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釣魚(Phishing,與英語fishing發音一樣,以下簡稱網釣)是一種企圖從電子通訊中,透過偽裝成信譽卓著的法人媒體以獲得如用戶名稱、密碼和信用卡明細等個人敏感資訊的犯罪詐騙過程。這些通信都聲稱(自己)來自於風行的社群網站(YouTube、Facebook、MySpace)、拍賣網站(eBay)、網路銀行、電子支付網站(PayPal)、或網路管理者(雅虎、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公司機關),以此來誘騙受害人的輕信。網釣通常是透過e-mail或者即時通訊進行[1]。它常常導引用戶到URL與介面外觀與真正網站幾無二致的假冒網站輸入個人資料。就算使用強式加密的SSL伺服器認證,要偵測網站是否仿冒實際上仍很困難。網釣是一種利用社會工程技術來愚弄用戶的實例[2]。它憑恃的是現行網路安全技術的低親和度。[3]種種對抗日漸增多網釣案例的嘗試涵蓋立法層面、用戶培訓層面、宣傳層面、與技術保全措施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