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新學年又到了,你們有甚麼學習目標呢?學校一直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突破自己。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國一位偉大的老師——孔子對學習的看法。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從十五歲立志到七十三歲逝世期間,他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堅持學習。他認為學習要秉持「知行合一」的精神,並在學習過程中總結出三個原則:
學習必須與思想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知識如果只知死記硬背,卻不肯思考,就會惘然無知;若是只顧空想猜測,卻不去深入鑽研,就會充滿疑惑,難有所得。
學習必須與應用相結合。「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如果一個人飽讀詩書,交給他政務,他卻搞不懂;派他出使四方各國,又不能獨立應對外交,那麼讀書雖多,卻有何用呢?
必須以學習為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其實「學」、「習」二字早見於《論語·學而篇》,兩者本不同義,但相輔相承。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倘若我們把學到的知識或技能,定期温習一下,練習一下,不僅能使知識技能更鞏固,更是一件樂事呢!
新學年,校長希望各位同學都認真學習,不單單從課堂上、書本上學取知識,還要時常思考,然後認堅持温習、實習及練習。以學習游泳作比喻:我們從課堂上、書本中認識到游泳時肢體的擺動要訣、呼吸換氣的方法或浮水的竅門後,必須配合在水中反覆的練習,才能真真正正學懂在水裏游泳,若能從習得以至享受海中暢泳,那就能達致學習的更高境界。
學校配合教育局最新推出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善用學時創造空間,促進身心均衡發展」政策,為使同學能夠更好地學習,藉此契機,重新編排了上課時間表:上午課堂著重知識的探求,課堂主要編排了中、英、數、常、聖、電、音、體、視等各學科知識的學習;下午課堂著重多元學習,課堂包括周會、生命教育、圖書課、E+課堂等,期望能儘展學生潛能。其中全新升級版的E+課堂,除了包括以往的品格教育學習、自由課及多元智能課外,還加入跨學科的統整課程和外聘專業導師提供的各項訓練課程,目的是希望學生能繼續擁抱三個「E」:Engage——有參與及團體學習的機會;Enrich——有豐富學習的經驗;Explore——有探索新知識的經歷。
學校希望透過全新的課堂規劃,優化學習,使同學的學習能結合思考、應用,並能樂在其中,包括:
有效溝通+團隊合作=新協作時代的共通能力
好奇心+探索力=邁向未來新動力
科技+真實情境=創意思考解決問題能力
跨領域+生活化 ﹙價值教育﹚=與外界有感連結
學校X家長=未來教育能量無限
新學年,我期望每位同學都願意學習、喜愛學習、享受學習,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許綺珊校長
2023年11月
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累計死亡人數已達680萬人。在香港,為了保障學童,從2020年起學校斷斷續續地停課、網課、半天面授課等,對學習造成重大影響,經過長時間的奮鬥,全球疫情開始緩和,2023年各項防疫措施陸續取消。
2022年11月教育局宣佈全港小學達到接種要求的話可以申請最早於12月1日全日制復課,這是一個既興奮又緊張的消息。全日制上課對學習、成長和發展都有很多好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習慣校園生活和日常作息,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與老師和同學互動,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溝通和合作;更可以讓學生好好地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就和競爭力。
然而,已習慣了三年的半天上課學習生活,頓時要回復正常,相信不只是同學,就是家長及老師也會需要時間適應。面對上學時間長了,大家都要重新適應作息時間,有時候會感到疲倦,這是很正常的,也是明白的,我們需要攜手努力,重新塑造校園生活,期望大家都努力學習,儘快恢復正常的學習節奏。
聖經腓立比書4:13記著「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縱使我們面對著新挑戰,但是主耶穌必常與我們同在,我們能靠著祂得勝,所以,同學們,大家也不用害怕,主耶穌必定會。
校園生活是一段多姿多彩的人生經歷,希望各位同學們能夠珍惜面授課堂的機會,好好享受校園生活,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實和美好。要珍惜在校園裡的時間,好好享受校園生活,多參與各種活動和服務,多結交朋友,多瞭解和適應校園生活。同時,要認真對待每一堂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和競爭力。
許綺珊校長
2023年5月
感謝上帝恩手帶領,馬循在創校校長劉天祿校長及第二任校長陳錦輝校長的英明領導下受到本區家長的信任和歡迎,在馬鞍山區內建立了穩固的基礎,積累了豐碩的成果。適逢本學年為二零二二至二三年度,真巧,二三與我名字綺珊的諧音相似,藉主的恩典,讓我有機會在馬循第廿三個年頭擔任新的崗位繼續服侍馬循。我在沙田循道衛理小學上午校任教數年,於二零零零年隨上午校遷入馬鞍山開辦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與本校老師一起經歷及見證馬循的點點滴滴,由老師走到校長,對馬循有著一份特別親切的歸屬感。
在時代的衝擊及疫情的影響下,近年移民潮不斷,老師及學生流動性很大,加上教改不斷,非常態的半日制課堂及斷斷續續的面授課及網課,要在這個時間接任校長一職,肩負起帶領學校前行的領航者,總會感到壓力,但可喜的是馬循教職員都能彼此服事配搭,互相關顧,而且擁有對教育工作無私奉獻的專業精神和對學生無比的愛心,令學校整體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更添信心和動力,再加上家長及學生對學校的關愛及投入,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樂意配合學校的發展,盼望馬循能持續發展,更上一層樓。
踏入廿一世紀,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文化不斷交融與創新,學校應該要與時並進地裝備學生,使他們成為社會的棟樑,我期望學校能做到以「愛LOVE」為信念去培育學生,讓學生能活出豐盛精彩的生命。這裡的LOVE代表了八個教育理念:
無論世界怎麼變,只要愛學習,定能適應改變,期望透過多元化及合時代的學習模式,培育學生主動積極勤奮好學的精神,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本著生命教育的宗旨,培育學生在天、人、物、我均衡的關係中成長,讓學生都能擁抱生命,成為愛自己、愛別人、愛世界的孩子。
思想開放、願意接納不同意見的學生,更容易跟得上時代步伐,期望能培育學生對周圍的事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至國家及世界事情都常存好奇心,樂意探索,敢於嘗試,並勇於接受新挑戰。
適時引入社區或外間資源,帶學生走出課室,為他們創建多元平台,讓他們能展現才能,並期望學生成為能適應變遷及能接受挑戰的少年人,為將來無限機遇作準備。
培育學生不怕辛苦願意付出的精神,新世代的學習都是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生越願意付出去學,能學到的會越多;除學習外,更期望學生願意付出去關懷身邊的人,能洞察別人的需要,願意無私付出,樂意幫助,建立友愛互助的精神,共建生生關愛的校園文化。
藉基督的教育為基礎去教養孩子,使他們能走當行的道;配合學校及家長教育,共同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建立良好品格,並學懂常存感恩的心。
讓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經歷,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那怕孩子經歷失敗,只要老師和家長都信任他們,與他們並肩,讓他們在失敗中不感覺孤單,不易氣餒,他們必定能在經歷中一步一步成長,變得強壯,最終獲得成功的經驗。
老師要多了解及認識學生,找機會去肯定及認同他們,讓他們學自主,學承擔,塑造獨特的自己,幫助他們追求自我卓越,鋪墊他們邁向豐盛的人生。
期望透過「愛的教育」建立「愛的校園」,這愛不單只是上述的八個簡單的教育理念,而是維繫於元首基督的愛,聖經約翰一書4:19「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期望馬循能把這愛傳出去,使學生、家長、教職員,以至社區都能分享愛的喜悅,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在充滿愛的校園中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建立豐盛幸福的生命。
許綺珊校長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