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文章提到一名男子於14歲那年第一次與女孩接吻,女孩突然拿出一隻蜻蜓、一隻蚱蜢要求男孩子二選一,男子選擇蜻蜓後,女孩將蜻蜓吃下並且與男孩接吻。
男孩表示「刺癢癢的觸感,伴隨著一股酸甜味」「那個充滿蜻蜓蟲體的吻,依然是我年少時最驚豔的回憶」這是真的嗎?(全文見留言)
經查證:
一. 根據日本研究中訪談的資料顯示,生食蜻蜓的味道被描述為:「具有鹽味的雞胸肉、味精、有些苦味」,而台灣的文獻資料也指出煮熟的蜻蜓成蟲味道是偏向「魚肉味」,可見台日兩地的資料重疊整合後,再再指出網路流傳的酸甜味絕非事實。
二. 蜻蜓是相對不普遍的食用昆蟲,但是在全世界都有相關的食用紀錄,目前主要在一些亞洲和非洲國家仍有將蜻蜓作為食物和藥物的傳統。例如,在日本半數以上的縣都有被記錄過食用或藥用,而日本目前最主要的採集利用可能是長野縣石蠶蛾漁業過程中的混獲;而藥用的部分,在過去會特定使用赤蜻屬的物種(Sympetrum spp.),並且被認為有止咳、解熱等效果。
三. 世界各地在食用蜻蜓時,多半是食用水生的稚蟲,食用成蟲的行為相對不常見。今年三月的一篇日本研究中(Watanabe, 2024),就發現秋田縣與岩手縣地區在過去具有非常特別的利用方式。有別於日本其他地區主要會以火烤或炒食的方式料理蜻蜓稚蟲,這篇研究調查了約六十位民眾,發現其中六位皆表示他們有親自或看過他人生吃蜻蜓成蟲,顯示了秋田縣與岩手縣過去具有生食蜻蜓成蟲的習慣!
四. 食蟲文化在人類社會歷史悠久,最近幾年更是得到許多人的倡議,認為吃蟲更環保、更健康,我們也不反對合法合理的利用昆蟲資源,但仍要提醒注意食品安全以及避免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及相關法規,避免捕捉珍貴稀有的種類或非法採集來食用。