::*高瑋呈/台北南機場樂活園地魔豆學院班導師
陳德君/萬華社區小學創辦人
張孜寧/啟步走共享私塾
鄭宇捷/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社區組組長
11:40-12:00 綜合座談
【與會人員分享主軸】
- 組織於萬華X中正地區所推動的實務工作欲回應的社會課題為何?在推動相關工作的實務經驗當中,對於在地的社區條件、教育及學習資源有什麼樣的觀察?
- 如何於萬華X中正地區開展與其他組織的協作?期待組織間的串連可以創造什麼,抑或是回應什麼樣的課題?
【綜合討論題綱】
- 對於同村共養或區域學習資源網絡的概念有什麼樣的想法?這個概念落實於萬華X中正地區的想像是什麼?
- 萬華及中正地區精彩案例分享,各自有豐富的網絡連結與成果,這些實務工作與網絡經驗與同村共養與地方學習網絡的願景如何相互映照?
場次三 、 〔學習社會白皮書〕 ——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學習社會白皮書
• 實際辦理時間:6/19(六)14:00-16:00
• 詳細資訊:
2021年3月,教育部公告《學習社會白皮書》,盤點我國終身教育之現況、當前國際終身學習之理念,以「建構學習社會」為願景,期能規劃多元學習管道,銜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統整正規學習與非正規學習,並提出未來終身學習之六大項實施途徑及17項行動目標。
全台第一所社區大學台北文山社大自1998年成立,至今全台共有89所社區大學,遍佈全台各縣市,形成終身學習機構的綿密網絡,社區大學課程的多元性及其積極參與社區、推動公民社會的角色定位,是為學習型社會建構的厚實基礎。
我們期待透過本場次論壇檢視學習社會白皮書提出之六大項實施途徑及17項行動目標,並梳理社區大學行動可與之對應且能深化相關行動目標的工作推動;此外,亦邀請終身學習、社區學習、高齡議題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由各個面向一同思考我國推動學習型社會的行動策略。
主持人: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14:00-14:05【論壇說明及與談人介紹】
14:05-14:25【推動終身學習之策略行動——學習社會白皮書實施途徑及行動目標之說明】
張德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
14:25-14:35【社區大學的行動如何回應學習社會白皮書所列之行動目標】
楊志彬/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秘書長
14:35-15:35【與談人回應】
林倖妃/天下雜誌副總編輯
曾旭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教授
張美美/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副署長
15:35-16:00【綜合座談】
場次四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現場觀點〕 ——社大與十二年國教現場經驗談——第一線工作人員觀點
• 實際辦理時間:6/20(日)13:00-15:00
• 詳細資訊:
自2018年8月,伴隨108課綱即將上路的契機,擁有組織公民論壇條件且孕育著豐富地方學教學經驗的社區大學,參與進十二年國教,成為推廣新課綱理念的平台之一以及學校校本位與跨領域課程研發的有力夥伴。
三年下來,社大累積了許多深刻的參與經驗,並漸漸聚焦出希望帶著體制學校跨出校園、邁向「開門辦教育」之路的願景。而當社大的辦學方法、教師網絡與地方學資源進到學校的課堂內時,孩子、老師、學校或社大工作者自身都發生了一些轉變。
本論壇將邀請四位參與計畫的社大工作者,分享他們在社大與十二年國教協作現場的經驗與觀察。藉由第一線工作者的視角,帶著聽眾一起了解成人教育如何在體制教育中產生影響。
主持人:王志文/新竹市竹松社區大學社區組組長
13:00-13:10 論壇說明與引與談人介紹
13:10-14:10 社大工作者分享現場經驗與第一線觀點
度昀奇 / 新北市新莊社區大學專員
王志文/新竹市竹松社區大學社區組組長
洪筱涵/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專員
陳俊元/高雄市鳳山社區大學專案助理
14:10-14:20 與談人回應
楊永吉/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專案助理
14:20-15:00 綜合座談
【分享綱要】
社區大學與十二年國教計畫三年下來,印象深刻的一個現場經驗為何?社大團隊做了什麼?用什麼形式或方法參與十二年國教?為什麼社大選擇這個方式作為參與十二年國教的一個路徑?
對於現場你有何觀察和看法,發生了什麼事?校方、老師或學生的反應和狀態如何?
就你個人而言,這件事對於整體計畫發展有哪些影響?帶來了哪些刺激與收穫?
【綜合座談】
以個人角度來看,你認為社大與學校合作對雙方的意義為何?
在社大推動學校開門辦教育的願景上,你會如何定位自己的經驗?
社大辦學經驗X體制學校校本課程規劃(志文)
社大教師網絡X教育政策之推廣(俊元)
社大地方學X體制學校課堂(昀奇)
成人教育觀 X 體制教育學生(筱涵)
訂閱 均優論壇 Youtube 頻道 Youtube Channel
追蹤 全促會 Facebook 專頁 Facebook.com/napcu
整理:新北市樹林社區大學 點我回樹林社區大學官網 shulin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